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版畫四美圖

  四美圖為我國傳世古版畫的精品,不過自其公佈於眾以來,對其予以學術闡發的著述並不多見。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四美圖版畫介紹

  《四美圖》是我國版畫史上劃時代的作品。唐代以來,由於受宗教藝術的滲透和影響,宗教題材的壁畫,如釋加、觀音、老君、玄奘、火神的形象以及妖魔鬼怪、牛頭馬面等,充斥著寺廟、道觀,淹沒了反映歷史現實和人民思想、平民生活的藝術。對當時的木雕版畫,觸動很大。到了宋代,壁畫逐漸轉向民間藝人操作,內容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版畫藝人的思想,率先衝破了唯心主義的束縛,進入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境界,毫無顧忌地擺脫了宗教題材,轉向反映社會生活,寓教於樂的民問年畫新領域,《四美圖》可謂代表作。

  《四美圖》古樸典雅,裝飾性強,繁而不雜,別具風韻。其體裁、佈局、格式,與主題融洽和諧,富有當時、當地獨特的藝術風格和生活氣息。表現程式,帶有唐代風味。線條舒展自如,流暢勁健,筆勢園轉,服飾飄舉;褶紋稠疊不亂,衣帶緊窄瀟灑,頗有“吳帶當風”、“曹衣出水”之妙。人物豐肌厚體,優柔健美,分明是受了唐代婦女形象的影響。其造型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姿態咄咄逼人,個性鮮明。把王昭君憂國憂民的感情,班姬慘遭折磨的神態,趙飛燕羞愧難當的面色和綠珠纏綿悱惻的情狀,都刻畫得淋漓盡致,惟妙惟肖,顯示了作者傳神寫照的傑出本領。畫中還十分注意道具的運用,如班姬手持團扇,這是因為她作有聞名的《團扇歌》,並避免與東漢的班昭混淆。

  四美圖版畫的歷史淵源

  《四美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它是在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由俄國柯基洛夫在我國甘肅額濟納旗黑城鎮,西夏黑水城遺址,於一古塔中,和一張《義勇武安王點陣圖》***俗稱關公圖***,一本金代平陽刻印的《劉知遠諸宮調》唱本同時發現的。為何平陽版畫會流落在千里迢迢的黑水城呢?不妨看看西夏國的歷史。西夏國是宋時党項羌族建立的政權,國號大夏,史稱西夏。佔據今寧夏、陝西、甘肅西北、青海東北及內蒙部分地區,最盛時割二十二州。同遼金先後成為與宋鼎峙的政權,與宋經濟文化聯絡極為密切,茶、麻、鹽、鐵交易頻繁,部分政治制度仿宋,漢文典籍也廣為流傳。由此看來,宋金時代雕版印刷中心出版的《四美圖》等版畫和《劉知遠諸宮調》很有可能隨著漢文典籍的流傳而散落在西夏國。

  柯基洛夫將《四美圖》盜走之後,藏於當時俄羅斯亞歷山大三世博物館。1914年,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狩獵直喜博士,到歐州旅遊考察,途經俄國時,看到了這幅作品,認為是稀世珍品,承彼得堡大學意窪洛夫教授的允許,獲得了影印件。持歸日本後,便在日本大正五年三月號的《藝文》雜誌上發表出來,標明是宋金時代的中國版畫,引起了東方學者的普遍注意。日本另一學者那波利貞,又在《支那學》雜誌***昭和四年三月第五卷第一號***上,以《柯基洛夫氏發現南宋時代版畫圖考》為題,發表了論文,更引起世界學者的重視。那波利貞在論文中推測《四美圖》的創作時間說:“看畫幅中欄杆外西太湖石的排置,又好象是北宋***徽宗***宣和時代,最遲在南宋或更早一些。”這兩位專家的潛心分析,是無可非議的。

  我國當代美術專家們認為,《四美圖》具有宋金時代的特色,從人物的風度和線條結構、特徵來看,顯然有北宋時代人物畫的畫風。健美瀟灑、風姿婉麗的人物形象,簡練生動、流利暢達的筆法,與現存的北宋時代白描人物畫《八十七神仙圖卷》***《朝元仙仗圖》***,極為相似。“四美圖”橫標式的畫面題款,在我國宋、元前後,較為普遍,。如洪洞廣勝寺元代戲劇壁畫“散樂演出圖”,上面就是《大行散樂忠都秀在此作場》的大幅橫標題款。這種對比的分析方法,得出的結論,更比較可靠。

  民間版畫,在封建社會往往被官府輕視,難以載人史冊,無據可考,只是靠分析、判斷、對比、推測。綜上所述,《四美圖》源於宋金時代,根據還是充分的。

  令人遺憾地是,這件難得的藝術珍品,作者姓氏卻被埋沒了,其實,版畫本身就是一座豐碑,見畫如見其人,作者的頭腦如同此畫一樣的精巧,作者的風格,也許如同此畫一樣的淳厚與古樸。更可惜的是這幅中華民族的千古名作,卻在我國人民無權的時代,被人盜去,藏在異國的博物館。原作已失,後人只好臨作。願終有一天,出世於宋金時代的《四美圖》原作珍品,重歸家園!

  四美圖的內容

  1、西施浣紗

  西施,名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苧蘿村。天生麗質。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臥薪嚐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的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勾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後,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西施與楊貴妃、王昭君、貂嬋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

  2、昭君出塞

  漢宣帝時匈奴貴族爭奪權力,勢漸衰落,五個單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韓邪單于,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zhi***單于打敗。呼韓邪決心跟漢朝和好,親自朝見漢宣帝。

  呼韓邪是第一個到中原來朝見的單于,漢宣帝親自到長安郊外去迎接他,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宴會。呼韓邪單于在長安住了一個多月。他要求漢宣帝幫助他回去。漢宣帝答應了,派了兩個將軍帶領一萬名騎兵護送他到了漠南。這時候,匈奴正缺少糧食,漢朝還送去三萬四千斛糧食。

  呼韓邪單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漢朝和好。西域各國聽到匈奴和漢朝和好了,也都爭先恐後地同漢朝打交道。漢宣帝死了後,他的兒子劉 ***音shi***即位,就是漢元帝。匈奴的郅支單于侵犯西域各國,殺了漢朝派去的使者。漢朝派兵打到康居,殺郅支單于。郅支單于一死,呼韓邪單于的地位穩定了。西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再一次到長安,要求和親。元帝許。漢朝和匈奴和親,都得挑個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兒。這回,漢元帝決定挑個宮女給他,他吩咐人到後宮去傳話:"誰願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當公主看待。"後宮的宮女都是從民間選來的,她們一進了皇宮,就像鳥兒被關進籠裡一樣,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們放出宮去。但是聽說要離開本國到匈奴去,卻又不樂意。有個宮女叫王嬙***音qiang***,號昭君,長得美麗,有見識。自願到匈奴去和親。元帝逐擇日讓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在長安成親。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向漢元帝謝恩的時候,漢元帝看到昭君又美麗又大方,使漢宮為之生色。

  傳說漢元帝回到內宮,越想越懊惱。他再叫人從宮女的畫像中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模樣雖有點像,但完全沒有昭君本人那樣可愛。原來宮女進宮後,一般都是見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裡去聽候挑選。有個畫工名叫毛延壽,給宮女畫像的時候,宮女們送點禮物給他,他就畫得美一點。王昭君不願意送禮物,所以毛延壽沒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漢元帝一氣之下,把毛延壽殺了。

  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離開了長安。她騎著馬,冒著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于的閼氏。封「寧胡閼氏」,希望她能為匈奴帶來安寧和平,昭君遠離自己的家鄉,長期定居在匈奴。她勸呼韓邪單于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打這以後,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難能可貴的是,當呼韓邪單于去世後,她又「從胡俗」,再嫁給呼韓邪單于的大閼氏的長子,雖然這和中原的倫理觀念相牴觸,但她從大局出發,珍惜漢與匈奴的友誼。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書沒有記載。

  3、貂蟬拜月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擔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在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

  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後,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並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佔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剷除了董卓。

  京劇有《鳳儀亭》就是敘述這段故事的。

  4、貴妃醉酒

  楊貴妃,719~756年,唐代蒲州永樂人***陝西華陰縣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初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唐玄宗見楊玉環的姿色後,欲納入宮中,著為女道士,號太真。天寶四年***745***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時玄宗年六十一,貴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勢傾天下。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至執鞭,貴妃的織繡工就有七百人,更有爭獻珍玩者。嶺南經略史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因所獻精美,二人均被升官。於是,百官竟相仿效。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

  後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貴妃之堂兄***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六軍又不肯前行,謂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貴妃亦被縊死於路祠。安史治亂與楊貴妃無關,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1.古代版畫圖片

2.古代木刻版畫圖片

3.中國古代人物版畫

4.中國古代版畫

5.中國古代木刻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