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氣溫和氣溫的分佈教學設計

  通常人們用大氣溫度數值的大小,反映大氣的冷熱程度。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七年級氣溫和氣溫的分佈教學設計

>

  七年級氣溫和氣溫的分佈教學反思

  一方面,氣溫表格資料和氣溫曲線資料,本身就很枯燥。要讓學生從這些枯燥乏味的資料和表格中,讀出氣溫的變化規律,我的做法是:1、通過小組競賽的方式不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2、在教學中儘量滲透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如,在講解日較差的時候,引用同學們都知道的詩句“早穿棉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另一方面,這節課容量大、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有限,要講透徹很難。比如:日最高溫、日最低氣溫出現時間的原因分析,為什麼南北半球最熱月最冷月出現的時間相反,海洋最熱月最冷月出現的時間都比陸地要晚一個月的原因是什麼。其實,這節課,需要做出的原因分析還有很多,比如,為什麼氣溫由赤道向兩極逐漸遞減,為什麼北半球同緯度陸地上海陸氣溫不同等等。但由於時間關係,本節課只對前面三個進行了原因分析。在進行分析時,也是儘量圍繞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展開的。比如,去海邊游泳,中午時是沙灘氣溫高還是海水氣溫高,晚上呢?1月份我們即將迎來的是寒假還是暑假?澳大利亞的同學們呢?

  當然,不管多麼枯燥乏味,不管多麼難於理解,只要用心去準備,多蒐集各方面的材料,每節課都有它的突破口,每節課都可以上得很精彩。這節課,我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突破:

  1、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活中的例子。既滲透了“生活中處處都有地理”的理念,又恰到好處的運用生活中的地理知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化解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2、問題設計逐步加深,環環相扣。讓學生利用前一個設問中所掌握的知識點或讀圖技巧解決下一個知識點中老師的設問。

  3、充分利用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地圖,進行有效教學。地理學習的靈魂是地圖的閱讀和使用,地圖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本節課利用多媒體的空間性、運動性,將“氣溫的日變化曲線圖” 、“南北半球氣溫的年變化曲線圖”、“等溫線圖”、“世界年平均氣溫分佈圖”等靜態的地圖轉為動態,做到了以地圖為核心,以圖釋文、以圖設問、以圖釋疑的地圖教學。

  本節課的不足主要是:有效提問方面還有待於加強。

  1、問題設計過多,出現“滿堂問”想象。

  2、由於時間關係,提問後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

  3、出現了個別目的性不強、過於簡單或難度較大的設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