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子鼓基礎之學習架子鼓的好處

  架子鼓起源於美國。許多家長認為架子鼓演奏起來聲音那麼大,孩子還小,會不會對孩子耳朵等發育產生不好的影響。其實,國外很多架子鼓領域的高手一般都是從小就開始接觸學習架子鼓的,我們也查閱了很多資料,架子鼓對孩子的發育,對耳朵等的影響是很微小的,不會影響到孩子的發育和成長,相反還有各種各樣的好處呢。以下是有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們。

  學習架子鼓的好處

  一、促進右腦潛能的開發和左右腦平衡發展。

  大腦分成左右兩半球,左大腦半球主要負責控管右側身體的運動與感覺反應;而右大腦半球則是管左側身體。左腦主語言、邏輯性思考,它會將我們五官所傳來的訊息換成語言表達,所花時間長;右腦主影象、心像思考,將傳來的訊息以影象處理,所花時間短。

  右腦管創意

  1 左半身運動知覺,如左眼、左手、左腳。

  2 掌管想象直覺、韻律空間等感性思維。

  3 形狀辨識:著重全貌,具空間感。

  4 又被稱作“藝術腦”。

  5 情緒體察:較偏向情緒性或直覺式思考。

  6 需要負擔較多的正反情緒感受與處理。

  7 處理事情思考,綜觀全面,立即解決。

  左腦管邏輯

  1 右半身運動知覺,如右眼、右手、右腳。

  2 掌管語言文字、邏輯分析、推理判斷。

  3 形狀辨識:強調細節。

  4 又被稱作“知性腦”。

  5 情緒體察:比較偏向理性思考。

  6 能將複雜問題進行分析,化繁為簡。

  7 探究事情原因,線性思考,逐一解決。

  二、通過錯綜複雜的四肢配合,對學員的左、右腦的開發和訓練起到了其它樂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演奏爵士鼓時通過雙手和雙腳的配合,巧妙的變化出豐富的節奏韻律,對學習者,尤其是幼兒的左、右腦的開發和訓練,起到了其它樂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三、能促進增強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思維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及自我心理控制能力。

  四、培養在音樂方面有一技之長,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

  五、可以培養良好的節奏感,掌握好音樂基礎。

  六、另外兒童學習打擊樂可提高兒童非智力的因素,比如:注意力、反應力、控制力、毅力......對兒童的成長大有益處。

  七、改變孩子的脾氣性格,內向的孩子學架子鼓能使其性格變得更開朗、活潑、堅毅、自信。

  八、全國每年的音樂考級***包括鋼琴,小提琴等***中沒通過的學生有70-80%,是因為節奏沒掌握好!所以掌握好節奏是學習音樂的基礎.

  架子鼓的樂器結構

  架子鼓由低音大鼓、踩鑔、小軍鼓、桶子鼓***3-5個***、吊鑔***2-4面***所組成。

  低音大鼓:用右腳自然平放在踏板上,敲擊時腳腕和腳掌鬆弛自然,腳隨踏板上下運動,腳掌不要抬的過高,除連續演奏重音外,腳跟不要離開踏板。

  踩鑔:一般多用於穩定節奏,與低音大鼓方法一樣,也會用於開鑔,腳掌自然開啟。

  小鼓:一般左右手都可以直扣腕式***手心向下45°***進行演奏。

  手鑔:用右手,在踩鑔上採用直扣式敲擊各種節奏。

  吊鑔:用右手,是代替手鑔演奏各種節奏,採用直腕式或直扣式,一般有槌頭敲鑔面,在演奏重音渲染強烈氣氛時,用槌杆敲擊鑔的邊沿處。大鼓***BD***小鼓***SD***低嗵鼓***FT***耳鼓***TT***踩釵***HH***大中立釵***CC***。

  架子鼓的資料

  架子鼓的記譜用五線譜的低音譜表,即F譜表,低音大鼓在第一線,小鼓在第三間,耳鼓Ⅰ在第四間,耳鼓Ⅱ在第四線,大嗵鼓在第二間,大立釵分別記在上加二間和上加一線,踩釵寫在下加一間和上加一間。

  新的五鼓架子鼓的記譜用五線譜的低音譜表,即F譜表,每條線代表一個鼓,低音大鼓在第一線,軍鼓在第三線,一嗵鼓在最上面,也就是第五線,二嗵鼓在第四線,三嗵鼓在第二線,,踩釵寫在第五線劃一個X,吊釵寫在上加一間劃一個X,用一個O把X圈起來。

  架子鼓並無固定的音高,一般由演奏者根據樂曲的需要去調定選擇。

  五鼓:底鼓,軍鼓,高音桶鼓,中音桶鼓,低音桶鼓。分別在的位置為:第一間,第三線,第四間,第三間,第一間。

  三鑔:吊鑔,節奏鑔***叮叮鑔***,踩鑔。踩鑔有三種擊打方式:用腳踩踩鑔,手擊閉合踩鑔,手擊開鑔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