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筆從戎的歷史典故

  棄筆從戎,猶投筆從戎。指文人棄文就武。下面是網小編帶來的成語棄筆從戎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棄筆從戎的解釋

  [釋義] 猶投筆從戎。謂文人棄文就武。

  棄筆從戎的成語典故

  班超***32—102年***出生於文學世家,他的父親班彪是東漢著名大文豪、史學家,他的哥哥班固是《漢書》作者,他的妹妹班昭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女,在班固死後,班昭繼承班固事業,完成了《漢書》。然而班超對文學不感興趣,書香門第竟然出了一位名將,也算罕見了。

  在班固入洛陽為官的時候,班超和母親也都到了洛陽,當時他們家裡很窮,班超靠替人抄寫文字賺點錢貼補家用,很是辛苦。

  落魄的名將大都是不安分的傢伙。班超曾經棄筆感嘆:“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當時在一旁抄書的人都嘲笑他,班超感嘆道:“小子安知壯士志哉!” 這句話和陳勝吳廣的“燕雀焉知鴻鵠志哉”同樣囂張了。這便是棄筆從戎的典故,倒也不是我們想象中班超放棄了一份很有前途的文學工作,年輕人有出人頭地的想法並不稀奇,不安於現狀的豪言壯語從古至今也不知道有多少,但說到做到、成就偉業的就很少,不過千萬不能因此而小看年輕人的志氣哦。

  後來班超以三十六人縱橫西域,在艱難的環境下當機立斷、百戰不殆,寫下傳奇人生,更創造了中國歷史名將之西域神話,揚我中華國威,牽制匈奴保漢帝國太平,制止匈奴在西域的恃強凌弱,更維護西域諸國和平往來。班超既沒有陷入內戰,也沒有屠殺自己人,又不居功自傲,更不為名利而戰,其為軍人之表率,當之無愧。

  用棄筆從戎造句

  1*** 我毅然拋去京都繁華,棄筆從戎,握戟沙場,清苦中望蒼茫天地。

  2*** 所以從一氣之下出走,棄筆從戎投身八路嗎?沒想到這小子居然看不起女人,這簡直就是觸到了她的逆鱗。

  3*** 因棄筆從戎的念頭與家人置氣,便單身獨騎來江南一帶遊玩解悶,順便實地觀摩兩淮前線,豐富自己正在編撰的毀金三策。

  4*** 在這一刻爺爺決定棄筆從戎,義無返顧的參加了抗日戰爭。

  5*** 1932年,32歲的陳翰章棄筆從戎加入了救國軍,開始了與侵略者死戰到底的鐵血生涯。

  6*** 棄筆從戎,下山救世,開始了他戎馬一生,叱吒風雲的傳奇故事.

  7***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由於戰事的失利,魏源悲憤填膺,愛國心切,於年月,憤然棄筆從戎,投入兩江總督、抵抗派將領裕謙幕府,到定海前線參謀戰事。

  8*** 各位大爺,真不是我想太監的,只因家中內人太過暴力,無奈之下,方才棄筆從戎啊。

  9*** 不愧是世家子弟,書香門徒,韓公子出口便是文章,如此天才美玉,卻棄筆從戎,實乃國之憾事,當真是可惜了,依備之拙見,當以良匠雕琢之,方不負公子天資。

  10*** 而趙治則要溫文儒雅的多,身形瘦削,頗像是一個讀書人棄筆從戎。

  11*** 他似乎能看見,當初尹柯是那樣一個青澀的文人,卻是為了自己棄筆從戎。

  12*** 在家鄉河源自小素有“女秀才”美稱的丘桂珍,青年時就棄筆從戎,加入了“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
 

  棄筆從戎典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