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年畫展作品

  年畫,俗稱"喜畫",是中國民間最普及的藝術樣式之一,每逢歲末,中國很多地方都有張貼年畫、門神以及對聯的習俗,以祝願新的一年吉祥喜慶、驅凶消災。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一起來看看吧!

  

  
【:1】

  
【:2】

  
【:3】

  
【:4】

  
【:5】

  看完了以上的之後,下面就來了解一下關於年畫的知識吧!

  木版年畫介紹

  民間木版年畫是我國古老的、獨特的藝術形式,是在漫長的歲月中伴隨著人們的節氣風俗的演變而產生並形成的,是勞動人民生產生活智慧的結晶。版年畫有很多卓越的手工技藝和技巧,傳遞的是中國人特有的積極、樂觀、向上、樸實、勤勞的審美文化。下面我們將對其進行追本溯源,探討這種藝術的漫長的發展歷程,並對其進行解讀和賞析。

  民間木版年畫從秦漢時期作為一種純粹的年節裝飾藝術形式,最初是畫雞於戶、虎於門,後來逐漸發展為神荼鬱壘的門神形象。至南宋時期,題材開始豐富,由單一的武門神,發展到文相門神。明清時期,伴隨著社會生產發展和經濟的繁榮,人們的思想觀念逐漸轉變,自然對門神有了更高的要求,門神的題材得以拓展,除了武將、文官的形象外,童子、美人和其他神仙也成為門神畫的題材,“門神畫”自然也更名為“門畫”了。宋元時期,中國雕版印刷事業發展至空前水平,隨著手工藝的進步,大眾文化的發展,雕版印刷書籍在質量上達到了一個新高度。據史書記載,當時的都城在臨近各種喜慶節日時,市井小販們都會出售門神、鍾馗、桃板、桃符及財門鈍驢、回頭鹿馬、天行帖子等,可見,木刻版畫在當時的興盛程度。清乾隆年間,社會經濟再次繁榮,民間年畫亦發展到一個新高度,畫店推出的新版多種多樣,出現了許多以反映當時社會繁榮景象和富裕生活為題材的年畫。

  民間木版年畫至明清進入全盛時期,全國許多地方出現了印製年畫的中心產地,其中最負盛名的首推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和山東淮縣楊家埠。這些產地的名牌年畫,經歷了明清時期的鼎盛,清末民初時期的衰敗,又經過近代各種政治風雨的洗禮,幾度升沉起落,飽嘗榮辱興衰,最終頑強地生存下來,直至今天,依然散發著優秀民俗藝術的光輝。民間木版年畫作為一種彙集了繪畫、刻版、印刷、文學、戲劇等多種藝術或工藝美術形式,憑藉著其迷人的藝術魅力,成為一種有著較高審美價值的藝術形式,廣受大眾的喜愛。

1.有關春節繪畫作品大全

2.小學生春節繪畫作品

3.春節的畫畫圖片大全

4.小學生春節繪畫作品

5.兒童春節繪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