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人物畫技法

  人物畫是中國畫裡最直接反映現實的畫科,可謂是中國畫歷史文化程序中的一泓清泉,它在藝術發展的浪潮中源遠流長,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人物畫簡介

  中國人物畫的發展歷史悠久。早在漢魏時期,已經出現了很多著名的人物畫家,如曹不興、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衛協等。顧愷之在《論畫》一文中提出了“ 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觀點;謝赫在《畫品》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六法論”, 這是中國最早的繪畫理論。

  中國人物畫從形式風格和技法特點的發展歷史看,自魏晉南北朝始大致可以分為寫意和工筆兩大系統:以顧愷之、陸探微為代表的工細嚴密的畫風,稱之為“密體”;以張僧繇代表的簡練概括的畫風,稱之為“疏體”。 唐代是人物畫發展的鼎盛時期,畫家人材輩出、風格各異。其中吳道子被後世尊為“畫聖”,他突破了當時工細密描重彩積染的一般畫風,創造了水墨淡彩及白描的新形式,應該是寫意畫的先驅。中國寫意人物畫的發展相對比較晚熟,它出現於工筆人物畫已經成熟後的兩宋時期,由石恪、梁楷將書法行草的筆法入畫,以其天才的創造表現的減筆人物畫發展而來的。

  

  1、筆墨是中國畫最基本的造型手段。墨無筆不立,筆無墨則死,筆主氣,墨顯韻。

  2、好的用墨要做到“豐、厚、清、活”

  3、童中燾先生把墨在畫面上所產生的痕跡分成清、潤、沉、和、潔五法

  清者,用筆用墨,筆路清澈,層層相積,無渾濁相;

  潤者,滋潤,雖渴亦潤;

  沉者,骨氣沉厚,沉則厚,不浮漲;

  和者,不寡,墨色有變化,相濟相成,渾然和洽;

  活者;自然一氣。和與活,相近又有區別,活更具有生命氣息的意韻。

  1、濃墨法

  黑色較重的墨

  濃墨法要筆筆清晰可辨,濃而不濁。不能漆黑一塊,成為死墨。

  褲子大塊的濃墨與頭和領口以下的濃墨產生呼應關係,畫中濃墨畫成的點、畫、塊既有節奏對比又渾然一體

  2、淡墨法

  墨色中偏灰色調的一類

  淡墨要見筆,方能薄中見厚

  淡墨法追求一種空靈的韻致,山水畫常層層積染,不求筆跡;人物畫中多筆筆復加,求筆跡的層次,表現衣飾的質感

  3、破墨法

  兩種不同色度、不同水量的墨在未乾時復加的方法

  4、漬墨法

  先以枯筆皴擦,幹後再用淡墨飽筆浸之,中有筆痕而外有墨暈

  5、焦墨法

  墨不加水便是焦墨,多用枯筆,焦墨行筆不能無筆痕,要筆法清淅,筆要留得住,不能浮滑。否則墨韻枯槁,生趣全無,乃為死墨。

  以焦墨渴筆來表現漁民衣飾的質地,行筆穩健,筆力沉厚。下身衣服以色當墨,枯筆皴擦,復以幹筆焦墨破之,墨彩相互交融,渾然一體。

  6、潑墨法

  指以大筆闊跡畫於絹素上,往往整紙墨色暈化開來,看似婆墨,實為用筆畫成。

  7、宿墨法

  是隔夜的幹墨加水形成墨水相離,含有渣滓的墨。↓↓↓

  畫中人物及背景皆以宿墨畫成,筆跡清晰,反覆勾染,水氣淋漓,畫面空靈而不失厚重,蒼茫中透著透潤之氣。

  8、沒骨法

  是不勾線,直接畫較大面積的黑塊,兼以皴擦,直接表現形體的方法。

  以大筆側臥出之,筆尖蘸濃墨,筆根變淡,筆跡有自然的濃淡變化。

  9、沖水法

  是墨線勾好後,將幹未乾是以清水或淡墨水大面積衝染,使未乾之墨化開而已乾的墨保留住原來筆形的一種方法。

  10、積墨法

  是用同一種墨色或不同墨色層層重疊積加之法。用積墨法時,筆法要鬆靈,要能見筆痕,筆與筆之間要留有空隙,不然用感到‘膩’有黑氣。

1.國畫人物畫技法視訊

2.中國畫人物畫

3.寫意人物畫線描著色和大寫意技法

4.國畫寫意人物畫法視訊

5.工筆人物畫技法視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