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曲熱情奏鳴曲推薦

  《熱情奏鳴曲》是貝多芬創作的鋼琴曲,“熱情”的名稱是漢堡出版商克郎茨起的,原來的曲名是《第二十三鋼琴奏鳴曲》。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推薦一下鋼琴曲《熱情奏鳴曲》吧!

  鋼琴曲《熱情奏鳴曲》的簡介

  《熱情奏鳴曲》是貝多芬的天才所獲得的最偉大的成果之一,是一首舉世聞名,經常在音樂會上演奏的最偉大的作品之一,它的主觀情緒和貝多芬個性特點是如此強烈。這部規模巨集偉,氣勢磅礴的鉅著兼收幷蓄了高度分發的熱情,十分熱烈緊張的內容,發出了貝多芬深長而熱情的呼喊,反映了貝多芬對時代的感觸和認識,幾百年來,這部作品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真誠熱愛。

  《熱情奏鳴曲》作於1804年至1806年間,是貝多芬中期奏鳴曲創作中的代表性傑作,正是貝多芬創作的成熟時期。也是整個鋼琴音樂史中佔有最高峰的經典作品。它不僅是內在的感情狂瀾和選材的緊湊使人震驚,而且是那些最富於表情的音樂手法把全部洶湧狂暴的因素完全置於了一目瞭然的形式裡令人讚歎。《熱情》以其生動而深刻的音樂形象,概括了十九世紀初期歐洲人民反對封建,反對侵略的英雄面貌。他的深刻、巨大的樂思和雄偉的形式在這一時期突出的表現出來,在貝多芬和其他的同類體裁作品中是非常罕見的。《熱情》通過完美的藝術形式,充分地表現了成熟時期貝多芬的思想感情,表明了貝多芬對他生活的時代和社會有著複雜的體會及不滿。十分明顯,貝多芬最終還是感覺到了人民的力量和時代的前進步伐,以無比巨大的熱情寄希望於新的未來。從作者本人到公論都認為 “熱情”是登峰造極的鋼琴奏鳴曲之一。

  鋼琴曲《熱情奏鳴曲》的內容

  樂曲共三個樂章:第一樂章有兩個主題。第一個主題表現壓抑的情緒和對光明的渴望,以及對所謂“命運”的強烈反抗。第二主題表現對幸福生活的嚮往。理想的破滅,熱情的怒濤和生活的苦難搏鬥。這裡充滿了強烈的戲劇衝突。第二樂章與第一樂章的熱情形成鮮明的對比:在苦難坎坷的生活歷程中,心靈仍充滿活力,陶醉在美妙的理想境界中。這裡用了淳樸的讚歌式主題,三個變奏之後,節奏逐漸活躍,暗示英雄的意志通過沉思又堅強起來,繼續向苦難進行頑強的搏鬥。第三樂章是1804年夏天寫的,貝多芬和他的學生利斯在散步的路上,口中一直哼著一個曲調。他說:“這是我想到的一首奏鳴曲的最後快板樂章的主題。”走進屋後,貝多芬連帽子也來不及脫,就奔向鋼琴彈奏這個嶄新的樂章達一小時以上。最後他對利斯說:“今天我不能給你上課了,我還需要工作。”具有超凡脫俗氣質的《熱情奏鳴曲》最後樂章就這誕生出來了。這裡顯示了沸騰的鬥爭意志,百折不撓的氣勢,號角般的引子,暴風雨般的第一主題和頑強反抗、掙扎的第二主題。雖然以悲劇式的和絃收場,但是在終曲的尾聲卻出現了群眾舞曲性質的節奏,出現了英雄的插句,表現了不屈不撓的鬥志,和英雄本身所具有的巨人般的力量。

  在形式上,《熱情奏鳴曲》表現了貝多芬的獨創精神,創作手法自然、靈活。他將“普羅米修斯的不安的靈魂”和被剛強意志所克服的狂瀾般的情感,理智地組織在古典式的、嚴整、純潔的音樂形式裡,音樂語彙樸素、簡潔、精確。對此,羅曼.羅蘭稱讚道:這是“在花崗石的河道里的火焰的巨流。”

  鋼琴曲《熱情奏鳴曲》的作者簡介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享年57歲***,德國傑出的音樂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因此被尊稱為“樂聖”和“交響樂之王”。

  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響曲佔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英雄》、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A大調第七交響曲、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歡樂頌》主旋律***、序曲《愛格蒙特》、《萊奧諾拉》、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月光》、F大調第五小提琴奏鳴曲《春天》、F大調第二浪漫曲。

  他集古典音樂之大成,並開浪漫主義之先河,對世界音樂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的《月光》以傳說的形式出現在小學語文課本上***題目為《月光曲》***。

  貝多芬在音樂史的地位是極其突出的,他不僅是古典主義風格的集大成者,同時又是浪漫主義風格的開創者。作為音樂大師,貝多芬對藝術歌曲同樣予以相當程度的關注,他是德國藝術歌曲創造的先驅,畢生作有鋼琴伴奏的藝術歌曲六十多首,他的藝術歌曲以極其豐富的表現手法和形式來展現,表達屬於全人類的情感。在藝術歌曲的領域裡取得了非凡成就。從1796年開始便已感到聽覺日漸衰弱,1813-1817年貝多芬的創作也暫時呈現頹勢;1818一1827年貝多芬在耳朵失聰、健康情況惡化,五十六歲的貝多芬聽覺已完全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