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版畫論文

  現在小學生已經可以在課堂上接觸到版畫,關於小學生版畫的論文研究也越來越多。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一起來看看吧!

  篇1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藝術教育逐漸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關注。藝術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分支,也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小學版畫教學中,對於小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以及實踐能力的提高都有著重要的作用。黑白版畫是美術藝術的一朵奇葩,自其出現以來得到眾多美術愛好者的喜歡。利用小學生版畫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促進版畫教育價值發揮的實踐。本文以淺談小學生版畫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為主題,展開了一系列的探討,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示。

  一、利用版畫創新元素,培養小學生實踐能力

  對於小學生來說,版畫之所以不同於普通的畫畫,是因為版畫用印痕去表意,拓印的過程也充滿趣味性。清晰、平整與堅實色塊的產生,能夠給人們帶來強烈的肌理感受以及明顯的凹凸感。作為一種間接性美術藝術,版畫與其它畫種不盡相同。版畫通過做稿與製版,以版材作為媒介而影印到紙上,間接性的藝術具有很強的未知性,能夠給作者帶去不同於期待的驚喜。版畫具有複數性,一次創作可以產生多個原作品。在小學生版畫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版畫的特點,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培養。

  比如,刻版是普通繪畫沒有的步驟,教師可以利用版畫的這一創新元素,引導小學生去積極實踐。像在以“我心中的太陽”為主題進行創作時,每一位小學生完成了自己的畫稿,接下來小學生開始實施他們期待的刻版活動。教師鼓勵小學生自主去探索最適合自己的刻版方法,不要用統一的方法去規範學生。在講解了刻版技巧之後,給小學生充分的自由進行自主刻版。小學生只有在自己的親身實踐中,才能總結出最真實的教訓,形成最深的印象。每一次失敗,對於小學生來講都是積累。將版畫中的創新元素視為實踐教學的吸引點,引導小學生在實踐中去探究刻版的技巧,有利於小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

  二、利用學生審美個性,培養小學生實踐能力

  實踐,對於每一位小學生來說都是一次全新的體驗。每一次實踐活動的參與,都能給小學生帶去新的收穫。四五年級的小學生已經有自己明確的興趣,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審美個性已經形成。在培養小學生實踐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審美個性,肯定學生的審美標準。高效率的實踐活動,往往建立在小學生對版畫深刻理解的基礎上。版畫學習中,小學生以刀代筆,將自己的審美期待用刀一下下地刻在版材上,每一下刀觸,每一個刀痕,都表達著小學生的情感。要培養小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要給小學生獨立審美的權利。

  比如在欣賞《快樂聖誕節》這個具有濃烈快樂氣息的作品時,一些小學生感受到版畫中的歡樂,一些小學生能夠通過版畫去想象到日常生活中春節的畫面。不同的小學生有不同的審美結果,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將自己看到這一作品的感受用一個版畫作品表達出來,不限制內容的主題。面對教師的尊重,小學生能夠找到實踐的動力,積極地參與到版畫的製作中去。在自己審美標準的引導下參與版畫學習實踐,小學生能夠意識到版畫藝術是自我感情表達的一個載體,是一項真正的情感藝術。一些小學生會製作出有關於春節的作品,一些小學生則會製作出生日派對的作品等。不同的實踐,會產生不同的美,不同的美,會促進不同實踐活動的落實。以小學生審美個性為動力,促進小學生積極實踐,有利於小學版畫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利用動手動腦特性,培養小學生實踐能力

  實踐能力,是一項十分複雜的能力。實踐能力不僅包括了動手的能力,還包括了動腦的能力。只有具有發散的思維,小學生才能實踐的基礎。思維,是實踐能力培養的核心。版畫創作不是拿起刀刻下去那麼簡單,小學生思維的高速運轉,才能讓手裡的刀自由地遊走於版板之上。思維越發散,動腦能力越強,小學生手中的刀才能堅實地去描述,刀鋒在版材上的奔走才更加科學。版畫藝術具有這樣動手、動腦的特點,教師要對這樣的特點進行利用,通過版畫課堂教學去培養小學生的實踐能力。

  比如在創作以“春天”為主題的版畫時,教師要先引導小學生動腦,去想象春天的樣子,選擇一個最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去表達自己心中對春天的印象。在畫稿過程中,一些小學生畫出小草小花,一些小學生則會畫出小蟲子,還有學生會畫滿畫春風的人。勤動腦,才能勤動手。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刻版時二次創作,對畫稿中的作品進行優化,以此來優化個人實踐過程,提高實踐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版畫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畫種,歷史較為悠久,對於美術藝術事業的發展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實踐能力培養,需要得到版畫教育的支援,版畫教學也需要實踐活動的支援。在黑白版畫教學與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方面找到最佳的結合點,才能推動小學生綜合實力的提高。

  篇2

  版畫課是一門趣味性、創造性、知識性和實踐性極強的科目,在教學實踐中,通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等策略不斷優化版畫教學。

  關鍵詞:版畫教學;積極性;實踐創新;審美情趣

  版畫課是一門趣味性、創造性、知識性和實踐性極強的科目。隨著新課程的實施,版畫教學作為一個獨立的板塊在課堂中出現,它對推進學校素質教育,發展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審美力和培養孩子的藝術特長有著重要作用,是學校進行美育和發展個性及培養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想象力豐富,具有好奇心,但是表現能力還有一定的侷限,因此,應該精心組織教學各個環節,注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調動學生學習版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版畫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大多采用與本課知識結合密切的遊戲或創設情境匯入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展示版畫作品,讓學生了解版畫製作技法,體會版畫圖案的惟妙惟肖,體驗版畫創造藝術和合作學習的樂趣,從而讓學生自主地投入版畫學習中來。

  二、培養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

  實踐出真知,學生只有在教師指導下親身實踐才能積極參與到版畫製作活動中,才能在不斷地嘗試與實踐中有所創新,並提升版畫製作水平。如,學生每次課都要做好課前的紙張剪裁、刻版平整、滾筒清理等準備工作,教學中教師注重技法引導、思維點撥,使學生在製作的過程中實現自主創新、個性化塑造,讓學生在版畫的製作中找到發展個性、開發潛能、實現自我的天地。教學時要注重課堂教學實踐與校本課程結合,採用單獨創作、小組合作等形式進行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實踐、探究,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並進行版畫創新。

  三、提高學生審美情趣

  教學實踐證明,版畫教學是審美教育的有效載體之一,因為版畫課有著繼承民族工藝美術文化的教育特徵,它讓學生刻出了自己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讓學生盡情地在版畫製作過程中體會到了創造的樂趣。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領學生把版畫創作當作一種愉快的行動,認真完成製作,力爭讓每幅作品完美並體現個性和創意。同時還要引導學生積極發言,學會在製作中欣賞評價,能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對作品中製版、印刷、人物、動物等創作的見解,以此不斷培養學生藝術的感知與欣賞能力、藝術表現與創造能力、藝術反思與評價能力,從而促進學生藝術素養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