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繪畫課教案及反思

  在小班幼兒快樂繪畫教學活動中,讓幼兒真實地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如果你喜歡的話,記得分享給更多好友哦!

  篇1

  【活動背景】

  小班幼兒對各種鮮豔的色彩特別感興趣,他們喜歡用色彩在紙上塗抹。同時我發現藕的橫切面花紋很美麗,於是我想到用藕作為繪畫工具,再配以紅色及綠色的辣椒,讓幼兒開展玩色遊戲,使幼兒在玩玩畫畫中體會作畫的興趣。

  【活動目標】

  1.能運用蓮藕、辣椒的截面進行壓印,並初步嘗試有規律的壓印。

  2、能情緒愉快地參與美術活動,體驗創作成功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圓形的紙盤***藍色***、顏料***綠、白、紅***、橫切面的藕若干、青、紅椒橫切若干、抹布。

  2.示範的紙盤、顏料、藕、青、紅椒各一份。

  3.背景音樂《辦家家》。

  【活動過程】

  1.播放音樂《辦家家》,創設辦家家的遊戲情境。

  師:今天,我們小朋友就要來當爸爸和媽媽。娃娃的肚子餓了,我們趕快來炒菜吧!那做什麼菜呢?

  2.出示藕、辣椒等材料,引導幼兒認識作畫材料,感知色彩。

  師:看看有些什麼材料?這是什麼?它是什麼樣的?它是什麼顏色的?***分別出示藕、青椒、紅椒***

  3.引導幼兒學習壓印的方法。

  師:今天我們來做個辣椒炒蓮藕。怎麼燒呢?先看老師來炒!***邊示範邊講述***我們先放蓮藕,蘸一蘸,壓一壓,一片蓮藕做好了;蘸一蘸,壓一壓,又一片蓮藕做好了。好,現在我們可以放辣椒了,***取出辣椒***辣椒可以怎麼炒呢?一個紅一個綠一個紅一個綠,紅綠搭配真好看!***教師示範有規律的壓印***

  4.出示排列圖示,引導幼兒感受排列的規律性

  師:那小朋友想想紅綠辣椒還可以怎麼炒呢?

  5.幼兒壓印繪畫,教師指導。

  師:好,現在就請我們的爸爸、媽媽來做辣椒炒蓮藕。想一想你可以怎麼炒辣椒好吃又好看!

  6.展示作品,引導幼兒評價。

  師:我們的菜都燒好了,你們看看,誰燒的菜好吃又好看?辣椒是怎麼炒的?

  7.結束活動。

  師:好香啊!爸爸、媽媽燒的真好!我們趕緊一起來辦家家吧!”***教師和幼兒一起端起盤子,唱“辦家家”***

  反思:

  本次活動以“辦家家”的情境貫穿其中,對於小班孩子來說這是特別喜歡和熟悉的。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始終都是以扮“爸爸媽媽”的角色參與其中。在學習壓印的時候,以學炒菜的形式更加生動和形象,孩子的興趣很濃厚。但是在活動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本次活動中辣椒的規律性壓印是一個難點,雖然在活動中運用了PPT的演示和老師的示範講解等方式,但在孩子在創作過程中,還是有一定難度,而且在選擇的壓印材料方面也有點問題。辣椒的截面比較小,拓印的盤子的邊沿比較窄不易壓等。

  篇2

  經過一個學期的幼兒泥塑教學活動,我看到了幼兒對橡皮泥的歡喜之情,在每一次的泥塑教學中,我始終堅持以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小班幼兒的動手能力發展為依據,以兒歌、遊戲等的形式,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看啊,老師要變魔術了。”邊搓邊說:“搓一搓,搓一搓,來去來去搓一搓,搓成一根小小棒,變變變!”他們個個睜大著眼睛,看著我手中的橡皮泥,當看到橡皮泥真的變成了一細長條時,都拍著小手歡呼:“哦,變!哦,變!”借勢引導,我鼓勵他們也來試試。孩子們學我的樣子,取了一小團橡皮泥,放在泥工板上,用小手在上面來回滾動,嘴裡還唸唸有詞“搓一搓,搓一搓,來去來去搓一搓,搓成一根小小棒,變變變!”可是他們的五個小手指不會併攏,細長條變不出來。當我將“五個手指並併攏,手心伸平搓呀搓。”告訴他們後,大部分小朋友很快變出長條,個別小朋友則還是近似“橢圓形”,但他們也為橡皮泥的形狀有所改變而歡呼、自豪。

  《綱要》中強調“教師的作用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在組織幼兒美術活動時,教師要理解並鼓勵幼兒運用與眾不同的表現方式,提倡個性化。藝術表現形式並沒有統一的標準和方式,幼兒美術作品中的情感和創造是個體審美的一種反映。幼兒觀察和認識世界的方式有別於成人,他們在表現作品中的形、色、空間時有其獨特的創造。同時,每個幼兒根據個人的感受,也會有所不同的表現方式,教師要善於發現每個幼兒的優點和長處,使幼兒在獲得經驗的同時,逐漸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一個孩子就像一把鎖,只有教師能用愛心、細心、恆心去認認真尋找,一定會找到開啟這把鎖的鑰匙。

  篇3

  本節活動是讓幼兒學習用線描的方法畫半圓形,從而畫出汽車的輪廓。小汽車是我們小朋友熟悉的,孩子們不僅認識,在玩的過程中已經觀察到了小汽車的基本的外形結構特徵。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這樣的活動有利於孩子鞏固對小汽車的認識,從而培養孩子細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用記號筆繪畫雖然已不是我們小朋友第一次嘗試。但在活動開展前,我還是向幼兒講解了正確的握筆姿勢,還帶領幼兒進行了畫半圓的練習,為這個活動的開展做好了前期的經驗準備。

  所以,在活動中我沒有重點強調握筆的姿勢。在幼兒繪畫的過程中,我發現了還有部分幼兒握筆的姿勢不對。由於小班幼兒有意注意水平低下,觀察的目的性較差,缺乏順序性和細緻性,不會有意識地識記某些事物。因此,在活動中應該再與幼兒一起鞏固握筆的正確姿勢,這樣就不會出現錯誤的握筆姿勢。在活動過程中,我在黑板上操作示範,這樣幼兒就能夠一目瞭然的看到教師的整個操作示範過程。活動中我先教孩子們找到一個點橫向畫除一條線,並從線的左端開始,慢慢延伸向上,直到與線的另一端接住口,這樣一個半圓形就畫好了。而後在新增車窗與車輪。我覺得這樣更能幫助幼兒輕鬆、快樂的掌握點與點的連線的繪畫技能,幼兒也更樂於接受,幼兒參與的積極性也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