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打架子鼓有什麼好處

  孩子學打架子鼓是現代的一種時尚潮流,因為孩子打架子鼓對孩子有著很大的好處。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孩子打架子鼓的好處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孩子打架子鼓的好處

  1. 手腳配合,可訓練幼兒大小肌肉的協調能力,訓練思維反應能力以及團隊合作意識。

  2. 強烈的節奏,巧妙的變化出無窮無盡的各種特色音響,對幼兒左右腦的開發和訓練起到良好的效果。

  3. 架子鼓屬於節奏性強的樂器,音樂興趣發育的培養,奠定良好的音樂基礎。

  4. 培養和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表現力。

  通過學習打擊樂,讓雙手和雙腳相互配合,巧妙的變化出無窮無盡的各具特色的音響,尤其是對兒童的左、右腦的開發和訓練起到了其它樂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我們發現***從學齡前4、5歲的兒童至中學生***通過學架子鼓後,他們的性格從而開朗活潑了,同時增強了其自信心變更聰明瞭。

  另一方面,因為鼓是節奏性樂器,它可以鍛練肢體的協調性、訓練思維反應能力以及團隊合作意識,學鼓以後如果再去學別的樂器***如鋼琴、吉他等***那就是輕而易舉的事了。現在中央電視臺以及全國各省電視臺的現場音樂伴奏中、港臺內地明星演唱會中、交響樂團中……只要是您現在能聽到的所有音樂中95%都有架子鼓的存在。

  衡量一個人的音樂素養,首先的條件是節奏感。通過對節奏感的記憶、模仿、領會和反映的測驗,便會了解到一個人的主要的音樂素質。一位中國音樂教育家說過:兒童最好先從打擊樂開始學習,因為打擊樂最容易發出聲音,沒有音律上的困擾,能滿足孩子製造音響的慾望,同時降低學習上的挫折。從當代教育理論的眼光來看,打擊樂教學已成為音樂教育的新趨勢。

  正確學習架子鼓對孩子的好處

  1.架子鼓培訓有利於幼兒身體健康發展。

  首先注意鼓和鼓棒的選擇。最好選用質量較好,大小合適的兒童鼓,這樣音色較好,幼兒也比較容易敲,而成人鼓較大較高,太小的幼兒敲起來很不方便。幼兒手小力量小,鼓棒的大小、重量應便於抓握和自由揮動。踩錘和踩釵也要充分考慮幼兒力量,以輕巧為宜,既利於雙腳踏擊,也不至於傷害腳部。

  練習場地室外最好,利於散音,室內則儘量選空曠、吸音較好的房子,訓練時把窗戶開啟也可以把聲音散出去一點,室內同時敲鼓的人數不宜太多,持續時間不宜太長,以免影響幼兒聽覺系統和神經系統。也可考慮採用鼓面墊橡皮圈,或戴上耳脈,以減少入耳音量。其實許多東西都可以做鼓的替代品,比如木製品上墊上薄海綿再繃上一塊橡膠皮,既有彈力,又不吵,非常理想。有時我甚至和幼兒在樓梯扶手的鐵管上敲,有上下左右還有不同的聲音,而且對敲擊點的準確性挺高,一不小心就會敲空。當然基本原則是材料不應太易損壞,一敲就破肯定沒啥意義,也不能太硬,太硬時就應注意讓幼兒不能太用力,否則易傷手。發動幼兒參與尋找或製作的代替物,他們敲起來的興致更高。有時為了練手腕,也可以敲沒有彈力的軟物,敲敲自己的大腿倒不錯,方便又不吵,而且太重了就疼,可以練習控制力度。

  2、讓架子鼓學習促進幼兒智慧發展。

  架子鼓演奏要求幼兒注意力分配能力強,動作協調,手腳分家。一些輔助練習對此很有幫助,比如:“方圓互換”,兩手同時畫不同圖形,如左手畫三角形,右手畫正方形;又如“摩拍互動”即一隻手上下拍,另一隻手同時水平地前後摩動。本人曾匯成《有趣的雙手分離度練習遊戲》一文,有興趣的朋友可翻閱《啟蒙》1996年10期。再如跺腳與徒手拍的各種組合練習以及體態律動活動等,可以訓練腳手配合,也有利於左右腦協同開發。

  充分運用各種感官是幼兒探索世界的高招。聽和看是常用的。摸一摸,按一按鼓皮,可以感覺到反彈的力量,再持槌敲擊體會這種彈力,並學習借彈力上拋鼓棒就會容易得多。敲擊時,感受鼓皮和釵片的振動,尤其大力擊釵後馬上手抓釵止音,幼兒更會感到驚奇,他們逐漸明白,聲音是由空氣振動產生的。然後,把所聽、所看、所想、所感受到的說出來交流,敲一敲,畫一畫,表達出來。

  只要教育適宜,學鼓和學其它樂器一樣,對於培養幼兒好奇心,探索精神,對幼兒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語言能力、感受力、想像思維能力的發展,對於大腦的發育和靈敏性等大有好處。

  3、讓學鼓利於幼兒心理健康,培養健全人格。

  有人看過國內外搖滾樂隊極度投入的火爆演出,開始擔心鼓手的近乎瘋狂的狀態,擔心那強勁的節奏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其實,音樂有不同的風格,爵士鼓同樣有,歡快亦或抒情的,都可以進行演繹。只要選擇內容合適,教育方法適當,不但不會影響,反而會有利於幼兒心理促健康發展。目前不少幼兒園為幼兒擺脫煩惱特意設定了“心理髮洩區”,爵士鼓正可以做這種道具,作為一種情感表達的工具,高興時敲,不快樂時也敲,有的孩子說:“敲了一通鼓,感覺心理舒暢多了!”在感覺有趣的同時,學鼓仍然需要毅力,需要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需要堅持性。正確的姿勢和練習方法也絲毫不能馬虎,因為當錯誤形成了習慣,改正起來會非常困難。當他們通過練習攻破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取得進步時,當他們表演,受到表揚和讚賞時,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都得到了培養,因為他們有成功的體驗,有創造的快樂。而這些的前提是教師指導時,要如《綱要》所說:“要避免僅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的傾向。”只有讓幼兒有積極的情感體驗,讓他們有主動的學習態度,學鼓才不會成為他們的沉重負擔。同時,要注意讓他們學會尊重別人,不因自己有點“本領”了,就驕傲自大,趾高氣揚,看不起比自己進展慢的幼兒。齊奏時則可有意識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

  孩子打架子鼓的方法

  方法 1: 掌握節奏

  一開始學打鼓,有雙手就夠了。你知道Rush樂隊的Neil Peart嗎?他可以說是世界上的最棒的鼓手之一。你不需要像他一樣有全套的裝備,甚至連架子鼓都不用準備。因為學習擊鼓的基本節奏用手和大腿就可以了。

  許多初學者坐在架子鼓前可能一個簡單的節奏都完成不了。這無疑很打擊人。所以在你花錢買架子鼓前先培養一下節奏感,避免被打擊。

  首先我們學習拍出四分音符。你需要知道什麼是4/4拍號。它是指音樂的每小節中有4拍。你用一隻手勻速地拍四下,每一下就相當於一個四分音符。

  剛剛開始學的時候,大聲地數出你的每一拍。這能幫助你感受並抓住節奏,並有助你形成強大的節奏感知能力。

  節拍器和節拍音軌可以幫助練習。在網上或者是手機應用裡就可以找到。還有種更簡單的辦法就是跟著音樂打拍子。

  學習數八分音符。一個四分音符等於兩個八分音符。先用一隻手連續拍出四分音符,再試著用八分音符打出相同的節拍,邊拍邊數:“1-and-2-and-3-and-4-and”數的時候保持勻速,這樣數出來就剛好是八分音符的節拍了。

  加入你的另一隻手。還是用之前使用的手在桌子或大腿上拍出八分音符。現在數到2或者4的時候加入另一隻手,這和你在架子鼓上敲小鼓是一個道理。

  現在還是雙手打節拍,只是在數到1和3的時候加入一隻腳。它所打的這拍叫強拍,也就是你需要敲低音大鼓的拍子。

  這樣你就敲出了一個簡單的搖滾鼓點。學習演奏架子鼓被我們分成了兩個部分:節奏和技巧。沒有架子鼓你學不來技巧,但學得了節奏。在真正碰架子鼓之前學好節奏的所有知識並培養好節奏感,這樣架子鼓也學得更好,學得更快。

  方法 2: 熟悉架子鼓

  我們來了解一下架子鼓的基本構成。選擇的鼓不一樣,組合出來的架子鼓就有所不同。不同的品牌、型號、鼓棒、音準等其他任何細微的差別都會影響它的整體效果。但多數架子鼓的基本構成構成是相同的,包括:

  一個低音大鼓,由腳踏帶動重槌棒敲擊,發出低音轟響。

  一個小鼓,又稱小軍鼓,它通常是放在非慣用手的方向,由非慣用手演奏。小軍鼓的鼓皮下繃有響絃,受到敲擊的時候,響絃由於共振會發出沙沙的聲音。

  嗵鼓。嗵鼓有很多種,但最常見的三種有落地嗵鼓***音最低***、中音嗵鼓***屬於中音***和高音嗵鼓***三個嗵鼓中音最低的***。一般來說特別基本的架子鼓可能只有一個落地嗵鼓,其他的架子鼓就說不定了。各種不同的嗵鼓搭配在一起,就組合出了一系列不同的音高。

  瞭解不同的鑔片。鑔片的種類很多,形狀和音色都有很大區別。鑔片是一塊圓的金屬片,靠敲擊發出聲響。最常用的四種鑔片是踩鑔、叮叮鑔、水鑔和吊鑔。

  踩鑔由一對鑔片組成,它連線著一個腳踏。這個腳踏通常是用左腳操作的,踩上去的時候,兩片鑔片就會合在一起,鬆開腳踏,鑔片也跟著分開。你可以不用鼓棒,直接靠踩腳踏演奏踩鑔,變換節奏,感受不一樣的聲響。

  叮叮鑔也叫疊音鑔,它比其他鑔片更低沉,音色也更微妙一些,常用作敲固定節拍。它的延音較長,常在音樂結尾作結尾音。

  水鑔顧名思義,聲音短促,聽起來像潑水聲,常用來修飾固定節拍。

  吊鑔和水鑔很像,但音色更洪亮也更持久。流行音樂每小節結尾和管絃樂的高潮部分可以聽到它的聲音。

  學習持鼓棒。持鼓棒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對稱式,一種是標準式。

  對稱式:用大拇指和食指在距離底端三分之一處握住鼓棒。其他手指自然彎曲持棒。這是最常用的握法,手腕既用得上力,敲起鼓來也舒服。

  標準式:右手***左撇子則是左手***還是按對稱式持棒。左手虎口夾住鼓棒並託在無名指上。其餘手指自然彎曲握住鼓棒。許多爵士樂鼓手會用標準式操作小軍鼓,以此演奏出各種複雜的節奏,呈現完全不同的感覺。

  準備初學用的架子鼓。如果真的感興趣,買之前先詢問對比一下不同種類的新架子鼓和二手架子鼓的價格。諮詢一下琴行的人,讓他們幫你挑個合適的。入門學習最好選擇便宜的全新架子鼓或者二手貨。入門後還想深入學習的話再買好一點的架子鼓。

  你還可以加入學校的樂隊或者社團,這樣既能接觸架子鼓,還有機會學習。你可以向負責的人多爭取一些使用架子鼓的時間,喜歡音樂的人都很隨和,說不定就同意了。

  試試不同的鼓棒。

  請教你的架子鼓老師或者琴行的人,讓他們教你持棒、擊鼓、調整和安裝架子鼓。當然你也可以自己上網搜尋方法。

  學習正確的坐姿。坐得對練習時更舒服,打起鼓來也更容易。所以糾正坐姿可謂事半功倍。

  靠近架子鼓,坐直身體,手肘內收,和腳踏保持一個舒適的距離。

  方法 3: 適當地練習

  買一個節拍器。要學習拍出平穩的節拍,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跟著節拍器練習。如果買不起節拍器,可以直接找一找節拍音軌,用電腦或MP3等邊放邊練習。

  在架子鼓上實踐之前手打的節拍。用踩鑔敲出連續的八分音符,數“1-and-2-and-3-and-4-and”,在數1、3時踩低音大鼓的腳踏,在數2、4時敲小鼓。

  一開始學習和練習,一定要邊數邊敲,當然熟練了之後就不用了。

  儘快熟悉你的樂器。發揮創意,隨意搭配使用架子鼓。比如在數2和4的時候隨便敲哪個鼓或者鑔,不再只敲小鼓。

  邊數邊敲,鼓點儘量平穩,多多練習,逐漸形成肌肉記憶。

  練習使用踩鑔腳踏。你在敲擊踩鑔的過程中有時需要踩鑔的兩塊鑔片合在一起。這樣延音更短,聽起來也不一樣。所以使用左腳踩腳踏來閉合踩鑔是鼓手們的一個常用技能。

  先用右手在踩鑔上敲出連續的八分音符。數2和4時用左手敲小鼓。隨意地開合踩鑔,體會並銘記它發出的的各種聲音。試試區別兩片鑔片完全分開和略微閉合時的聲音。然後再從鑔片的邊緣或頂端等不同位置敲擊。

  訓練腳上功夫。使用踩鑔的同時加入低音大鼓,以此鍛鍊兩條腿的肌肉。

  試著使用雙腳的同時使用右手,或者四肢一起上,鍛鍊手腳的靈活性。

  學會轉換。還是和之前一樣,但是數2和4的時候不敲小鼓了,改成右手敲踩鑔的間隙去敲小鼓。這樣踩鑔之間就穿插了小鼓的聲音。

  這時你可以邊敲邊念“1-e-and-a-2-e-and-a-3-e-and-a-4-e-and-a”。還是在數“1234”的時候敲踩鑔,但在念“e”和“a”的時候敲小鼓。

  勞逸結合。如果肌肉過度緊張,或者節奏太快跟不上的話,把節拍器的速度放慢,並放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