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畫飛天壁畫

  敦煌壁畫歷經千年歷史變換,融合了多種藝術流派和藝術手法,它立足於絲綢之路的本土藝術,接受來自中原文化的滋養,同時借鑑西域、古印度、波斯等外來的藝術手法和審美理念,融會貫通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體系。敦煌壁畫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一起來看看吧!

  

  
【:1】

  
【:2】

  
【:3】

  
【:4】

  
【:5】

  看完了以上的之後,下面就來了解一下關於敦煌壁畫的知識吧!

  敦煌壁畫飛天簡介

  從五代至元代,包括五代、宋代、西夏、元代四個朝代大約460餘年,這一時期的敦煌飛天繼承唐代餘緒,圖形動態上無所創新,逐步走向公式化。已無隋代時創新多變,唐代時的進取奮發精神。飛天的藝術水平和風格特點雖有不同,但一代不如一代,逐漸推動了原有的藝術生命。現將這四個朝代的飛天風格簡述如下: 五代和北宋是河西歸義軍曹氏政權管轄敦煌地區的時期。這一時期的飛天繼承唐代餘風,但無創新之作,且飛動有虧,不復生氣,完全推動了唐代飛天生氣歡快的基調。但曹氏政權崇信佛教,在莫高窟、榆林窟新建和重修了大量洞窟,並且建有畫院,聘用了一些當時著名的畫匠繼承仿仿唐代風格特點,在榆林窟和莫高窟也留下了一些上乘的飛天之作。其代表作品是榆林窟第16窟和莫高窟第327窟中的飛天。

  榆林窟16窟是五代早期的一個洞窟,窟內所畫的飛天,雖然沒有唐代飛天的生動活潑,俏麗輕參加者,有此匠氣,但裝飾性十分好。例如此窟中一身彈古箏和一身彈箜篌的飛天,畫得很完美,兩身飛天皆頭束髮髻,彎眉大眼,直鼻小脣,臉形豐圓,耳垂環孬,半裸上體,胸飾瓔珞,臂飾鐲釧,腰繫長裙,赤腳外露 ,雙手嫻熟悉地彈撥琴絃,姿態優雅。其最大的特點是飛舞的巾帶經身體長三倍,飛舞的巾帶中間有飄旋的在花朵,飛舞的巾帶下面有彩雲流轉 ,飛天好似逆風翱翔在彩去上,整個畫面對稱均等,裝飾性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