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響笛子技巧

  很簡單,只要能吹響“筆套“這個簡單的小玩意兒,您就已有足夠的天份來學笛子了!那麼有哪些?下面小編整理了,供你閱讀參考。

  :吹響笛子的要領

  1、嘴脣自然閉合,雙手捧著笛子兩端,左手握笛頭,右手握笛尾,將吹孔置於嘴脣下沿,對準吹孔吹氣。

  2、當氣息衝出時,只讓出小空隙使氣息通過,並使成為一束氣柱往吹孔下方斜著吹去。其原理就如同吹響筆套一樣。

  3、為使氣息衝出時不將兩脣衝開,而致氣息散掉,兩頰肌肉必須用勁,保持氣息的出口很小。

  4、吹出來的聲音要求純淨,避免夾雜氣聲。

  5、要對著鏡子常練,休會如何對準氣孔,使發音位置正確,不偏不倚,使氣息全部化為笛音。

  幾個專用名詞的解釋:

  1、何謂“風門”?風門是指上、下脣間的小孔。吹低音時風門要大,吹高音時風門要小。吹強音時風門要大,吹弱音時風門要小。

  2、何謂“口勁”?口勁是控制脣部鬆緊的肌肉伸縮力。通過口勁的鬆或緊,達到控制音量、音色、音高的目的。在初學時,用一般的口勁,隨著練習的進度,逐步提高控制的能力。

  3、何謂“口風”?口風是指吹氣的強度及用氣的流量。

  4、何謂“筒音”?筒音是指告訴你笛子的指孔現在要全按作1或2或其它的“指法”提示。

  5、何謂“小工調”、“正宮調”?“小工調”是全按作5的指法;“正宮調”是全按作2的指法

  :呼吸和口型

  吹奏中的呼吸和口形都不是固定不變的。這是呼吸和口形的最本質的特徵。

  呼吸變化集中表現在吸氣量的多少和呼氣的緩急和粗細上。口形的變化則集中表現在風門大小、口勁大小和上下脣的移位上。它們都是依靠有關器官的肌肉收放來控制。收縮力大,呼氣就急,收縮力小,呼氣則緩。風門大,呼氣就粗,風門小,呼氣則細。呼氣的緩急對笛的發音的高低有著直接的關係。呼氣的粗細又對發音的強弱有著直接的關係。呼吸和口形狀態,還對音色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嚴格地講,任何不同的音高、不同的強弱、不同的音色,都是靠不同的呼吸和口形配合來獲得。

  通常所說的“口風”,就是指通過風門撥出的氣流,也就是指呼吸和口形配合形成的氣流。

  呼氣有緩急之分,風門和口勁有大小之分,作為呼吸和口形綜合運用的口風,便包含了緩急、粗細的內容。演奏者是依靠著呼氣、風門、口勁的控制,即口風的緩急、粗細變化,來獲得樂曲所要求的不同音質的。

  ***1***不同音高:不同高低的吉主要是由口風的緩急來決定。口風急發音較高、口風緩發音較低。不同高低的發音還與口風走向有關。發較高音的口風稍上,發較低音的口風稍。

  一般來講,笛子的中音區,以“開三孔作1”為例,吹中音區時,要求口風自然適中。吹高音區時,要求口風較急***風門較小,雙脣在微向後收的基礎上稍稍向前輸送,使氣流細而集中***。吹1—5的低音區時,要求口風較緩***風門比中音區稍大,雙脣向嘴角兩側伸展後移,下脣緊貼笛身,使氣流粗而有力***。

  口風對不同高低的音的準確性有直接的關係。當口形肌肉,特別是呼吸肌肉的收放力量不符合音高要求時,便會出現音的升高或降低。例如脣肌,特別是呼吸肌肉力量的減弱,將不可避免地導致音的降低;脣肌,特別是呼吸肌肉過分緊張,又將會導致音的升高。

  笛子發音不準,有時是笛子本身的質量問題,有時是吹奏者的口風不當造成的。因此,發現笛音不準時,不要輕易動手去挖補笛孔,應先摸清笛音不準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發音的準確,是呼吸與口形***當然還應有手指***協調運動的結果,這種協調在吹奏時必須藉助聽覺器官隨時加以校正。

  ***2***不同強弱:音的強弱主要是由口風的粗細來決定。口風粗發音較強,口風細發音較弱。就像用摺疊扇扇風一樣如果把整個扇面開啟,扇起的風面積較大,而折起一半去扇,風的面積就較小。風門也是這樣,口腔開闊,風門放大,口風就較租,口腔縮小,風門收小,風就較細。較粗的口風吹入笛管,管內空氣柱的震幅就較大,因此,發音較強。而較細的口風吹入笛管,管內空氣柱的震幅則較小,發音也就較弱。

  吹強弱音時,應努力做到“強不高,弱不低。強不散,弱不虛”。吹強音時,口風較粗,要特別防止氣速加急;吹弱音時,口風較細,要特別防止氣速減緩。在保證氣速不變的前提下,使口風加粗、收細***氣量加大、縮小***,才可奏出音高不變,而強弱不同的聲音來。

  笛身稍向內轉,可克服吹強音時經常出現的笛音升高的毛病,笛身稍向外轉,可起到防止笛音降低的作用。要做到強而不散,就必須加強口形肌肉的控制能力,使氣流有節制地、自由地撥出。要做到弱而不虛,又必須加強呼吸肌肉的控制能力,使氣流像被拉住一樣,逐漸撥出。掌握以上的強弱控制以後,音的漸強漸弱也就不難做到了。

  ***3***不同音色:對於笛子的音色要求一般是“鬆、厚、圓、亮”。有時也需要“扁窄、悶暗”。至於“緊、飄、散、雜”的發音,均屬應克服之列。

  從演奏的角度講,笛子各種音色是由呼吸和口形的配合決定的。因此,要使笛子的音色豐富多變,就要不斷地去調整呼吸狀態和口形狀態。呼吸肌肉的收縮自然、協調、有力而富於彈性,呼氣通過的部位,肺葉、氣管、聲門、口腔等鬆弛、通暢、開闊,使氣流由深處自下向上源源輸入吹孔,笛管內空氣柱和笛管、笛膜震動充分,出音便顯出鬆、厚、圓、亮的特色。而減小呼吸肌肉收縮的力量和彈性,呼氣通過的部位適當變緊、變窄,使氣流通過時受到一定的限制,硬直、細窄地輸入吹孔、笛管內空氣拄和笛管、笛膜的震動受到一定製約,則又可獲得一種“扁窄、悶暗”的音色。

  另外,音色還與雙脣內側軟膜的鬆緊程度有關。雙脣緊緊擠壓,脣內軟膜緊張,音色必然僵硬、呆滯、且帶雜音。反之,雙脣軟弱無力,脣內軟膜毫無控制,音色必然鬆散、龐雜。只有使呼吸與口形完全協調—致,脣內軟膜鬆緊適度,才有可能獲得理想的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