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譜法的中西對比分析

  古今中外使用過和正在使用中的記譜法是有很多的,中西方的記譜法也有差異。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記譜法中西對比的相關介紹,歡迎閱讀!

  ***一***

  中國是一個文字大國,幾千年的繁衍更替,適應著本民族的音樂語言特點,形成自己獨特的記譜方式。可以說傳統樂譜成為古代音樂文化發展的印記。

  鼓譜、聲曲折、文字譜、減字譜、律呂字譜、工尺譜等樂譜成為中國古代音樂文化傳播的載體,特別是在古代交通不發達的情況下,樂譜擔負起記錄、傳播和儲存音樂資訊的重任,對於推動音樂的發展和儲存各朝代的音樂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至今,減字譜和工尺譜等譜式還仍然在音樂教學和實踐中被廣泛地應用。

  在歐洲,伴隨著音樂文化傳播與發展,產生了字母記譜法,天主教音樂家們又發明了“紐姆樂譜”,制定了四線樂譜、五線樂譜、簡譜等記錄音樂的譜式。

  從西方音樂記譜法的發展來看,佔據主流的是五線譜記譜法。從公元9世紀開始使用“紐姆樂譜”到公元15世紀五線樂譜的產生,大約經歷了七個世紀,這主要是教會音樂家完 成的結果。從公元16世紀五線譜記譜法的初步完成和全面確立,大約經歷了五個世紀,五線譜從教會逐漸走向整個社會和民間。公元18世紀,五線譜記譜法形成了今天應用的規模和理論結構,並隨著歐洲音樂文化的發展而走向世界。到了20世紀,五線譜記譜法已經發展成為全世界唯一被普遍使用的音樂文字。在音樂的教學和實踐中,西方五線譜記譜法的普遍應用推動了世界音樂發展的程序。

  ***二***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很多方面的發展都早於西方國家。就中國傳統音樂記譜法的發展而言,比西方音樂記譜法的產生約早600年的時間。由於各國社會制度、經濟發展狀況的不同,音樂記譜法的發展狀況也截然不同。

  中國是以文字記譜為主,相比之下要比西方國家更為重視音響色彩變化的表現價值,在根本上鄙薄樂譜節奏的理性抽象。史料中記載唐明皇時曾讓黃幡綽設計拍板譜,而她卻畫了只耳朵進上,並說:“但有耳道,則無失節奏也。”這正是最有特色的佐證。中國傳統音樂中的“樂譜”講究定譜不定音,定板不定腔,千變萬化,然而萬變不離其宗。這也正是中國音樂記譜法尤為突出之處。像工尺譜就只記錄板眼,而具體表現音樂的精細之處則需要演奏者即興地主觀發揮。而西方的音樂記譜法是以字母、符號為主的線譜,講究“聲有定高”“拍有定值”“按譜演奏、演唱”。節奏源於舞蹈性的拍位,其發展的主流是對於音高問題的解決和完善。可見,節奏資訊差異的把握形成中西旋律節奏觀念的不同。

  中國受封建制度的制約,音樂為封建主的利益所服務,保持著中國傳統的古譜。而西方國家在教會的把持下,促進文化的傳播和發展的同時,使其音樂記譜法的發展日益完善,特別是五線譜、簡譜的通行,已成為世界的一種潮流。因此,中國近現代史上的第一批專業音樂家,在“西學東漸“的潮流中,全盤挪用資訊簡便而節奏系統尤為完備的線譜、簡譜。直到今日,中國音樂教育仍在以推行五線譜的固定音高為主,而民族器樂的演奏以及戲曲音樂的記譜始終奉行簡譜的首調系統觀念。這使中國樂壇形成一種既不同於日趨僵化保守的中國傳統,也不同於西方的新的音樂文化走向。

  可以說,樂譜是傳播音樂的重要媒介,不管是文字譜、數字譜還是五線譜,都有著它們各自的進步性和侷限性。隨著無固定音高的噪音——打擊樂器在樂隊中源源不斷地引入,無調性音樂及噪音音樂的發展,和聲節奏關係的日趨複雜、自由,以及作曲家們“音樂意識”的甦醒,對於力度、音色、奏法等難以測定其精確“資料”的引數日益重視,記譜法的改革已變得刻不容緩,出現了精確記譜法、行動提示記譜法、框架記譜法、近似值記譜法、圖形記譜法與音樂圖形六大類。可見,現代社會這種不固定性的新式記譜法,已越來越為人們所接受。在我們的教學和實踐應用中,也應適當地改變認知觀念,在掌握基本音樂傳播方式的同時,也要拓寬涉獵的領域。樂譜已不再是一套限制指示,而這正是音樂語言在時代潮流中給予人類的啟示。

  ***三***

  回顧中國音樂近百年來的發展,無論是對於傳統音樂的學習儲存,還是對於外國音樂的吸納,直接的載體是譜式的記錄。對於中國傳統音樂中的民間音樂、宮廷音樂、宗教音樂、文人音樂等方面的蒐集、整理、研究還應立足根本。中國的傳統音樂具有該國特有的高文化特點,在中國的文化歷史條件下,又總帶有可以辨認的歷史資訊,因而使得音樂本體的考證成為可能。所以在打譜過程中的重要問題是儲存傳統風格的基礎上有新的對照,在一定程度上應當適應音樂的規律,一味地“與世界相接軌”,將古香古色的原汁換掉,勢必會導致中國音樂“原生態”的退化,中國音樂失去了自己的根,不能發展,也沒有出路。

  上個世紀以來,我們引進西方的音樂之長來補我們之短,這是無可非議的。但是我們應該看到,以西方記譜為載體的歐洲音樂文化的吸收對於我們來說還很不夠,應當多從民族音樂學的視角去研究,將其放入所處在的文化背景中去考察,從而更深入地瞭解其本質問題。力求對西方音樂涉獵的視野更寬廣,研究更深入。

  今後,我們應以更虔誠的心態去認識傳統的中國音樂和中國的音樂傳統,以更廣博的胸懷去學習世界各民族的音樂文化。根植傳統、面向世界,積極梳理、努力創新,這才是中國音樂發展的正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