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琵琶演奏的保養護理

  琵琶藝術在我國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發展程序,傳統琵琶藝術的積澱越來越深厚,繼承傳統已經成為琵琶藝術拓展的基礎。以下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步步高琵琶演奏視訊,另外小編還會告訴大家琵琶要怎麼護理哦!快來看看吧!

  步步高琵琶演奏視訊:

  琵琶的保養護理

  護理

  琵琶的背料與面板,都以年代越久越好,因為年代越久,木料中的脂肪就越少易於起共鳴,音量就越大,音色也越優美。要使樂器用之久遠而不受到損壞,就要講究護理方法。護理樂器除了不使受損傷外,還可保護音量、音色。

  愛護樂器,應從兩方面來注意:一是不使受外傷;二是不使受潮溼。樂器用畢要養成立即放在琴袋或琴盒內的習慣,並將琴袋或琴盒放在乾燥而妥當的地方。如在演奏完畢之後,臨時將琵琶放在桌子上時,宜將琵琶平放在桌子的中央,不宜將琵琶直立斜靠在牆壁的中央處。萬一需要直立斜靠在牆壁上時,只可斜靠在牆壁的轉角處,使琵琶的四隻軫子牴觸在兩側牆壁上。如果將琵琶放在布袋內掛在牆壁上時,只宜掛在木板牆上,不宜掛在磚牆上;對鐵釘與繩子的耐牢度也宜經常檢查。這樣,才可避免最常見的琵琶頭受到跌損或琵琶底部受到墜損等外傷。

  目前在粘面板、頭時,一般都用黃魚膠等水膠,這類膠最怕受潮,一受潮就會發生脫膠現象,脫膠之後,音量就會減弱,音色更受損害。因此,不宜置放在潮溼之處,也不能受雨水的淋溼,不使琵琶受潮溼的另一個原因是:當面板受到水漬潮溼之後,梧桐板內吸入大量水分,也會減弱音量。所以,即使在粘面板等方面改用了不怕潮溼的化學膠水後,對琵琶的防潮,仍然應引為須重點注意的方面。

  系弦

  琵琶共有四根弦,由粗到細分別稱為纏弦、老弦、中弦、子弦。頭部有四個弦軫分別列在琵琶兩側,每側兩個,由上至下分別稱為纏弦軫、老弦軫、中弦軫、子弦軫。系弦時,某一條弦必須匝系在規定的一隻軫子上,即纏弦系在纏弦軫上、老弦系在老弦軫上、中弦系在中弦軫上、子弦系在子弦軫上,不可隨意匝系。   弦的上端匝系在軫子上,下端穿系在覆手上。覆手上有四個弦孔。系弦時,先將弦下端系在覆手上。穿系在覆手上的方法可分為四個動作:

  第一、先將弦穿在覆手的弦孔內,末端餘出二市寸許;

  第二、將弦的末端在弦身後兜轉來;

  第三、再把弦的末端在弦孔處弦身下兜轉來;

  第四、最後把弦的末端拉緊成結,嵌在弦孔內,並把弦身向上拉緊。

  上面介紹的是絲絃的系法。現在一般用的是金屬弦。金屬弦的系法是利用弦下端的小圓圈,當弦身穿在覆手小孔內後,將上端穿在下端小圓圈內,然後將弦的上端向上拉緊並匝系在軫子上。這種利用下端小圓圈的系弦法,有三種系法:

  第一種是將下端小圓圈放在覆手的外面。此方法適用於弦身與品位***尤其是第二十五品等***之間距離較大而成“浪弦”的琵琶上;

  第二種是將下端小圓圈放在覆手的裡面。這種方法適宜用在弦身與品位之間距離較小的琵琶上。

  第三種是將弦的下端兜壓在覆手裡面的弦身內。這種系法,可使覆手上口處的弦身不易折傷,可延長弦的使用期。用這種系法對下面部分品位的音準方面,與第二種的系弦法相同。

  注意:在同一個琵琶上,當用了第一種系弦法後,不要隨意改用第二種系弦法反之亦然。因為如果任意改用,在下面的部分品位上,音準易於產生些微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