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水彩畫作品圖片

  水彩畫傳入中國百餘年的歷史,經過了三個大的發展時期,當今水彩畫無論在畫幅尺寸、繪畫風格、展覽規格以及在全國大展中的地位均有了長足的進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欣賞

  1

  2

  3

  4

  5

  彩畫的技法與材料

  在我國,雖然水彩畫起源可以上溯到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但直到近代才形成一個獨立的藝術形式。在近代之前,水彩畫更多地與壁畫、工筆畫集合在一起,這與西方早期的淡彩有異曲同工的味道。

  1.水彩畫的技法

  現今,水彩畫經歷了近千年發展,已經逐漸形成其特有的基本技法。水彩畫的用筆也甚為靈活,有塗、染、掃、揉、拖、擦、擺、點等,更可結合中國畫的各種皴法,如著名畫家陶世虎和王肇民大師的水彩畫,都結合了中國畫的功力與筆法。一般來說,水彩畫的基本畫法有溼畫法、幹畫法及乾溼結合畫法。

  ***1***溼畫法。溼畫法在繪畫中使用水分較多。一般是先將紙打溼,再根據喜好畫。也可以在繪畫中期、後期噴上大量的水,進行特殊的效果處理。在進行溼畫法時,一般會將畫板水平放置,或根據需要調整角度,這樣可以控制水流的狀況。繪畫時,也最好準備乾淨的布或海綿,用以吸走過多的水分或用以調整畫面。溼畫法的好處在於能表現出柔和的效果,也可以將水彩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有時會出現意料之外的效果,因此,控制好水分就成了關鍵。要控制好水分,就要靠繪畫者對材料及技法的熟悉與運用程度。

  在基本的溼畫法基礎上可以衍生出不同的畫法,如溼上溼、溼破色。猶如其名,溼上溼,就是在溼畫的畫面上繼續用同樣的畫法進行繪畫。通常是在前一遍顏色大約半乾的時候進行,這樣顏色之間就會相互融合,變得柔和,使層次變得豐富。而溼破色則在前一遍顏色完成後,用另一種顏色破開或銜接。與之前一種不同,溼破色法是在前一遍顏色尚未乾或半乾時,正確來說是在顏色還比較多的時候進行的。畫後畫面看上去雖然只有一層。但色彩豐富,在破色時還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幹畫法。幹畫法與溼畫法不同,就是用比較少水分***與溼畫法相比***的顏料進行描繪,一般用在繪畫的中後期進行。由於顏料水分較少,通常可以用來顯示筆觸,或用禿筆進行一種肌理畫面的處理,以便表現表面較粗糙的物體,最常見的是描繪木紋或樹木樹幹等。要注意的是,一般用幹畫法的顏色要比前一次的顏色明度要深,否則,畫面會容易變得灰或髒。但若想取得特殊效果除外。幹畫法的好處在於:由於水分較少,比較容易控制水分繪畫,在細節描畫與肌理製造方面有極大的用處。

  ***3***乾溼結合畫法。大多數情況下,藝術畫家們都會將溼畫法、幹畫法結合使用,即乾溼結合畫法,能得到豐富的畫面與世界。

  除此之外,還有揉紙法、刮紙法、紙拓法、灑鹽法、噴水法、塗蠟法等特殊技法。技法要如何運用,就要繪畫者根據個人需要進行選擇。同時,繪畫者也要大膽創新,發揮水彩的特性,創造出個人的藝術效果。

  2.水彩畫的材料

  運用水彩畫的技法時,使用的材料也很重要。從支架底的畫紙,到水彩畫顏料、顏料新增劑、媒介材料、畫筆及其他工具的運用,都對水彩畫面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

  由於水彩的特性,常用的媒介有很多:黏稠膏、樹膠水、樹膠、甘油、牛膽汁、乾燥劑、留白液、增厚劑等。這些在外國經常用到新增劑,但在我國的水彩畫創作裡卻甚少用到。比如可以在稀釋的水彩顏料中加入樹膠,加入樹膠後顏料的顏色會有光澤的表面,與油畫的上光油效果差不多。增厚劑或黏稠膏與水彩顏料混合,可以達到明顯的厚塗顏料效果;可以玉彩拉毛,用畫筆或畫刀嘗試不同的畫法。牛膽汁的特性是可以改善顏料的流動性,使顏色均勻分佈,尤其適合大面積平塗和溼上溼畫法。同時,在使用溼上溼畫法中,可利用甘油令顏料變乾的時間相對較長,有利於繪畫的時間控制。   除上述水彩專用的新增媒介處,還可以使用其他材料做不同的嘗試。如酒精,同樣可以產生斑駁的表面效果,這是基於酒精是有機物,水彩顏料是無機物的緣故;也可利用水與油、蠟的相排斥性創作出有趣的畫面;也可利用刀,撕割畫面,但要注意使用時用刀的力度,以免弄穿紙。隨著現今技術的發展,生產商可以提供更多不同的水彩新增劑。

  同時,也可利用傳統國畫顏料及其他材料,在質材上選擇生宣、熟宣、夾宣、墨膠礬水等。市面上出售的國畫用的分離流淌劑、潤色劑、催化劑等,也是基於親水性物質與不親水性物質的相排斥特性,同樣也可應用於水彩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