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小提琴發音好壞的因素

  每當聽一位提琴家演奏時,第一反應就是聲音的好壞。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我們周圍,有的人儘管拉了一輩子的琴,但確實始終沒有掌握真正的提琴音色,仍然處在不自覺鐵盲目狀態中。究其原因,除了不同的個性和審美之外,更主要的是方法問題。如果將這些錯誤的演奏方法再傳授給一無所知的下一代琴童,後果自然不堪設想。

  發音好壞的關鍵集中表體現在右手的運弓上。我們常見影響發音的錯誤運弓方法有以下幾種:一種是以大臂運弓,弓子執行時沒有與琴絃形成直角和平面,造成聲音不均勻和不結實;另一種則像劈柴一樣由空中砍下來,出現破碎刺耳的聲音;第三種是右臂用盡全力壓弦,致使聲音毫無振動感和共鳴;第四種是過於強調音頭而“咬弦”,從而出現了不應有的燥裂的重音;最後一種是由於手臂沒有放鬆而影響了自然下沉,使聲音虛飄不實、蒼白無力。毫無疑問,這些在運弓上的弊病都將直接影響發音。除此以外,左手的音準由於缺乏嚴格的訓練,經常處於一種不能準確到位的狀態,因此也直接影響了琴絃的振動,失去了應有的共鳴。

  有人拉不出的聲音一味怪罪琴不好。當然,對於每個演奏都來說,若能擁有一把好琴是幸運和理想的,便有了好琴並不就一定能奏出好的聲音,關鍵還在於要有紮實的基礎、優良的素質和對美的追求以及正確、科學的演奏方法。演奏者應該在演奏中真正做到全身心放鬆,藉助手臂本身的自然重量,正確握弓後自然地落到弦上,使其平穩運動。所有速度與力度的變化都應完全出自內心歌唱的要求,同時注意左手指的準確位置,掌握好按弦時指尖的最佳觸點,並使左右手得到密切的配合,從而便琴絃得到最好的振動,將樂器本身的最佳音質體現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滿意的聲音效果。

  偉大的小提琴大師梅紐因在聽完他的同行斯特恩的演奏後說:“他的演奏熱情奔放,情趣高尚,嚴格而又準確,這一切是由於他特別強調音質的美和對音樂處理的強烈個性”。以演奏現代作品著稱的美國小提琴家考夫曼認為:“技巧、發音、風格三者必須聯絡起來”對於發音,他認為“首先必須從聲樂的角度支處理樂器演奏,好的發音一定要像好的歌唱一樣。”以“帕格尼尼專家”著稱的義大利小提琴家阿卡爾多說過:“不要使用強制性的發音,也就是說不要使勁壓弦同時要強調音準,它將有助於改善小提琴的聲音,對琴的振動會產生驚人的效果。”具有驚人技巧的演奏家斯皮瓦柯夫斯基說過:“發音的基礎是琵弦的均勻振動,它主要靠正確的運用右臂的重量……”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迪蕾認為:“把練好各種弓法作為發音的一個重要部分。我認為充分控制運弓對發音來講是至關重要的。”

  名師的這些有關發音的論述充分說明,發音對於一個演奏者來說是何等的重要。有了好的發音,再加上豐富的樂感和熟練的技巧,必將會成為一個優秀的演奏家。

  如何辨別小提琴音色好壞

  Power 力度

  好的小提琴必須大聲。因為小提琴的聲音不像管樂器之有方向性而是向四方散開***因而十分適合作管絃樂的和聲基礎***,在獨奏時不像管樂器那樣突出,必須有巨集量的聲音和深厚的演奏功力才能在樂團中獨奏。

  除非關閉在硬牆小房間中演奏,否則小提琴從來不會太大聲。在大樓、公寓中練琴如果太大聲只好裝上弱音器,但功力***例如運弓***還是要足。

  Clarity 清晰度

  模糊的聲音傳不遠。 斯特拉迪瓦里提琴的特色就是音色清晰,這也是人們最喜愛的提琴音色。

  模糊、分散的聲音不能會讓演奏者花更大的力氣想拉出聲音。清晰的聲音會讓演奏者較不需注意其他事情,而專注於音樂的美。

  Balance 平衡

  在理想狀態下,四條弦應當有同樣的音量、且同一條弦上各個音的音量及音質都相同。

  獨奏小提琴較常演奏 G ***第四***, E ***第一*** 弦;因為琴橋的彎度,中間弦很難超過第五把位以演奏出非常密集又敏銳的音色,故技巧高超的音樂會這樣作曲。因而這兩條弦要較強些才好。

  Evenness 均勻性

  演奏提琴的自然共鳴頻率時會產生狼音,它會產生持續的人工泛音,放大原音並增加原音的頻率範圍。例如在小提琴上,狼音會產生於 B4-C5 ***中央 C 以上一個八度***間。另外,E 弦上的 E-F 音色也不平均。這對小提琴演奏者會造成問題,讓它不能有均勻的音符以演奏好樂句。 如果狼音太明顯,有時要用工具,有時要用人工的方法***例如用另一條弦來代替***來消除這些音。

  Warmth 溫暖度

  剌耳、尖銳而沒有深度的有力聲音不是人們喜愛的。通常機械琴容易有木頭聲音,用小提琴改裝中提琴絃也容易缺乏深度。

  Richness 豐富性

  豐富的聲音會有一個強的基音與許多強的泛音。絃樂器因為泛音最為豐富,故音色也最為豐富。好的演奏可以製造出泛音列上的音到第十幾號。反觀管樂器***尤其是木管樂器***音色就比較空虛。例如單簧管只產生奇數泛音,故而相當突出。

  Smoothness 圓潤度

  許多人以為小提琴要像長笛一樣圓潤才好,事實上不然。演奏小提琴常常要有很強的起音***發音,articulation***,小提琴演奏者必須習慣於一些聽眾所聽不到的尖銳聲音。因為這些強烈的起音會創造出許多高泛音,讓頻譜完整,音色圓潤。

  Brilliance 亮度

  當演奏把位越高的音,弦就越緊、聲音也就越亮。這時會有大量泛音的混合伴隨著強基音。 海菲茨有豐富的音色 ─ 常常伴隨著閃亮的嘶嘶聲。因而試琴時一定要認高把位是否有明亮的音色。

  Responsiveness 反應

  音色暗淡的小提琴反應反而比較快,但太快反倒沒有彈性。因而必須在反應與音色之間取平衡。大的絃樂器***大提琴與低音提琴***,因為弦粗音低,趕不上中、發音小提琴的速度,因而易於反應是最重要的。

  Edginess 銳利度

  銳利就是有許多表面噪音。

  人類的耳朵較能接收高泛音而非低泛音。 C5 ***小提琴 E 弦第三把位第 3 指***是人耳聽得最清楚音區的中央。

  Resonance 共鳴

  如果沒有共鳴聲音會在換弓後就消失。如果一個音在輕跳弓***spiccato***或撥絃***pizzicato***之後立即消失,聲音會死掉。美的共鳴使得提琴的聲音圓滑柔和,殘響造成溫潤的音色。

  判斷小提琴質量好壞的方法

  重量

  重量反映出提琴音板的厚度,過重的琴聲音暗啞,過輕的琴聲音發空,而且容易產生變形。

  音孔

  兩個音孔的形狀和位置不僅體現了製作者的風格,而且影響到聲音。與聲音關係較大的因素是兩個上小珠間的距離,音孔長度和度。 弧度:這是提琴最重要的設計元素之一。較低的弧度使聲音深而大,這樣的琴受溼度影響相對較小,弧度過度的低會造成音色缺乏品味。

  高弧度的琴音色甜美,但缺乏穿透力,過度高聳的弧度會使面板抵抗不住來自琴絃的壓力,造成指板下方的弧度繼續隆起。另外還要注意觀察琴板邊沿弧度隆起的緩急程度,隆起較緩的弧度造成發音敏感,但音色單調。

  樣式

  多數優秀製作家在樣式設計上有鮮明的個性特徵,例如斯坦納,阿瑪提,斯特拉第瓦利,瓜乃利等人。他們的樣式都相對完整,自成體系,給後人帶來深遠影響。從演奏者的角度看,琴肩部的曲線形狀還關係到拉奏起來是否方便,尤其是中提琴。

  木材

  選材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面板用料是魚鱗雲杉,要求年輪順直而均勻,早材和晚材的比率要適度,這關係到木材的軟硬度。垂直於年輪的木射線越多越好。背板用料是楓木,比重要高,木射線要發達,而美麗的花紋與聲學品質無關。

  油漆

  除了美觀以外,理想的油漆應當具備持久的柔韌性和較薄的漆層,其聲學作用使琴聲柔和豐潤,而且經過長期使用越發漂亮。硬而脆的漆在使用中會成小塊破碎,其聲學作用使琴聲刺耳。古琴油漆因外來磨損及其自身性質,呈現出特有的外觀。仿古油漆如果做得真實而藝術,同樣能達到賞心悅目的境地。

  工藝

  琴頭旋首,音孔,鑲線和琴邊都是有關工藝的重要部件,在同一只琴上應當風格統一。義大利風格的工藝往往線條自由,造型生動,讓人很喜歡觀賞。

  弦長

  弦長等於琴頸長度加上碼橋線長度,碼橋線長度是指琴板上邊緣到碼橋處的距離。這兩個長度的比率在小提琴和中提琴上是2:3,在大提琴上是不是 7:10。小提琴有效弦長是328毫米,琴碼到拉弦板之間的距離是有效弦長的六分只一。

  中軸線

  從弦枕,指板,琴碼,拉弦板到尾鈕構成一條中軸線,這條線的正直保證了琴的自由振動。

  音柱

  音柱的尺寸,木材,位置和修驗工藝都影響琴的振動。從右音孔能看到音柱在琴碼的後面,間隙相當於琴碼的厚度。音柱與兩塊音板的接觸應當嚴密,可以用牙醫的小鏡子檢視,音柱頂住兩塊音板的鬆緊程度會相應改變琴聲,修理工藝粗糙會損傷面板內側,可能造成裂紋甚至穿孔。

  琴碼

  琴碼要立在橋線上,微微向後仰。琴碼高度受弦夾角,弦與指板距離以及弧高的影響。琴碼各方向的尺寸都對振動產生影響,修削琴碼需要的耐心和精確度遠超過製作琴箱和琴頭 弦枕:弦枕要做到光滑圓潤,不刺激左手,弦在上面勻順地過度,弦直徑的三分之一落入弦枕槽裡。

  指板

  指板的弧度自上而下是統一的,即弧度半徑是一樣的,手工操作做到這點並不容易,縱向下凹要變化多端均勻,尺寸適當,才能保證振動弦不碰指板,左手按弦有舒適的深度感。

  弦槽匣

  過窄的弦槽匣會使兩根外弦受到磨擦。絃軸孔位置不正確會造成絃軸磨弦現象。精細絞驗的絃軸和軸孔配合嚴密,絃軸可以隨意轉動和停止。以上幾點都處於正確狀態,琴才能發出正常的聲音。長期使用,氣候變化和外來損害都可能造成某一方面失衡,琴應該經常讓製作師檢查。

  提琴證書

  證書中要註明這隻琴的製作人和製作日期等資訊,並詳細描述此琴特徵,甚至附帶照片。可能還會記錄此琴的尺寸和現狀,但不會註明市場價格和當前擁有人。落款是出具證書人的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