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字草書書法

  草書筆勢奔放流暢、變幻莫測、一氣呵成,更能抒發藝術家胸中之逸氣。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你們喜歡。

  欣賞:

  1

  2

  3

  4

  5

  草書書風之風類:

  正象規範化的字型都可以泛稱為楷一樣,民間草率急救化的字型都可以泛稱為草。可是,嚴格意義上的草書,則始於漢代。目前所說的草書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它包括章草、今草等。西晉時還沒有今草,當時流行的是具有一定程式化的章草。關於章草之名的由來有漢章帝創始說、漢章帝愛好說、用於奏章說、由於史游《急救章》說等。其中以奏章之說較為合理。據文獻記載,在西晉稱並無章草這一名稱。這一名稱,最早出現於東晉,是王獻之對他父親王羲之說:古之章草,未能巨集逸,頓異真體,和窮偽略之理,急草之致,不若稿行之間,於往法固殊,大人易改體。梗概章草這一名稱從東晉開始,在當時是為了與今草區別而行的。

  章草萌生於漢代,開展階段的章草為隸草或草隸,這時的章草是隸書的粗率、急速、減省的書寫,此正如王愔所說:解散隸體,粗書之,也就是張懷瓘《書斷》中所說的存隸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連急救。章草書發生、開展於隸書時代,堪與隸書相媲美,而獨具特色。章草不僅具有象隸書那樣的裝飾美,波磔靈動,意趣古樸、典雅,而且章草書多使用俯仰相呼應的點和牽連的筆畫,增加字形的流動活潑,這是隸書所不逮的。所以張懷瓘讚美章草書說:史游制草,始務急救,婉若回鸞,攫如搏獸,遲迴縑簡,勢欲飛透,敷華垂實,尺牘尤奇,並功惜日,學者為宜。西晉可以說是章草的完美成熟期。其標誌是佈局逐漸規範化,筆畫已經熔鑄隸書的波磔,使章草書從佈局到點畫更為美化。波磔的完美可以說是隸書達到成熟的標誌,而章草書的開展也隨隸書的演變而演變的。因為任何字型都有減省、快速的寫法,這是社會的需要,這正如宋代張栻所說:草書沒必要晉代有之,必自筆札以來便之,但寫得不謹,變成草書。章草書到西晉,隸書的波磔完美地運用到草書,所以姜夔說:章草點畫波發,出於八分。這種波磔的出現,是隸書草化的必然形式,同時也說明草書象藝術化發展,使草書更為美觀。這樣章草書已經發展成熟,達到完美的階段。西晉是章草盛行的時期,章草書家人材輩出,著名的有衛瓘、索靖、和陸機等,章草的著名作品有索靖的《月儀帖》《出師頌》和陸機的《平復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