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萱的音樂歷程

  范曉萱,1977年2月27日出生於臺北,祖籍湖北省仙桃市, 臺灣女歌手、演員、製作人、創作人。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和她的音樂。

  

  剪著參差的劉海,染著灰白的顏色,曾經的“小魔女”范曉萱最近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是在《中國好歌曲》的導師席上。因為一首算不上好聽的《因為你是范曉萱》,哭得泣不成聲。

  三十九歲的她依然是少女氣滿滿的面龐。時光走過的痕跡沒有在她的臉上留下,卻悄悄留在了網路上。翻開她的相簿,一而再再而三的留言重複著:

  原來是她啊,還以為是郭采潔。

  白駒過隙,“小魔女”的時代離開二十多年,早已經到了《小時代》的天下。

  范曉萱的故事帶有濃濃的上世紀色彩。媽媽十七歲就生下她,兩歲父母便告離異,有傳因為她是女孩,父親甚至沒有爭取監護權。靠在PUB裡駐場唱歌,這個後來被稱作Miss D.D的母親獨自帶大了范曉萱。

  與媽媽決絕硬冷的面部線條不同,女兒范曉萱長得柔和溫婉,14歲就被挖掘演了第一支廣告“橘色司迪麥”廣告。17歲她演了第一部電影《非常偵探》,與周海媚和張學友演對手戲。同年出了自己的第一張專輯《Rain》。

  她和母親的故事是出道二十多年來一直貫穿的話題。2012年她,她為母親製作了一張爵士風格的EP。母女倆合唱了一首歌,相互的故事也被拍進MV裡。

  從多年前有一搭沒一搭關注她的時刻,就對她媽媽說過的一句話印象深刻。有人替范曉萱可惜,14歲早早出道,沒正經好好念過書。她媽媽笑著回答:“活到老學到老,小萱萱只是換了個順序。”

  話雖沒錯,但範媽媽的話總讓我想起另一個童星出身的斯嘉麗約翰遜的故事。她的媽媽因為自己沒有成為女演員,於是從斯嘉麗小時候就帶著她四處試鏡,八歲就讓她登臺演出。為了孩子不得不拋棄夢想的獨身母親,似乎格外容易把自己的夢想投射到孩子的身上。於是活出真正的自己,往往成為孩子們人生中一個最為重要的課題。

  2009年,范曉萱和她的100%樂隊在北京開唱。染一頭白色頭髮,她先是乾乾淨淨唱“小魔女”時期的卡通歌曲,再是《你的甜蜜》。

  然後穿一件藍色旗袍唱《藍旗袍》。

  再後來她拿著話筒出來,說“剛剛唱了這麼多以前的歌,扮演以往的自己”。

  換上模仿David Bowie致敬的妝容和衣服,大概也終於回到了她舒服的方式。

  從1998年21歲登上春晚的舞臺唱《健康歌》開始,到2009年要在演唱會上“扮演”以往的自己,這十餘年應該是范曉萱最辛苦的時光。

  時間撥回新世紀初,那時的我應該想不到幾年後自己會坐在范曉萱的演唱會裡。清楚記得那時候跟同學去唱片店買碟,同學的死黨託她幫帶一張CD。要求已經出口,歌手的名字卻吞吞吐吐說不出來。再三又再三——事先還要同學保證不會嘲笑他——才將那個名字說出來:

  ”……范曉萱……”

  笑終究沒忍住。

  那時候艾薇兒剛出道,酷帥叛逆的朋克女孩正當道;那個時候的范曉萱,是已經過氣的小魔女,是還沒有成氣候的絕世名伶。

  一直想突破,一直要突破。

  音樂上的改變倒在其次。 這種急迫的渴望先從外形開始。曾經的少男殺手和甜心剪了短短的寸頭,開始往身體上打洞。

  范曉萱的音樂

  好在1999年那年她遇到了李泉,爵士調外衣恰如其分。

  2001年的時候她推出了《絕世女伶》,那年她只有24歲。

  對很多成功的女歌手而言,24歲,也許音樂之路剛剛開始。但是她已經遇到了自己的第一次重大危機。

  “我不相信與醫生談心

  做心理輔導

  因為我覺得我都知道他會說什麼

  或怎麼想怎麼做是對的

  但我就是情緒失控”

  2004年她出版《亂寫》,書裡收錄了2001年到2003年的創作筆記。但大多數確實是充其量不過隻言片語的亂寫。她自己稱之為“最難熬的24歲”,甚至發出問題: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藥罐子,為什麼生活的重心就在痊癒?

  但是2003年,她還是推出了專輯《福祿壽序》——這也是她所有專輯裡我最喜歡的一張。沒有人能料到范曉萱會丟擲這樣一張專輯,實驗性很強,充滿了遊樂的氣氛,輕鬆隨性,卻將印度樂、搖滾樂和電子都完美揉到了一起。

  打造這張專輯的是她當時的男友周俊偉。我聽到這張唱片的時候范曉萱已經和周俊偉分手多時。但聲波中凝縮的甜蜜還嗅得出。

  2004年,她投身林暐哲音樂社推出《還有別的辦法嗎》,算是她在Indie音樂界的短暫停留。

  這大概也是我覺得她最美的時候。沒有凜冽的大紅脣,不合適的朋克風禮服裙,沒有忽胖忽瘦,她美得自然,理所當然。

  說到底,范曉萱真是一個貨真價實的美女,唯一豔壓範爺、贏得乾淨利落的選手。但她自己對這份美似乎並不上心。

  這個小清新的美女似乎也並不是真正的范曉萱。

  野心終究是要爆發的。30歲,還是要玩搖滾的。

  100%樂團,100%的范曉萱,然後就有了那張《突破》。

  然而對我而言,之後的《赤子》,突破意味似乎更甚於《突破》。

  如果說《突破》只是那一聲奪人耳目的驚雷,那麼《赤子》就是那之後緩慢的嘗試。《突破》是乾脆利落的選擇,而《赤子》是在小心翼翼找準位置,尋找到自己最舒適恰當的角色。

  取名《赤子》,就已經可以看到她試圖用音樂去剖析自己。吶,這是最赤誠最純淨的我,都展現給你看。

  《赤子》中的范曉萱,野心依舊,誠意滿滿。但是她的侷促與慌張也掩飾不住。或許,她就根本沒有想掩飾。第一首歌《鬼打牆》就將創作的瓶頸全盤托出。她期待通過音樂探討“靈魂的長相”,探討愛與成長,但是難以迴避的是《裡面外面》太過直白的歌詞,《管他什麼音樂》大聲而帶著點逗樂的吶喊。除了第一首披露的單曲《主人》還算是言真意切絃動我心,專輯中其他歌曲,響亮而赤裸裸地展露自己對音樂的摯愛,就如同《因為你是范曉萱》一樣,有誠意、有情感卻並並不精良,越仔細品味越是讓人尷尬。

  在音樂上她絕非一個天賦型的創作者。離開李泉、周俊偉,她交出的作品大多都不怎麼讓人印象深刻。而她的現場演出同樣不穩定。在2009年北京《一起來一起》演唱會上,她至少大聲說過三次“請給我一個好一點的話筒”。同樣的北展場地,陳綺貞唱過、何韻詩演過,都妥帖而順利,只有她不停將不完美的演出歸咎於裝置。

  2009年,我曾經在《赤子》的樂評裡寫:

  “我相信會有足夠多的人喜歡她,熱愛她每一首歌曲,哪怕並不完美。愛之深望之切,見證了她每一個搖擺不定的、含混的、不完美步伐,才更期盼看到她逐日般追尋完美的前路。 ”

  現在看來這也是幼稚到家的文字。倒是後來她得了好友周迅引薦,在《龍門飛甲》中亮相,豔驚眾人。有影評人說她的扮相有一種港片興盛時期女演員的古典美。

  《龍門飛甲》

  之後她又在《聽風者》中登場,同樣是充滿了舊時光味道的嫻靜。終於明白了多年前為何有人說,范曉萱應該多去演演戲。

  《聽風者》

  從《戀愛地圖》裡跟加瀨亮一起跳舞的女孩,到2010年《戀人絮語》,她彷彿又把曾經的自己在銀幕上又演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