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子鼓可不可以自學的

  架子鼓的出現,讓音樂變得更加豐富飽滿,一個好的鼓段編配,能夠讓音樂本身更具感染力,更加充滿力量,再加上架子鼓本身可以以獨奏的形式表現音樂,所以就音樂而言,架子鼓是一種越來越不可忽略的器樂之一。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自學架子鼓該如何起步

  首先一個問題:我需要買一套鼓嗎?

  答案是NO!

  你不需要,至少在半年內你不需要!你需要的東西非常簡單,最初只有四件:

  A.一塊質量好的啞鼓練習墊

  安靜、便攜、聲音直接。啞鼓墊是你開始學習打鼓時必須依賴的工具,它允許你隨時隨地練習,它讓找到雙手的發力感,它讓你形成過硬的手功。幾乎所有的世界級大師都是從啞鼓墊起步。

  B. 一個好的電子節拍器

  鼓手最重要的職責是穩定節拍,勿快勿慢勿多勿少,而人的感覺是不穩定的,所以我們必須嚴格跟隨節拍器練習。節拍器是一個鼓手的生命之源,必不可少!

  C.一雙優質的鼓棒

  作用不用多說。建議使用相對較好的鼓棒,一副好鼓棒對初學者很重要,直接影響到鼓手的手感和後續的發力方式。鼓棒型號很多,初學的話建議使用5A或5B型,重量適中,適合練習。

  D. 一張可以調節高低的鼓凳

  鼓手是坐著的,長期的坐姿會增加背部的壓力,好的鼓凳可以保護鼓手腰椎和腰肌,讓你從容地保持坐姿長時間練習。選購鼓凳時,應注意三個因素,一是穩定性,二是舒適度,三是調節度。

  以上四件是基本的配置。當然,你也可以剛開始就買一部套鼓,不過它對於初學者的練習用處不大。新手最重要的任務是在雙手上打好堅實的基礎,而不是在套鼓上練會一個七零八落的節奏。

  有了以上準備,可以開始起步了。在初學者練習的過程中,有幾點是需要特別注意的。

  A.穩定

  “天下武功為快不破”這句話不適用於打鼓,打鼓第一要求是穩,第二是穩,第三還是穩。在穩定的基礎上才能去追求快,追求花,追求律動。穩定性是需要每個鼓手花大量時間進行刻意訓練的。而練習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開啟節拍器!

  另外,練習的時候應循序漸進,切忌一味求快,要壘實一層樓,再去蓋第二層樓。

  B.思考

  練習的質量遠比練習的數量重要。如果練習沒有目的,天天跟著感覺走,想到什麼練什麼,往往會導致熟悉什麼練什麼,也就是說會經常在自己已經熟練掌握的東西上徘徊,這樣即使你天天練的筋疲力盡,也得不到什麼進步。練習時,要設定計劃,要經常思考自己的弱點,要拿出方法去解決弱點。

  C.交流

  積極同身邊的鼓手交流,學習他們對鼓的理解,學習他們的技巧方法,在交流的過程發現改正自己的問題。廣泛的交流相當於為自己找到了不同風格的老師。記住,打鼓不是你一個人的事情。

  架子鼓演奏技巧

  樂器演奏:

  小鼓擊奏法

  小鼓也稱軍鼓,是西洋無調打擊樂器中最主要的一件樂器,是架子鼓中的一件。小鼓的演奏姿勢,也是架子鼓的演奏姿勢。在架子鼓演奏中,因腳需同時踩大鼓和踩釵,所以採用坐姿演奏。演奏時要姿勢端正,胸、肩、大臂等上身肢體自然放鬆。擊奏時,雙臂向上自然彎曲置於鼓面上,雙手握槌,右手拇指第二關節和食指二三關節握鼓槌柄部,拇指與食指第三關節自然併攏,中指、無名指、小指掌心彎曲,與槌柄保持一定的間隙以控制鼓槌。左手掌心向內側,拇指食指虎口處夾持鼓槌柄部,用無名指第三關節托住鼓槌底部。其它手指向掌心方向自然變曲成握球狀。

  掌握了正確的持槌姿勢,還要有正確的擊奏方法。在訓練中一定切記擊奏二字,也就是說要彈擊。鼓槌擊打在鼓面後,須立即恢復擊鼓時的預備動作。擊鼓動作要完成於瞬間,而且有彈性和充分的共振,要奏得明亮、集中、結實、有力度,奏出豐滿的音響效果。初學者練習擊奏時還應注意擊奏位置,應擊在小鼓的中心點三至五釐米處。此外,還有邊擊法、制音邊擊法、交替擊奏法、滾奏等等。在練習時可先單手練,然後雙手練,也可雙手交替練習。

  低音大鼓踏奏法

  低音大鼓用右腳踏擊,在通常情況下,腳跟踩在踏板的後端,以踝關節為軸,用前腳掌踏擊踏板而帶動鼓槌擊打鼓面。踏擊時,大腿、小腿、腳部肌肉相應放鬆,槌頭擊鼓面後要立即返回,形成迴圈的踏擊動作。在極強擊奏時,可將腳懸起後用腳尖踏擊踏板,使右腿全部重量落在一個點上,從而加強踏擊的力度,得到預想的效果。

  踩鑔踏奏法

  踩釵用左腳踏擊,它的擊奏要領是將腳跟踩在踏板的後端,以踝關節為軸,由腳前掌踏擊踏板,當腳前掌擊下後,不需要立即返回而需控制延音,造成封閉的音響效果,這也是與右腳大鼓不同之處。

  嗵鼓擊奏法

  嗵鼓擊奏要領同小鼓,在換鼓擊奏時,需用手腕帶動小臂和大臂,自然地運動到其它各鼓的部位,形成自然協調的動作。

  持棒方法

  在控制方面:主要是持棒的三種方式。它們影響著手與鼓棒間的一慣性,最重要的兩大觀念,就是鼓棒的控制與鼓棒的揮動。

  1、直腕式:左右手持棒一樣,以大拇指、食指、中指捏在鼓棒三分之一的地方,無名 指與小拇指自然併攏輕貼在後面,不要影響棒的運動,兩手手心相對,注意雙手的對稱與平衡,鼓棒敲擊點要相對集中。定音鼓、梯形木琴等基本都用此種腕法演奏。

  2、標準式:右手如直腕式,左手虎口夾住距離鼓棒棒尾端約三分之一的地方,並擱在無名指與小拇指半握後的關節上,食指與中指自然彎曲,整個手形呈半握拳狀。掌心向內。以虎口拇指持棒,並以無名指與小拇指將棒托住,兩鼓棒呈九十度左右。左手以翻轉力量打擊。此種腕法主要用於演奏小軍鼓,以及架子鼓奏法。

  3、扣腕式:持棒與直腕式大致相同,但雙手要向內翻一下,使手心朝下,兩鼓棒集中於敲擊點上,兩棒呈九十度左右的角度。瑪琳巴琴、鋼片琴、架子鼓以及室內演奏小軍鼓等均用此腕法。

  不論何種方式控制鼓棒,均須靈活運用手臂、手腕及手指,尤其是手腕及手指,使雙手與鼓棒成為一體,自然地運動鼓棒,輕鬆自如。

  滾奏

  方法通過控制鼓追均勻密集的擊奏形成一定的速度才稱之為滾奏。***滾奏的概念在國外一些教材上對滾奏的解釋是單擊和復擊通稱滾奏,但要求了單擊的速度和復擊的速度,有些則分開論述,但到最後還是一個速度問題。***加強單擊和復擊練習是滾奏得以實現基礎。滾奏並不是完全的腕子,有時手指也能起到很大輔助作用,甚至有時手指的功勞更多。但是在雙跳滾奏、單跳滾奏中,僅憑手腕控制也是可行的***加上手指可以更省力些***。

  國際性的敲擊藝術協會***Percussive Arts Society; PAS***所歸納的四十式軍鼓基本功***PAS 40 Essential Snare Drum Rudiments***詳盡列出了不同種類的滾奏,好讓鼓手能更有系統地加強對鼓捧的掌握和熟練度。

  多跳滾奏***壓奏***

  這種演奏方法是靠手腕的控制及鼓皮的反彈相結合的方法。這種技巧是表面上看很簡單其實很難練習的,開始先用你的鼓錘在鼓皮上反覆彈跳,然後要做到均勻,且在不同的演奏中還有很多連音的技巧,可不是想來的這麼簡單。練習方法正確速度要慢,要求每一下要讓鼓錘充分的在鼓面上彈擊並控制好鼓追的彈跳高度直至停止,再換另一隻手進行相同的練習***這裡說的是對稱式,標準式道理相同***,尋找鼓槌在鼓面彈擊的感覺。練習到多次連續敲擊時要有腕子控制的配合。最好有有老師的演示,一定要做到力度均勻和節奏穩定。

  架子鼓在樂隊中的重要地位

  節奏是音樂的靈魂!架子鼓是節奏性樂器,也是情感性樂器,它可以稱得上是現代樂隊的核心。樂隊在演奏中的水平,主要體現在各樂手間的配合以及鼓手的演奏水平。

  架子鼓支撐著整個音樂的框架結構,一個電聲樂隊裡如果沒有鼓,就相當於一個人沒有骨骼一樣。鼓不僅僅在樂隊中協同其它樂器在演奏樂曲時起穩定作用,而且還具有塑造、渲染、烘托和豐富音樂形象,表現個性和色彩的作用。

  架子鼓在演奏節奏、速度、力度等方面要比其它樂器更勝一籌。在目前的現代樂隊中,鼓手已經完全取代了交響樂團中指揮的位子。這一點,在當今每個現代樂隊中的反映非常明顯。一首音樂作品在演奏時,每一件樂器都必須要跟著鼓的節奏進行演奏,這就好像交響樂團中所有的樂件都必須跟著指揮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