把二胡聲音拉得圓滑的辦法有哪些

  二胡是件難學的樂器,要想熟練地駕馭它就更難了。拉二胡時要怎麼做才能把音拉得圓滑呢?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把二胡聲音拉得圓滑的辦法,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把二胡聲音拉得圓滑的辦法

  一、 按指練習

  <7> 1=d 4/4

  這幾乎每個二胡初學者的第一首用到左手的練習曲﹐第一次用左手難免緊張﹐注意大臂放鬆﹐肩膀放鬆﹐手腕不拱起﹐大拇指放鬆﹐不翹起也不抓住弓杆﹐食指輕觸弦﹐觸弦果斷﹐觸弦時間與換弓時間一致。

  <8> 1=d 4/4

  中指練習﹐食指與千金距離和中指與食指距離大致相等﹐但光靠距離並不能完全拉準﹐須注意聽覓敵和二胡聲音一致。

  <9> 1=d 4/4

  無名指練習﹐無名指一般比較沒有力氣﹐常練習把無名指抬高﹐用力打在弦上打出聲音﹐慢慢會長出力氣。另外須注意小二度音準。

  二、 d 調音階練習

  <10> 1=d 4/4

  第一次的小指練習﹐小指是四個手指裡最不容易練好的指頭﹐力氣最小﹐也最不容易按準﹐練習時注意聽第二小節和第十二小節的內弦5和外弦5﹐兩個音必須音高相同。

  <11> 1=d 4/4

  八分音符出現之後﹐沒有辦法再用長弓﹐用弓的中半部便行﹐重點仍然是內外弦5。

  三、 連弓練習

  <12> 1=d 2/4

  終於﹐連弓出現了﹐從現在開始可以不必呆呆的一弓只拉一個音了﹐初學連弓常會有的毛病是同一弓的兩個音長度不一樣﹐只要慢練﹐弓用得長﹐慢慢就可以解決﹐倒數第三小節的第二拍5必須用內弦﹐否則下面的4肯定會不見﹐當然不是同一弓就不能換弦﹐只是因為第一次練連弓﹐沒有必要把自己弄得那麼累﹐同一弓的換弦﹐在以後的換弦練習自然會練到。

  <13> 1=d 4/4

  弓段的練習﹐四拍的全弓弓要用足﹐從弓的最尖端用到最跟端﹐一點都不浪費﹐第二行和第四行的前兩小節用的全是右半弓後兩小節用的全是左半弓﹐必須注意的是右半弓容易拉得太用力出現雜音﹐左半弓則容易不夠力而音量太小﹐儘量控制右手的力度﹐使左右半弓音量音色相同。

  <14> 1=d 2/4

  這首練習曲綜合了前面三首學到的所有東西﹐八分音符有連弓也有分弓﹐有左半公也有右半弓﹐通常練到這裡﹐小腦就要開始錯亂了﹐又得想左手用哪個手指﹐又得想要連弓還分弓﹐想了左手忘了右手﹐想了右手又忘了左手﹐哈哈﹐別緊張﹐不敗當年也是這樣﹐如果真練不來﹐回去把前面三首練熟一點吧。

  <15> 慢練-->加快

  通常﹐再曲子裡面﹐同一弓可以用同一弦的話﹐儘量用同一弦﹐但是難免也會遇到必須換弦的時候﹐二胡不像小提琴﹐換弦時可以婉轉的繞過去﹐二胡在同一弓換弦肯定不能做得很圓滑﹐這是二胡先天的缺陷﹐我們只求換弦的時候不要出現太大的空隙就行﹐在這個練習曲裡﹐26 36 64 62 41 31 21 都必須在同一弓換弦﹐換弦的時候有四個方向﹐拉弓內弦換外弦﹐拉弓外弦換內弦﹐推弓內弦換外弦﹐推弓外弦換內弦﹐四個方向都必須練好。

  <16> 慢練-->加快

  又是小腦的練習﹐不是很常用的弓法﹐不過是很好的練習﹐多練這樣的練習﹐將來在曲子裡碰到奇怪的弓法的時候比較能夠應變﹐十六分音符也是第一次出現﹐3212應該不是很難應付﹐5434就比較棘手一些﹐完了還要馬上換外弦﹐不錯的考驗。

  <17> 慢練-->加快

  很好的肌肉練習曲﹐練習時最好不斷反覆﹐反覆到小指和無名指開始發酸才休息﹐不酸了以後繼續練習﹐每天練幾次﹐小指和無名指的肌肉很快便會長大。

  胡琴的音準問題

  胡琴音準的問題是非常複雜的,讓我先寫寫有什麼地方會影響胡琴的音準。胡琴是一種非常敏感的樂器,你可以在運弓時把琴桿前後左右搖動,又或者利用左手虎口增加及減小壓力,就可以聽到音高在變化,還有在運弓時壓力增加及減小、拉弓與推弓都會影響音高。此外左手手型及按弦的方法更直接地影響音高。

  要解決音準問題,我認為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把胡琴調教到拉推都同一音高。通常產生拉推不同音高是千斤太寬及碼子太高,要自行調節好。當然要把右手運弓練好,推拉的速度和壓力都一樣。

  ***二***內外弦音高要調準。如果連空弦都調不準,也談不上控制了,當調空弦時還要注意。

  ***三***要把琴桿位置固定好。現在流行的二胡形態是八角和六角,拉八角時身體可前傾少許,但拉六角時卻要把身體移後,與琴桿成v形。但從正面看兩種胡琴的琴桿都要和地面垂直,我見過很多學二胡的同學為了用看在左手按弦,而把琴桿離開身體很多,又或者虎口持杆太緊,把胡琴推向右邊,這等等都會影響音準的穩定性。

  ***四***左手手型及按弦方法必須正確。琴桿必定是放在虎口上,左手就像一個架子般,手指在不按弦時是半握拳的模樣,亦即是最放鬆的模樣,手指不用舉起也碰不到弦,按弦時手指伸出來,不同的手指按弦時拇指和虎口都要調節,離弦的時候要這回原位,動作鬆弛靈活。按弦的力度也必須控制,我的感覺是***伏***在弦上,而不是按,按是死的,伏是活的,拉二胡要按準音非常不容易,如果不靈活,不準的音就救不回來喔!

  ***五***聽覺要靈敏。對音高的反應是因人而異的,有些人天生出來就對音準反應強烈,有一點不對就混身不舒服,但大多數人都要經過音樂訓練才可對音高發生反應。就胡琴來說,音階及音程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用胡琴練習及用口歌唱是同等重要的。多接觸音樂,不論是何種媒介,何種形式,多聽、多看、多想總會使我們知得更多,要求更高,進步更快。以上只是我的體驗,紙上談兵,希望愛好胡琴的你多多指教。

  不僅如此,胡琴的弓毛也要適時的擦上松香,不然可是會拉不出聲音來的。還有一點,胡琴本身的弦也是很大的一個問題,若內弦或外弦上有沾有黏黏的松香,記得一定要用衛生紙擦乾淨哦!還有蛇皮上的松香也要記得用衛生紙輕輕去除才行。

  二胡出產地

  目前二胡制琴的三大重鎮分別在北京﹑上海和蘇州三地﹐三個地方的琴音色﹑外型都有些不同﹐風格也有所差別﹐不一樣的琴適合拉不一樣的曲子﹐拉琴的時候﹐當然也必須一不一樣的琴用不一樣的拉法﹐各有各的特色。

  一般說來﹐上海和蘇州的琴風格比較相近﹐琴筒都成六角形﹐音色也很類似﹐上海和蘇州琴音色叫柔和﹐音量較小﹐聲音沒有辦法傳很遠﹐但較具古典中國的味道﹐特別適合古典的中國曲子﹐琴軸﹐千金等零件也都是傳統的做法﹐琴拖通常都是很古典的紅色絨布﹐雖然共鳴效果不如北京的現代化二胡﹐但幾乎所有的大師都還是喜歡這樣的古典二胡。

  比起上海蘇州的二胡﹐北京制的二胡就現代化得多﹐北京二胡琴筒通常前方是八角形﹐後半部呈圓形﹐共鳴效果非常好﹐穿透力強﹐音量大﹐有些北京二胡在琴筒裡還有個竹製的第二共鳴箱﹐這樣的琴共鳴特別好﹐但也因為共鳴太好﹐使得北京琴的陽剛氣太重﹐音色剛硬﹐和小提琴的音色較相近﹐適合拉比較雄偉﹐豪狀的曲子﹐像查耳達斯這樣豪爽西方的曲子﹐就特別適合北京琴。

  現在最有名的制琴師父王根興師傅﹐便是上海琴的第一把交椅﹐很多二胡大師用的琴都是王根興師傅制的琴﹐最近偶爾也可以看到胡涵柔制王根興監製的琴﹐這些琴通常是王根興的徒弟胡涵柔師傅制的﹐王根興師傅只是掛名﹐並沒有參與制作﹐這和有些電影掛史蒂芬史匹柏監製的意思是一樣的。蘇州琴的話要屬王國興師傅的琴最好﹐很多人誤以為王根興和王國興師父是兄弟﹐其實他們一點關係也沒有。

  二胡的材料

  二胡的材質常見的大概有紅木﹐烏木和紫壇木﹐其中以紅木最為常見﹐大多數的上海琴和蘇州琴都是紅木製成﹐烏木則大多用在北京制的二胡﹐紫壇二胡就比較少見﹐原因是紫壇木太過昂貴﹐稀少﹐因為紫壇樹成長的速度太慢﹐據說十年只能長成直徑十到二十公分的細細一棵樹﹐但也因為長得慢﹐所以木頭特別硬﹐特別紮實﹐製成二胡以後音色特別穩重﹐渾厚﹐二胡最好的材料﹐絕對是紫壇無疑﹐一般的紅木和烏木二胡大都在五千塊以下可以買到﹐但紫壇木二胡﹐除非有特殊管道五千塊是決買不到的。

  除了紅木﹐烏木和紫壇木以外﹐想信你也偶爾會見到老紅木的二胡﹐老紅木和紅木又有什麼不一樣﹐這期中可大有學問﹐讓我為你好好解釋解釋:所有的木頭裡都有很多的膠質﹐這些膠質﹐可以讓樹枝更有彈性﹐不容易折斷﹐但木頭製成琴以後﹐膠質便會影響共鳴﹐膠質越多﹐共鳴效果也就越差﹐通常在樹砍下來以後﹐要過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膠質才會慢慢消失﹐琴也才能達到最好的共鳴效果﹐這也就是為什麼最好的小提琴都是百年老琴的原因了﹐但如果等不了那麼久﹐也有作弊的方法﹐只要把木頭泡在水裡﹐膠質就會加速消失﹐但即使泡在水裡也要至少十年膠質才會消失﹐據說yamaha的鋼琴就是這樣作弊來的。

  因此,老紅木二胡的音色理所當然的會比一般紅木二胡好上許多,但是你也許會想,制琴師傅哪來的這些上百年的木頭,當然不可能有伐木工廠把樹砍下來放了幾百年還沒賣出去,也不會有制琴師傅為了造一把好琴特地去買一塊木頭回來放一百年再製成二胡,唯一的方法是:買張上百年的古董傢俱,拆開來,然後製成二胡,這也就是為什麼老紅木二胡比紅木二胡要貴的原因了,因為制琴師傅還要負擔買古董傢俱的費用。

  既然有了老紅木,當然也就有老紫壇了,但紫壇的傢俱,又要比紅木傢俱貴上許多,幾百年前,基本上不是皇宮貴族是用不起紫壇傢俱的,而這些皇宮貴族用過的傢俱過了幾百年到了現在,幾乎都有國寶級的身價,能落到制琴師傅手裡的,實在少之又少,制好了,可能都還捨不得賣,也許這些木頭﹐還寧可當一把國寶級的傢俱也不願淪落為一把二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