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濤花鳥畫作品

  至元代,寫意性表現風格在很多花鳥畫中逐一體現出來,有了進一步發展,明清花鳥畫的寫意性風格無論從題材的廣度和寫意性表現的強度都較過去有了更大的發展,但總體風格還是傳統的。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一起來看看吧!

  

  
【:1】

  
【:2】

  
【:3】

  
【:4】

  
【:5】

  以上的之後,下面就來了解一下關於花鳥畫的知識吧!

  花鳥畫的歷史

  在中國繪畫中,花鳥畫是一個寬泛的概念,除了本意花卉和禽鳥之外,還包括了畜獸、蟲魚等動物,以及樹木、蔬果等植物。在原始彩陶和商用青銅器上,“花鳥”充滿神祕色彩,遺留著圖騰的氣息。最早的“花鳥”或許與早期人類的生殖崇拜有一定關係。

  據史書記載,到六朝時期,已出現不少獨立形態的花鳥繪畫作品,如顧愷之的《鳧雀圖》、史道碩的《鵝圖》、顧景秀的《蜂雀圖》、蕭繹的《鹿圖》等,雖然現在已看不到這些原作,但著錄資料已表明當時花鳥畫已具有相當高的水平了。

  到了唐代,花鳥畫業已獨立成科,著錄中計有花鳥畫家八十多人。如薛稷畫鶴,曹霸韓幹畫馬,韋偃畫牛,李泓畫虎,盧弁畫貓,張旻畫雞,齊旻畫犬,李逖畫昆蟲,張立畫竹等等,已能注意到動物的體態結構,形式技法上也比較完善。

  五代是中國花鳥畫發展史上的重要時期,以徐熙、黃筌為代表的兩大流派,確立了花鳥畫發展史上的兩種不同風格型別,“黃筌富貴,徐熙野逸”,黃筌的富貴不僅表現物件的珍奇,在畫法上工細,設色濃麗,顯出富貴之氣,徐熙則開創“沒骨”畫法,落墨為格,雜彩敷之,略施丹粉而神氣迥出。黃筌之子黃居寀、居寶,徐熙之孫徐崇嗣、崇矩都是當時花鳥畫的重要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