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架子鼓的注意事項

  許多家長對於如何讓孩子開始接觸打擊樂,都非常的感興趣。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小朋友學習音樂是有階段性的,就如同養育小朋友,有許多不同的階段,有經驗的父母都知道,每個階段其實都是有彈性的,學打擊樂也是如此。孩子在第一年接觸打擊樂時,主要是要建立態度的認知。所以,要恰當的選擇少兒架子鼓培訓。

  剛開始時,學到的認知性的東西比感受性的多,所以新的進度加上變化,累積學習到的東西就會非常豐富。這些再應用於合奏上,所呈現的除了曲子的和諧性,也包含了小朋友之間的互相幫忙,彼此聆聽及耐性的培養,這是在其它獨立學習的環境中較難接觸到的合群態度。

  有報告指出,當孩子有了打擊樂的基礎,在學習其它的樂器時會比別的小朋友更愉快、更輕鬆地進入狀況;其實,在打擊樂的學習過程中,一、二年採用遊戲學習,瞭解一些音樂的基礎,如樂理認知、敲奏練習及音樂的各項元素。

  在孩子尚未建立好可承受個別樂器練習壓力時,不建議家長讓孩子太早接受個別樂器的學習;畢竟在學習個別樂器時,家長與孩子抗壓性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

  倒不如讓孩子在團體課程中,藉著同儕間的學習***可激發創造力***,彼此相互鼓勵***可建立自信心及高成就***,遇到挫折難題時,大家共同尋找解決的方法***增加合群性***,將孩子的“耐性”在團體中建立,且更可藉著合奏中的“等待”、“傾聽”、“分部”等,一點一滴地深根學習,在往後面對個別課時,更能從容以對。但是團體學習要適當適時,否則會適得其反,建議在開始學習架子鼓時,採用單人學習,達到一定程度再進行合班集體訓練較好。

  什麼時候學習架子鼓好呢,架子鼓老師表示,第一,孩子需要生理成熟,及心理成熟***可獨自練習、克服困難、有耐心、有恆心***。一般四歲左右基本合適;第二,學樂器是一件好事,但千萬不要因為家裡有這項樂器就逼孩子去學,請家長一定要給予孩子多一點的引導與陪伴,才會學得快樂。所以專家建議,至少要等孩子的肌肉控制與發展都趨於穩定,適當參加團體學習,不單在技巧上已建立良好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對自己“負責”與“肯定”的態度,也就是所謂“抗壓性”的建立後,再銜接個別樂器的課程對孩子是比較合適的,這對於學習也才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孩子初學架子鼓時家長的重要性

  在兒童學習爵士鼓的過程中,家長的輔導起著重要的作用。從事各行各業的家長,文化水平層次不同、性格各異,兒童學琴興趣障礙的原因大多在於此。過於溺愛、過於嚴厲、或由於工作繁忙對孩子練習不聞不問,都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

  1、創造一個良好的、積極向上的學習氣氛。日本音樂教育家鈴木主張父母先學音樂,在家庭營造一個學習音樂的氣氛,能做到這一點是最好的。如果家長過於忙碌,至少也要拿出一部分時間和精力與孩子進行交流;對孩子取得的進步給予鼓勵、肯定;鼓勵孩子踴躍參加與自己水平相當的比賽、演出等活動,促進良好的學習氣氛的形成。

  2.制訂周密、切實可行的練習計劃。兒童在學校的學習有著很強的計劃性,在家也應該有一個周密的、定時練習的計劃***也可讓孩子自己制定計劃更好***,家長負責執行與監督這個計劃。這個計劃的制定應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並隨著年齡增長有所變化。如4歲的孩子每次注意力集中時間約在5分鐘左右,每天的每一次練習不要超過這個時間。年齡大的孩子可適當增加。

  3、家長要帶頭持之以恆。讓孩子從小就懂得“做事要有始有終”的道理。如果家長遇到一點小事就“請假”不去上課,或者學兩年玩玩就行了,那麼孩子對學習的態度也會滿不在乎,以後孩子在生活或學習中,也難免就會隨意退縮;如果家長能做到風雨無阻的對待每一堂課,數年如一日的堅持,孩子自然也就重視起來,學習的興趣也會隨著成績的積累而越來越濃。

  4、家長要注意對待孩子的態度。要和藹但要求不能鬆懈,不要趕進度,看到孩子的每一個細微的進步要多鼓勵多讚美;要對孩子多進行充滿愛心的交流,要讓孩子學會獨立解決自己的學習問題。在上課期間,老師要面對所有孩子講課,對每個孩子的具體指導是極其有限的;要想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家長在家就要幫助孩子多練最重要的基本功,不要讓孩子一開始有不好的毛病。遇到問題,家長要和老師溝通採用什麼方式糾正。家長模仿老師的教學方法進行指導。

  總之,孩子學樂器,家長不能撒手不管,聽之任之;也不能包辦替代,替孩子認譜、唱拍子,以免使其在學習的過程中失去主動性。一定要保持好學和進取心態,才能做孩子學習的好幫手。教育就像耕種,一份辛勤一份收穫,不要等到荒蕪了再追悔莫及,人生沒有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