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民歌是什麼

  河曲民歌是一種傳統民歌音樂,山西人文地理環境形成了當地老百姓每年春去冬回,到內蒙古大青山、河套一帶打短工、拉長工的“走西口”生活生產方式。下面就跟隨小編的步伐一起來了解一下河曲民歌的相關介紹吧!

  河曲民歌的歷史淵源

  河曲民歌流行於河曲縣及晉西北,輻射晉、陝、蒙三省***區***交界地域。河曲位於山西省西北部,東界偏關、五寨,南界岢嵐、保德,西、北隔黃河分別與陝西、內蒙相鄰,是一個"一雞鳴三省"的特殊地區。由於地處黃河彎道,河曲歷史上交通阻隔,土地貧瘠,旱澇無定,老百姓災難深重。這一特殊的人文地理環境形成了當地老百姓每年春去冬回,到內蒙古大青山、河套一帶打短工、拉長工的"走西口"生活生產方式。由這種年復一年的離妻別子的痛苦人生中自然產生了詠歎人間離苦、別緒、思念、期盼的"走西口"民歌,當地人稱之為"山曲"。

  山曲屬山歌體裁。它形成於何時尚無確定,但在山曲基礎上形成的"二人臺",據考已有二百年左右的歷史。方誌中就有明代河曲"戶有絃歌新治譜,兒童婦老盡歌謳"的記載,足見其歌唱傳統的久遠。河曲縣歷來以農耕為本,歷史上十年九旱,饑荒嚴重,交通閉塞,逐步構成了傳統民俗民間文化生長和傳承的特殊地理環境。從而孕育和催生了具有獨特風格的河曲民歌這一珍貴的藝術品種。它經歷了上千年的歷史傳唱與孕育期,久唱不衰。

  河曲民歌的藝術特色

  河曲民歌吟唱內容十分豐富,涵蓋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它"見什麼唱什麼,想什麼唱什麼",盡顯地方民俗風情。它採用比興、反覆、排比、重疊、對稱、雙關、誇張等手法,抒發生活的喜怒哀樂。旋律簡單、優美,音程跳度大,音調高亢、遼闊,節奏比較自由,口語化的裝飾音較多,具有鮮明的山歌風味。

  山曲唱詞內容深刻,曲調豐富。1953年冬,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現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首次到當地採錄民歌,短短三個月即記錄了一千五百多首唱詞和一百五十多種曲調,其中的《三天路程兩天到》、《人家都在你不在》、《割莜麥》、《提起哥哥走西口》、《真魂魂跟在你身左右》、《哥哥在東妹在西,天河隔在兩頭起》等都是詞曲皆佳的傳世精品。

  它們在詞曲結構方面採用上下句體式,上句起興,下句表情,往往一個上下句就揭示出一種深邃的感情狀態或描繪出一種逼真的生活畫面,像"山在水在石頭在,人家都在你不在"、"聽見哥哥唱上來,熱身子撲在冷窗臺"等都是典型的例子。山曲的曲調則運用並置、呼應、對比等兩句體,蘊含有豐富的美學意味。在反映民歌發展歷史與民間社會生活狀況方面,也具有典型的意義。

  河曲民歌的傳承意義

  河曲民歌的語言民俗,充分反映了河曲人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及質樸、豪放和詼諧的性格。

  河曲民歌堪稱一部河曲社會生活的大百科全書。這些想象豐富、意義深遠的民歌是勞動人民一輩輩一代代流傳下來的藝術瑰寶。經過無數次不斷提煉、不斷豐富,直到今天,仍活在民間,活在廣大人民群眾的口裡和心中。河曲民歌中包含了豐富的民俗,甚至保留了一些已經消失的民俗事象,就像一座活的民俗博物館,為我們提供了研究河曲文化的翔實資料。

  山曲唱詞內容深刻,曲調豐富。1953年冬,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現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首次到當地採錄民歌,短短三個月即記錄了一千五百多首唱詞和一百五十多種曲調,其中的《三天路程兩天到》、《人家都在你不在》、《割莜麥》、《提起哥哥走西口》、《真魂魂跟在你身左右》、《哥哥在東妹在西,天河隔在兩頭起》等都是詞曲皆佳的傳世精品。它們在詞曲結構方面採用上下句體式,上句起興,下句表情,往往一個上下句就揭示出一種深邃的感情狀態或描繪出一種逼真的生活畫面,像“山在水在石頭在,人家都在你不在”、“聽見哥哥唱上來,熱身子撲在冷窗臺”等都是典型的例子。山曲的曲調則運用並置、呼應、對比等兩句體,蘊含有豐富的美學意味。在反映民歌發展歷史與民間社會生活狀況方面,也具有典型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