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放牛音樂教案及反思

  這首“小放牛”是戲曲傳統曲目,屬於民間小調,即通俗又十分優美、動人。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小放牛》教案及反思,供你參考。

  《小放牛》教案

  教學內容:

  蘇少版三年級下冊歌曲《小放牛》

  教學目標:

  1.能準確的按照節奏念出《小放牛》童謠,準備把握其中的切分節奏。

  2.指導學生用輕快有彈性的歌聲來演唱《小放牛》,唱準歌曲中的切分節奏,八分休止符和一字多音的地方。

  3通過演唱表演歌曲激發孩子對民歌的喜愛之情以及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教材分析

  《小放牛》是一首產生在冀中平原的著名兒歌,音樂旋律採用了河北傳統的戲劇曲調,為五聲調式,2/4拍。全曲由四個樂句組成,第一、三樂句節奏相同旋律相仿;二、四樂句前半句完全相同,後半句旋律相似。這首《小放牛》將中國的神話傳說編進一問一答的演唱形式中,用借喻的手法讚揚了趙州橋工藝設計之新穎精湛,讚揚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重點、難點

  準確把握歌曲中切分節奏,前半拍休止,一字多音的地方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

  同學們好,我們初次見面首先讓我自我介紹一下。不過老師有個要求,請按照我念的節奏來回答我的問題好嗎?我走到你的面前就請你站起來響亮的回答我哦!***練習切分音節奏***。

  然後你再按照我的節奏方式,幫我問一問你左邊的同學叫什麼名字。接龍

  XXXXXXXXX

  我叫査老師,同學你好?我叫XXX,老師你好?***點出課件***

  “査”這一拍上打響指,如果是兩個字的名字,就在打響指這拍空下,如果學生的節奏由偏差的話,提醒他們我是在打響指以後說了哪個字。

  一、匯入新課:

  1、童謠教學***節奏教學***

  師:今天老師先給大家念一首河北地區的童謠,請你們聽一聽童謠裡都說到了什麼?***師有表情動作地邊念邊打雙響筒***

  X X / X X X / X X X / X - ‖X X /X X X / X X X / X -‖

  趙 州 打響指橋 來 什麼人 修 ? 玉 石 欄杆 什麼人 留?

  ***這個字要延長***

  X X X / X X X / X X / X -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

  什麼人 打響指騎 驢 橋 上 走? 什麼人 推車 軋了 一趟 溝麼 一呀 咳。

  ***這個字要延長***

  生:趙州橋……

  師:對,趙州橋,你們見過嗎?***點選趙州橋圖片***査老師帶你們看一下這就是童謠裡說到的趙州橋。

  趙州橋在河北省,是我們國家著名的古代大石拱橋,這座橋啊曾經經歷了十次水災,八次戰亂還有多次的地震,但是他還是巍然屹立在祥河智商,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

  那麼這座堅固的大橋到底是誰修建的呢?誰在上面騎驢、推車呢?接著聽査老師說童謠的第二段。你聽到答案了嗎?

  X X/ X X X / X X / X - ‖X X / X X X / X X -/ X -‖

  趙 州 打響指橋 來 魯 班 修 ? 玉 石 欄杆 聖人 留?

  X X X / X X X /X X / X -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

  張果老 打響指騎驢 橋 上 走? 柴王爺 推車 軋了 一趟 溝麼 一呀 咳。

  師:你聽到答案了嗎?***生回答***我們來看看大家聽的對不對。***生邊說師點出課件內容***。

  師:你們願意跟著我一起來學一學這個童謠嗎?***點選童謠內容課件***

  邊念老師邊打雙響筒,特別提醒在切分節奏的地方,我是敲了一下以後說的橋和驢這兩個字。可以反覆多練習幾遍。***點選課件中提醒切分節奏的部分***

  師:說的真好,就像兩個人在對話。嗯,你要回答出我的問題來,我才告訴你趙州橋怎麼走啊!

  那下面査老師就來問問你們,看看你們能不能回答出我的問題,好嗎?

  師生共同表演一遍童謠內容

  師:有哪位同學想來扮演我剛想才的角色問一問,考一考大家的?記住要有表情和動作。

  2、歌曲教學

  師:同學們說得的真棒!你們聽有兩個小朋友忍不住唱起來了。***聽範唱1***

  一邊聽一邊跟著老師做動作***拍手、拍腿***

  師:對了!這樣一個童謠還能用歌曲唱出來呢,這就是河北民歌叫做《小放牛》***出示歌詞課件***

  請同學們再聽一遍,一邊聽一邊在心裡默默的唱,並且跟著老師做動作,看看我們的動作變化了沒有。***聽範唱2******拍手、拍退、切分地方拍手後畫圈***

  師:跟著老師的琴聲輕聲的唱一唱。

  師:注意在“橋”和“驢”前面都出現了八分休止符***課件點出切分節奏***多唱幾遍

  師:這裡這兩小節的地方也要注意唱準***課件點出第二種切分節奏***。可以結合二拍子拍手練習

  師:注意每段的最後一句要唱兩遍,因為這裡出現了反覆記號***課件上點出反覆記號***

  跟琴唱第一段歌詞

  跟琴唱第二段歌詞

  師:其實啊我們歌詞裡面提到的張果老、柴王爺都是傳說中的人物,那是怎麼樣一個傳說呢,我們來聽一聽。***課件點選趙州橋傳說***

  師:在這個傳說裡的張果老騎著毛驢拎著個大袋子在橋上走,還有柴王爺也推著車要來瞧一瞧趙州橋呢。那我們能給這兩個人物設計動作嗎!騎驢的動作,還有推車的動作

  表演:請一個同學扮演張果老,一個同學扮演柴王爺。我還要請一個同學來扮演提問的人,其餘同學就是要回答他的人。***教師先表演一下,給予學生相關的示範動作***

  根據時間可以請一組或者兩組進行表演,加以適當的指導。

  小結:今天査老師這節課上的很開心快樂,同學們你們開心嗎?今天我們學了一首童謠,唱了一首河北的民歌。其實不管是說童謠也好,唱歌曲也好,這些不同的表現形式都是來讚揚了我們的趙州橋工藝設計的新穎精湛,讚揚我們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以後有機會希望大家能去河北看看這一座著名的石拱橋,記得一定要唱起這首《小放牛》!

  最後讓我們在快樂的《小放牛》的歌中結束今天的音樂課吧!

  《小放牛》反思

  《小放牛》是一首民間歌舞劇,以牧童和鄉村小姑娘相互對答的方式,逗趣玩樂。歌中小姑娘向小牧童問路,可俏皮的牧童故意為難,並要小姑娘回答他所提出的問題,才告訴他。於是兩個人就一問一答,邊歌邊舞地演唱起民歌流行的對歌來。歌曲音調明快流暢,富於表情,歌舞的形式生動、活潑風趣,充分表現出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開朗樂觀的性格。歌曲的開始部分是以戲曲的形式出現的,學生剛開始聽的時候總笑,不好控制課堂紀律,但學生非常喜歡這首歌曲的旋律,尤其是歌詞的幽默吸引了他們,當學生能夠掌握歌曲的節奏後,就放手讓學生利用身邊熟悉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點,大膽的去創編歌詞.學生能夠發散思維,將自己平時所見到的事物編進歌詞裡來。在展示環節中,可能由於教師的評價手段較單一,沒能夠激發學生的表演慾望。給學生展示的時間也不夠充分發,在時間上稍顯倉促。在這一節課中我的匯入可能有點多了,也發現自己的言語顯得很空洞,詞語不豐富。不能運用語言藝術來吸引學生。只有親身練過的東西才能真正的掌握。例如在處理歌曲難點的地方,我只是讓學生隨著我的節奏一起練習,並沒有讓他們進行自我實踐,這是我疏忽的地方,在這個過程中讓我更加深刻的體驗到上課應該以學生為主體,而且要面向全體學生,不要以老師個人的感受代替學生的感受。總之,這節課的效果總體還不錯,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