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調的樂理知識

  樂理中的轉調是指音樂進行中,脫離原來的調性而進入另一調性,轉調是通過合理的和聲進行來完成的,所進入的新調稱副調,副調必須得到鞏固***屬、主音均出現,並作完全收束***,轉調方才完成。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歡迎閱讀!

  一:轉調的簡介

  從調關係來說,分近關係轉調及遠關係轉調。前者是指近關係調兩調性之間的轉換;後者是指遠關係調兩調性之間的轉換,又稱疏遠轉調。從新調的肯定程度來說,新調得到明確的肯定,即新調具有完滿的收束並在轉調後新的主題得到明確呈示者稱轉調。如新調甚為短暫而不肯定,則稱離調或暫轉調。從轉調手法來說,凡直接轉向新調者稱直接轉調;通過若干中間調而最後達到目的調者,稱間接轉調;不通過共同媒介而直接進入新調者稱換調。

  由於中國民間音樂主要為單聲音樂,所以轉調也總是通過旋律的進行顯示出來。可概括為兩大類:①同宮系統的調式交替,即在保留原五聲音列的基礎上,作調式和主音的改變。②異宮系統的轉調,又以轉向上、下五度宮調系統為最常見。

  二:轉調的類別

  近關係調

  原調***或稱本調***的屬調、下屬調及它們的平行調稱為近關係調。原調為大調時還包括它的小下屬調,原調為小調時還包括它的大屬調。以C大調為例,其近關係調為F大調、D小調、G大調、E小調、A小調。每個調都有五個近關係調。

  轉調方式:和聲轉調有多種方式。只採用通過共同和絃與轉調和絃作為轉調環節的轉調方式:轉調和絃共同和絃:C:前調 G:後調,從上面的圖式可以看出,從前調C大調轉到後調G大調,必須有一個溝通前調與後調的橋樑,這個和絃就是共同和絃。一旦共同和絃將前後調連線起來之後,就要使人感覺到音樂開始轉調了。因此在共同和絃之後必須緊接轉調和絃,繼而完成確立後的終止進行。

  1、共同和絃:共同和絃的定義:前、後調共有的、自然音三和絃或七和絃。和聲小調中可用自然小調的III、VII級的三和絃或七和絃作為共同和絃 :

  2,轉調和絃:轉調和絃定義:前調沒有的、包含有後調特徵音***後調調號的臨時記號***的三和絃,七和絃***偶爾也有將後調 重屬和絃作為轉調和絃的情況***。

  當轉調和絃有幾種不同的選擇時,選擇後調的V7最佳。因為,第一,V7——I是最簡明的確立調性的和絃序進。第

  和聲轉調練習步驟:

  第一步,分析旋律。目的是為了判斷前後調。當一道轉調題練習有多個轉調時,還須準確的判斷中間調。

  第二步,確定共同和絃與轉調的點,即從總體上安排好在哪個音上配共同和絃,哪個音上配轉位和絃。

  第三步,以共同和絃為分界點,分別完成前後調的和絃連線。要特別注意共同和絃之後,表示後調的臨時記號的記譜。例見:比爾狄蓋特:〈〈國際歌〉〉

  次近關係轉調

  次近關係調:與原調***本調***相差兩個調號的調,稱為次近關係調。它們是:原調的重屬調、重下屬調及它們的平行調。以C大調為例, 它的次近關係是bB大調、G小調、D大調、B小調。每個調有四個次近關係調。

  轉調方式與共同和絃同近關係調的轉調方式一樣,次近關係調的轉調,也是採取通過共同和絃與轉調和絃方式。注意,在一對近關係調中,共同和絃至少有四個,而在一對次近關係調中,共同和絃僅有兩個:

  轉調途徑次近關係的轉調可以通過兩個不同的途徑完成——逐步轉調或直接轉調。

  1、逐步轉調方式:通過兩次近關係轉調,逐步轉向次近關係調,如 C——D:C——G——D或C——e——D上例是bB大調到bA大調的次近關轉調,經過了C小調這個中間環節。通過這種轉調方式可以轉到更遠關係的調,如 C—— P109

  2、直接轉調直接轉調是通過共同和絃完成次近關係調的轉調:兩個次近關係調之間不經過中間調連線,如C——D,C——bB。C:共同和絃。轉調和絃例見:肖邦:〈〈f小調幻想曲〉〉例見:肖邦〈〈前奏曲〉〉作品28之6 P110

  三:轉調的分類角度

  根據不同的角度,轉調可分為許多種如:

  ①從調關係來說,分近關係轉調及遠關係轉調,後者又稱疏遠轉調。

  ②從新調的肯定程度來說,轉調係指新調得到明確的肯定者,即新調具有完滿的收束並與樂曲的段落相一致,或轉調後新的主題得到明確呈示者。如新調甚為短暫而不肯定,則稱離調或暫轉調。

  ③從轉調手法來說,凡直接轉向新調者稱直接轉調;通過若干中間調而最後到達目的調者,稱間接轉調;大調直接轉入下屬小調或小調直接轉入屬大調稱闊步轉調;不通過共同媒介而直接進入新調者稱換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