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賓虹花鳥畫的成就

  黃賓虹的花鳥畫淡、靜、古、雅,意多閒逸。在其花鳥畫中,所取物象不求形似,注重傳達物象的內在美感和情趣。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一起來看看吧!

  

  黃賓虹先生不僅在山水領域做出了極大貢獻將傳統筆墨推向極致,而且在花鳥畫也取得了極高的成就。

  黃賓虹確實有心於花鳥畫的“復古革命”,具體而言,清末之畫壇,花鳥畫清末揚州八怪至海派,日落“市井與江湖”***黃賓虹語***。空洞而繁縟的審美時流中,黃賓虹感到花鳥畫和山水一樣日益衰落。而他用“敵舍我取”獨特的眼光,注意到了這一現象的根本所在。“道鹹同光畫,唯文人閨秀,謹守前者矩驗,尚有筆墨真實可尋……不至於市井江湖混稀。”***與顧非書***。所謂“文人閨秀”,皆寫心境,不至迎合而落“市井江湖”。

  黃老傳世花鳥草蟲作品大致分兩類,一為“鉤古”,一為“寫生”,很少有所謂“創作”。因此,世人也很少以花鳥畫家目之。所謂“鉤古”,正是他一個習慣,每每獲見一個古人的“粉本”,便信手勾其大意,以寫意意趣表現宋元精神,雖不合時尚,但不失古風。所謂“寫生”,黃老極青睞那些山間野卉,閒花雜草,一一收羅。正是這些雜卉野花之鄉野生機使傳統文人畫更顯生氣。《黃賓虹文集》中有《黃山析覽――卉木禽魚第四》一篇,所舉黃山靈禽異卉多種,生動有致。

  黃賓虹花卉的趣味得意於他筆墨之精深。他在花卉上提出了前人所無的“點染法”,前人一般只知用“勾染、勾填、渲淡、勾花點葉”等方法。這些都和他所提的“點染法”在表現下有很大差別。什麼是“點染法”簡單說即以點代染之法,全在筆底修養之功力。他說“筆力有虧墨無光彩”。這樣的畫法使染也要見筆獲得生命,非復毫無意趣,神韻僅僅是墨色的敷染。這種畫法雖對花葉允許勾勒,但用筆不是描法。這種點染畫法才可以收到“墨中見筆,筆含墨”,情和意高度結合的效果。他對花鳥上追求點染法,大約在七十歲就開始憧憬,幾經探索磨練直到九十歲畫“芙蓉”才算初步形成。他在該畫上提到“以點染寫花卉,含剛健於婀娜。”可見他的喜悅心情。以後他畫的花卉作品如“荷花”、“牡丹”、“蝴蝶蘭”等等,多用點染法,故他的花卉作品顯得很神氣。

  他在墨法與色法上也有創新,這也就是在形和色以致墨和色的有機結合上做出榜樣。他八十歲以前的作品多以淡墨淡色為主,在那階段,他的筆法、墨法、色法都比較直接、純樸,似是追求清淡古雅的風格。他後期的作品多以色為主,以墨為輔的墨色結合,這種色法令人感到沉實渾厚,也宜在畫面收到調和統一富有民族氣息的效果。黃賓虹的花卉在處理色和墨的調配上做的較好,使形和色吻合。更具真實感。另一種是他獨有的採用墨色分畫,但要互相其對比襯托作用的畫法,也同樣收到巧妙的交響效果。前者畫法如他的“荷花”、“萱草”等使人覺得花葉枝幹都很真實,使形和色都緊密相扣。後者的例子可以參看他的“牡丹”、“春光和氣”等作品。“春光和氣”的畫面上他先是以色筆作出一株盛開的山茶花,在他背後用焦墨襯托畫出一枝矯健的古梅。他的第三種畫法色墨齊下,也就是他在山水方面所追求的“水墨丹青合體”法,至於他在山水上使用的“漬墨法”,在作花卉時也就發展成了“漬色法”加以運用。他晚年所作的巨幅《天牛牡丹》就是運用“漬墨漬色法”完成的,畫面色墨對比十分強烈,花的色彩鮮明響亮,如寒露初放十分豔麗,令人感到簡直是“富貴與野逸”兼備的神品。

  黃賓虹花鳥章法雖獨特嚴密,但卻極其簡單,特別是花鳥小品,每每是採用“開門見山”、“單刀直入”的章法,或倚角取勢扇形展開,或一邊開出,等簡單章法,目的是為了突出主題,畫好花朵。在賓主、疏密、奇偶、背向呼應等方面安排比較嚴密,使人看看既統一又變化,均衡穩妥,無懈可擊。

  黃賓虹繪畫作品中的筆法,既深契傳統的要旨,又活潑灑脫,不落蹊徑,特別是晚年之作,看似毫不經意,但筆鋒一觸紙,便密實而凝重,即使是最細微的筆觸,也像是“鐵劃銀勾”,不可移易。這是中國繪畫中理想的,但卻很少有人能夠達到的一種境界。黃賓虹在筆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對中國藝術史的重要貢獻。

  黃賓虹認為繪畫中的筆法與書法中的筆法相通,而繪畫中的筆法起源於書法。他在所有場合強調書法對於一位畫家的重要性。他說:“大抵作畫當如作書,國畫之用筆用墨,皆從書法中來。”他又說:“筆法成功,皆由平日研求金石、碑帖、文詞、法書而出。”粗略看來,這並不是什麼新穎的觀點。歷代文獻中,不乏“書畫用筆同法”之類的論述。

  黃賓虹在形成自己關於筆法的理想時,幾乎僅僅憑靠書法而進行自己的思考,極少涉及繪畫。這與各個時代的畫家都有所不同。

  在當代中國,能看到畫家真跡幾近奢望。我們的判斷和評論大多是建立在印刷品的分析上,這樣存在了許多誤讀的“真理”"。須知,即使最出色的印刷品,在細節上也總是與原作有出入,尤其對中國水墨而言,要體會墨色的神妙和精微,在印刷品上幾乎做不到。由此推想,我們今日的藝術評論又如何忠實於作品呢?陳丹青說,繪畫是視覺藝術,看不到真東西,一切都是空談。

  看到黃賓虹的真跡,我完全贊同於陳丹青的認知。有人言,黃賓虹是“墨神”,但不看原作,又如何能體會到黃賓虹“黑團團中透出光明”的清徹和乾淨。由此反觀當代很多學黃賓虹者,沒有認真看黃的原作,或只是人云亦云的學黃,只知道一味的塗脂抹粉,在遍數上求厚重,筆法不到位,墨法不過關,更可怕的是認識存在偏差,所以作品雖然表面上看是黃賓虹一路,實際是糟蹋了黃賓虹繪畫的實質,與黃賓虹畫作中所透出的渾厚華滋,剛健婀娜搭不上界。我們可以看看黃賓虹晚年的作品,筆墨的隨意中所透出的清亮讓人眼亮心明。

  黃賓虹的影響力

  在二十世紀的中國繪畫史上,黃賓虹是一位承前啟後的畫家。他身體力行地實踐著中國傳統文化承傳、演變和發展的動態過程,給後人留下了超凡脫俗、意象萬千的山水畫藝術,開創了蘊含深刻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和美學價值的“渾厚華滋”的現代審美境界。他對於傳統的深刻反思,獨到的審美感受,對筆墨形式的再造以及中國畫“內美”之審美境界的展開,均對後來的中國繪畫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由此也確立了其近現代畫家的地位。

  在今天,中國美術走向了新的歷史時期,而本此展覽及出版旨在以最嚴格的學術標準,從黃賓虹各時期重要作品百餘件,通過展覽、出版及學術研討活動,全面梳理、呈現賓虹先生在中國畫創作及其革新上的偉大創造,彰顯其在中國近現代藝術史上的不朽貢獻。作為本次展覽的主辦方,杭州黃賓虹學術研究會對全程參與展品審鑑與把關,而且還得到了中國美術家協會、西泠印社的支援,最終遴選出代表黃賓虹先生藝術成就的精品佳作參加本次展覽。並希望此次紀念活動,將會對中國當代美術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1.國畫工筆花鳥畫市場分析

2.國畫大師山水畫作品欣賞

3.海派花鳥畫四大名旦

4.名家扇面花鳥畫圖片

5.關於花鳥畫美術鑑賞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