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如何記住事物的

  你是不是還不瞭解人類是如何記住東西的,那麼下面小編為大家解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我們是如何記住事物的

  人類的記憶很複雜。例如,我們是怎麼記住視覺影象的?似乎很簡單,當你看見某樣東西,就自然而然地記住了。但這個過程其實極為複雜:視覺影象的記憶比如一個飯碗儲存在視覺記憶visual memory中。我們的思維運用視覺記憶來呈現哪怕最簡單的運算,從記住我們剛剛見過的某人的面孔,到想起我們上次看錶時是幾點鐘。你中午吃了什麼?這樣的記憶會被儲存在視覺工作記憶visual working memory中。大腦處理任務時,視覺影象被臨時儲存在視覺工作記憶中??就像是在一塊白板上,寫入/擦除。

  那麼,是什麼原因使這些記憶留下來,而不會隨著白板的擦除而丟失?研究表明:如果你將影象與其他知識關聯起來,就會增加你以後記起它的機會。這就是為什麼利用影象識別來增強記憶力。本質上,與新記憶關聯的東西越多,就越能記住這個資訊。

  記憶的過程:

  舉個例子,當你遇到某人時,你的視覺系統會“登記”Ta的身體特徵;聽覺系統會“收集”Ta的笑聲;你可能還會注意到Ta身上的香水味。專家認為,海馬體和額葉皮層會分析這些不同的感官輸入,並決定它們是否值得記住。如果是這樣,它們可能會成為你長期記憶的一部分。然後,這些不同的資訊會被儲存在大腦的不同位置。當回憶時,這個過程就是資訊從長期記憶提取到工作記憶的過程。

  要正確的給記憶編碼,你必須保持專注。由於我們不能全天都保持專注,所以每天中大部分的事物都會被過濾掉,只剩下少數刺激能進入你的意識......所以,你的專注度是你能記住多少的重要因素。

  記憶是不可靠的

  不能完全相信自己的記憶,這大概是眾所周知的。我們都有過這種時刻,記錯了某個細節,遺忘了某些事情,甚至是憑空虛構。原因很簡單,我們的記憶並不總是可靠的,因為記憶是關於感知的。

  記憶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給人們植入錯誤的記憶是出人意料的容易。最令人震驚的是,我們經常記錯一些細節。目擊證人的證詞是出了名的不可靠,重大事件的記憶是一貫地不準確。

  很多人都有所謂的閃光燈記憶flashbulb memories??重要事件的發生如某次地震,人們不僅能記住此次事件,還能記住與事件不直接相關的資訊,如當時的自己身處何地、與誰在一起、以及在做什麼等。但是,這些清晰、具體的記憶,心理學家們發現,它們是驚人的不準確。

  我們傾向於認為自己能記住很重要的事情。例如,你有了一個絕妙的想法,但沒有寫下來,你覺得自己肯定能記住這個很棒的想法,結果喝杯水的時間,這個想法就沒了。這種事會發生在每個人身上,有時候我們對自己的記憶太過於自信。

  幾條有趣的記憶理論

  1、系列位置效應:

  學習時,我們對開頭的記憶非常好首因效應

  結尾的回憶也非常好近因效應

  但中間部分記憶很差,所以在複習時應重點加強中間薄弱部分。

  2、資訊干擾。

  過去獲得的資訊對新資訊的記憶更為困難前攝干擾;

  新資訊使我們對舊資訊的回憶變得困難倒攝干擾。

  比如更換新號碼,剛開始前攝干擾讓我們對新號碼記憶很困難,但當我們記住新號碼,倒攝干擾讓我們忘記舊號碼。

  3、元記憶。

  知道感確信把資訊儲存在記憶中的主觀感覺是準確的,

  當我們確信知道某事時,一般可以相信自己的感覺。

  所以在考試時,可以重點加強對熟悉題目的思考解答,通常是能夠得到正確答案的。

  4、蔡加尼克效應。

  我們對尚未處理完的事情記憶更好,因為人們天生有一種辦事有始有終的驅動力,打斷任務未完成任務會加深記憶。所以,學習過程中經常休息一下,記憶效果更好。此外研究還證實,學習之後睡一會會提高記憶成績。

  5、情緒效應。

  當我們快樂時,我們會儲存積極的事情,當我們傷心時,我們更容易關注和記住消極的事情。

  即處在快樂狀態下的人對快樂事件的學習效果更好,憤怒狀態下的人們對憤怒事件的學習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