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下圍棋的學習方法有哪些

  圍棋是開發智力的最好工具,選擇下圍棋是一個不錯的決定。下面小編為你帶來為什麼選擇下圍棋,希望大家喜歡。

  為什麼選擇下圍棋

  下棋能培養孩子腳踏實地、深思熟慮、正確估計自己和對待別人的習慣,嚴格的棋規能幫助孩子形成落子無悔、遵守規範的棋風。為了圍更多的地盤,必須要有很多棋子的配合,有時又必須要舍小取大。圍棋不是一個點或一條線上的活動,而是在一個面上下棋。所以下棋者不能把每個棋子孤立起來,而是要把盤面上所有棋子聯絡起來思考問題,不但要考慮到單個棋子的得失,還要考慮到全域性的得失。

  下棋與做人同理,現在不少幼兒是獨生子女,或多或少都會有自我中心的傾向,參與集體活動時往往習慣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而不顧全域性的利害關係。幼兒在多年的圍棋學習、比拼中可以悟出這個道理,懂得團結互助、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孩子在4周至7週歲之間天生是好動的,難以長時間坐下來去思考每一步棋的走法,甚至連坐下來沒幾分鐘小屁股就難以坐住了,心裡就想去玩其它方面的東西。這時,老師、父母不用著急,可用引導的方法去引導孩子對圍棋的興趣。

  一般孩子在家看動畫片時對士兵打仗的事都比較感興趣,可叫孩子把圍棋中的黑白子當作小士兵去加以愛護,手中的每一個棋子都是我們要愛護的士兵,把它放在圍棋盤上,贏了就當將軍了。如圍棋中的“扭羊頭”,老師、父母做“羊頭”,小朋友去扭,如果扭到了,就是殺死了羊。如果扭不到,就是扭到了羊尾巴上了,那這頭羊就變成狼了。這樣一步步讓孩子感覺到學圍棋的樂趣和有意思,用樂趣來提高孩子對圍棋的興趣。

  其次,父母應成為孩子學圍棋的啟蒙老師。圍棋是二個人的對弈,圍棋變化多端,幾乎沒有二盤同樣的棋。圍棋有的父母會下,有的父母不一定會,大部分的父母可能都沒有系統地下過圍棋,這時候,父母可以與孩子一同到圍棋學校,父母在聽的過程中理解能力要比孩子強,回來後,練習圍棋中的基本定式與棋譜,讓孩子感覺圍棋、認識圍棋、鍛鍊智力,去當好孩子的啟蒙老師。

  圍棋的起源

  圍棋發軔於我國上古時期,至春秋戰國時已相當普及。當時名弈。《左傳》和《論語》中均有關於“弈者”與“博弈者”的記載。《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論語·陽貨第十七》:“……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孟子·告子章句上》也記載有戰國時期“通國之善弈者”弈秋下棋和教棋的事蹟。《漢書》上載:“弈秋以棋局取譽”。弈,《左傳·疏》解釋為;“從升,言竦兩手而執之。”漢朝許慎《說文解字》雲:“弈,圍棋也。從升,亦聲。”到了秦朝,圍棋一詞才出現,多用於口頭語。至漢朝已普遍使用,並見諸於書面語中。如馬融《圍棋賦》,李元《圍棋銘》等。以後沿襲下來,成為今天的通稱。那麼,圍棋發展到現在,別的不說,單就它的別稱而言有多少呢?本博蒐集考證了一部分,且來一看:手談典出於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巧藝》:“支公以圍棋為手談。”支公者,名遁,字道林,東晉高僧也。亦是圍棋高手。

  當時許多社會賢達中的棋界名流如謝安、王羲之、王坦之等人都是他的棋友,過從甚密。確實,下圍棋時雙方不言不語,只用手打棋,以運籌棋子來鬥智鬥勇,交流思想情緒,故得此稚號。坐隱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雜藝》:“圍棋有手談、坐隱之雲。”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巧藝》:“王中郎***即王坦之,官居北中郎將***以圍棋為坐隱。”盞弈棋時兩人對坐,專心致志,別事不聞不問,猶如隱居,遂得此名。宋朝黃庭堅也有詩云:“坐隱不知巖月樂,手談勝與俗人言。”方圓方,指棋盤。圓,指棋盒。引申指圍棋。南朝梁武帝蕭衍《圍棋賦》:“圓奩象天,方局法地。”至唐朝,圍棋棋子也從方形改為圓形,《新唐書·李泌傳》:“方若棋局,圓若棋子。”忘憂這一別稱的典故出於東晉名流祖納。其弟祖逖,即是歷史上有名的“聞雞起舞”之壯士,率老弱殘兵慨然北伐“中流擊楫”的英雄。後來祖逖北伐失敗,祖納十分痛心,終日下圍棋以解憂愁,在言談、信牘中稱圍棋為“忘憂”。宋朝劉仲甫所撰的圍棋棋譜也名以《忘憂集》,宋朝徽宗皇帝趙括也有“忘憂清樂在棋枰”的詩句。坐忘本是莊老哲學用語。《莊子·大宗師》雲;“墮肢體,黜聰明,離形法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指端坐而全忘一切物我的出世思想和精神狀態。

  學習下圍棋的問答

  一、 孩子幾歲開始學習圍棋最合適?

  答:孩子到四五歲學起來就沒有什麼問題了。年齡小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老師需要因材施教,對他們採取列舉式、鼓勵式教學。只要引導有方,四五歲的孩子是完全能夠學好圍棋的。同時家長在這個時候切忌用成人的標準來衡量他們,應該充分注意到孩子每一點的微小進步,讓他們在鼓勵聲中茁壯成長。對於六歲以上的小學生來說,一邊學習文化知識,一邊學習圍棋開發智力,是再好不過的事。

  二、 學習圍棋是不是要有天賦?

  答:下棋肯定是要有天賦的。但那指的是要下到某個高度,如達到李昌鎬,常昊那樣超一流棋手的境界,沒有天賦光靠自身努力是不夠的。如果僅僅是達到一流棋手水平,專家認為只要有好的機遇和學習環境,再加上自身努力,只要有正常人的智商是不難做到的。

  很多家長在孩子一開始學棋時就想讓其走職業道路,培養成國手,其實這種出發點是錯誤的。孩子在學棋時興趣是最重要的,由於家長的心態和情緒往往會影響孩子,導致孩子厭學,所以只需要把出發點找好,把心態放好。至於孩子能不能成為職業棋手,那是以後的事情。

  三、我想讓孩子先學一個月圍棋,學會即止,這樣好嗎?

  答:孩子的興趣愛好不宜過短,如果孩子們每參加一個興趣班都是學一樣扔一樣的話,這對他的注意力、毅力都將產生負面影響。堅持一兩樣愛好並認真學好,會對鍛鍊孩子持之以恆的毅力起到良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