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聲的發聲方法是什麼

  混合聲是指人的歌唱器官在特殊狀態下歌唱發出的聲音,俗稱“假嗓”,那麼大家知道怎麼發出這種聲音嗎?下面就跟隨小編的步伐一起來了解一下混合聲發聲方法的相關知識吧!

  混合聲的發聲方法

  歌唱的真聲,是指人的歌唱器官在自然狀態下歌唱時所發出的聲音,俗稱“本嗓”。發真聲時聲帶閉合,作整體橫向振動,用的氣息量較小,發出的音色明亮、音量較大、泛音較多,音色自然而且個性鮮明,中低音區發聲方便,表現力較強。發聲音域一般在10度左右。這種發聲方法的缺點是:高音困難,不適應音域較寬的歌曲演唱,歌唱適應能力較低。

  真假聲混合發聲,是指真聲和假聲兩者相結合的發聲方法,簡稱混合發聲。混合發聲是經過長期實踐、不斷完善和發展起來的一種科學發聲方法。它即是美聲唱法的基礎發聲方法,又是我國民族新唱法採用的主要發聲方法。目前,通俗唱法為了提高音色的美感和音域對歌曲的適應能力,正逐步吸取混合發聲技巧。

  混合聲的發聲特點

  1、由於聲帶發聲時處於真假聲結合的發聲狀態,克服了由中音到高音的“換聲”困難,使音域增寬,高低音過渡自然;

  2、由於真假聲結合較多使用頭腔共鳴,加強了泛音成份,使音色柔美、清亮,高、中、低三個聲區音色統一;

  3、由於整個歌唱音域聲音貫通方便,使咬字器官得到較充分“解放”,容易做到吐字清楚,增強了歌唱的感染力和表現力;

  4、由於較少使用“本嗓”,減輕了喉肌和聲帶的負擔,對保護嗓音、延長唱齡有著積極作用。

  混合聲的發聲原理

  1、發聲保持打“哈欠”時的吸氣狀態,牙關鬆開,軟顎提起,聲帶呈縫隙狀縱向開啟***聲帶不要完全合***;

  2、氣息從聲門撥出時,聲帶邊緣縱向振動;

  3、當音調升高時,聲帶拉緊變薄,振動頻率加快;當音調降低時,聲帶略鬆、變厚,振動頻率降低。

  混合聲的發聲要領

  1、氣息:因發聲時聲帶呈縱向縫隙式開啟,需要氣息量較大,應注意氣息控制能力訓練,使氣息集中有力,不能浪費氣息。

  2、音量:為了避免大音量引起聲帶全幅振動,音量要小而集中。有人擔心音量小達不到歌唱要求的正常音量,這種擔心沒有必要。因為一旦正確掌握了混合發聲方法,所發出的聲音具有較強的穿透力和較遠的傳播力。

  3、位置:由於混合發聲真假結合,可以產生較多的高次泛音,這些泛音正是優美音色構成的主要成份,利用高位置的發聲來強調泛音,增強音色的優美和協統一。因此,無論聲音高低,發聲位置都必須提到頭腔共鳴。民族新唱法的發聲著力點和集中點在鼻腔靠上靠前位置,引起額竇、鼻竇、篩竇頭前面部各竇共鳴,使聲音明亮、圓潤、集中,要有聲音從眉心飛出的感覺;美聲唱法的發聲著力點和集中點在鼻腔靠後靠上位置,引起整個頭腔各竇的共鳴及頭骨較大振動,使聲音厚實、豐滿、輝煌,略帶沉暗;通俗唱法的發聲著力點和集中點比民族新唱法略低,在鼻咽腔底部靠硬顎上方位置,引起鼻竇、篩竇和口咽腔共鳴的成份較多。

  4、感覺:聲帶開啟與閉合方式是決定發聲方法的關鍵。人的聲帶看不見摸不著,發聲時要用感覺來支配。正確的真假混合發聲方法用什麼樣的感覺來支配呢?

  ***1***聲門適度感。聲門就是聲帶之間的間隙。如果聲門閉合太緊影響兩邊聲帶分段振動和邊緣振動,使泛音減少、音色不美。如果聲門閉合太鬆,就會漏氣,使聲音無力。聲門適度就是在發聲前使聲門有適當間隙,既不能用力閉合,又不能無力鬆弛,處於一種輕鬆而又積極的狀態。發聲時氣息通過微開啟的聲門縫隙,使氣息和聲音同時發出。在感覺中發聲音源好象是從兩鎖骨之間***上衣第2顆鈕釦***產生的,而不是從喉頭產生。

  ***2***聽音正確感。正確的混合發聲聲音輕巧、圓潤、明亮、厚實、透徹、優美動聽,具有較高的共鳴位置。這種聲音既區別於純假聲,又區別於純真聲,高音不覺困難。若聽到自己發出的聲音不具備這些聲音特點,就說明混合不成功,要細心本驗、刻苦練習。多聽一些著名民族新唱法歌手所演唱的歌曲,在自己大腦中建立正確的聲音概念,對照自己的聲音加以修正***不能刻意摹仿別人的聲音***。

  ***3***肌肉舒適感。胸肩不能僵硬用勁,嗓音周圍和下巴肌肉要放鬆,不能有任何多餘的勁。有一種輕鬆、自然、舒適的感覺。若感到緊張和彆扭就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