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隕石收藏市場價值

  玻隕石可以保持數以十億計年份基本保持不變。科研人員可以通過研究這些隕石對早期宇宙瞭解更多,科研價值極高,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自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隕石的價格就已經與黃金相差無幾。隨後,它以每年30%~50%的增幅持續升值。直到今天,最普通的隕石也可以賣到每克500~600美元,稀有隕石則可達到每克3000~6000美元。一塊在俄羅斯通古斯地區發現的矽化鐵隕石是其中的佼佼者,它的標價已經高達10萬美元。早在2001年的時候中國《投資者報》釋出資訊稱,在國際走私物品的單價排名中位列第一。

  玻璃隕石質地非常輕,只比玻璃略重,外表呈深褐色,通體佈滿緻密的小氣泡,外部有融殼,融殼上有流紋,那是與大氣摩擦、燃燒後留下的痕跡。由於玻璃隕石的價值被嚴重低估,所以目前也正是投資隕石的最好時機。一旦投資者劇增,供求關係改變,隕石的價格會迅速暴漲。“玻璃隕石”極為珍貴,價格一路上漲,成為如今在古玩收藏市場裡,最昂貴的石頭,磚石也難以媲美,珍品玻璃隕石,一克就已經超越850美元***約5300元RMB***。若在美國國家公園或其他公共土地發現的隕石,所有權屬於美國政府。政府介入搜刮“玻璃隕石”,導致“玻璃隕石”成為收藏界香餑餑的存在,由於隕石的價格有利可圖,全球隕石交易的黑市“生意興隆”。 市場上的玻璃隕石的收藏價值幾何?玻璃隕石,被稱為“天外來石”,稀有珍貴,自然有人愛好收藏。

  近幾年,國內漸漸興起了一股玻璃隕石收藏熱潮。三四年間,不僅玻璃隕石的價格飆升,國內玻璃隕石收藏市場也日漸成形。四五年前,玻璃隕石所帶來的經濟價值還不為人所熟知。據瞭解,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全球涉足隕石交易的人僅200人左右,而目前參與其中的已增至萬餘人。玻璃隕石收藏圈的日益擴大,加之其十分稀有,讓玻璃隕石在全球的價格,從原來的幾美元每磅,攀升到現在堪比鑽石的鉅額數字。

  隕石是大自然散落的美,是無聲的詩,是不朽的畫,古往今來許多的文人雅士都與隕石結下了不解之緣,隕石,被稱為“天外來石隕石***meteorite***是地球以外未燃盡的宇宙流星脫離原有執行軌道或成碎塊散落到地球或其它行星表面的、石質的,鐵質的或是石鐵混合物質,也稱“隕星”。大多數隕石來自小行星帶,小部分來自月球和火星。隕石是人類直接認識太陽系各星體珍貴稀有的實物標本,極具收藏價值。

  隕石,是地球以外未燃盡的宇宙流星脫離原有執行軌道或成碎塊散落到地球或其它行星表面的、石質的、鐵質的或是石鐵混合物質,也稱“隕星”。其在墜落地球 的過程中產生燃燒***爆炸***,就是我們經常見到的“流星”,但是在墜落到地球后,有的燃燒後成很小的石塊,有的落入大海、荒山、戈壁等人跡罕見的地方,很難 被人們發現,即使發現,不熟悉它的人認為是普通的石頭,而不會引起注意。真正能夠被發現的隕石少之又少。

  隨著近年隕石市場的火熱,隕石 越來越廣泛受到各界人士的關注,並且由於隕石自身獨具的極高的科研價值,隕石在拍賣會上的成績一路飄紅。早在1993年,蘇富比拍賣行以44.25萬美元 拍成交一塊0.33克的月球隕石,其價值遠遠高於鑽石。在2013年,烏魯木齊有一塊“拳頭大”的隕石,標出8千萬的天價。其令人難以置信的價格預示著隕 石在收藏界的巨大沖擊力,這就標誌著隕石正式躋身具有投資收藏功能的藝術品門類中,對奇石收藏領域是一針“強心劑”。

  影響隕石收藏市場價值的因素

  一. 隕石類別

  隕石的所屬類別是決定隕石價格的基礎因素,也是隕石價值的體現,是每塊隕石固有的內在因素。

  隕石的類別決定價值和價格,這是隕石價格的基礎和出發點,之後才是題材。隕石的類別,相當於打麻將的平胡,題材相當於算翻。有吃有碰的平胡是起步價,自摸胡如何算翻,九寶蓮燈如何算翻,這種計價方式想必大家並不陌生。隕石的價格就是這種規律。

  隕石,是一個類別繁多的收藏門類。截至2011年,獲得官方正式命名的隕石品種已經達到41,687種,其中出現在流通市場上的隕石品種超過一千種。隕石分為石隕石、鐵隕石、石鐵隕石,這是三個大類,每個大類下面劃分數個子類別,每個子類下面劃分數個孫類別,某些孫類別下面甚至還有更細的類別。粗略估算一下,細分類別不少於50種。

  南丹隕石的起步價是每克一塊錢人民幣,月球隕石的起步價是$1,000/g,為什麼?因為類別不同所以起步價不同。出手之前先要搞清楚誰是天鵝誰是烏鴉,誰是麻袋誰是婚紗,誰是奧巴馬誰是阿依吐拉。

  二. 尋獲方式

  目擊隕石與發現隕石,價格差異非常明顯,一般來說,是翻倍或減半的關係,這一項非常重要,但很好理解,也很好區分,不用過多解釋。只有一點需要注意,南丹隕石不屬於目擊隕石,是發現隕石,而且是常見的IAB-MG隕石。

  三. 註冊命名

  隕石的註冊命名是由國際隕石學會進行的。隕石的命名相當於公民的身份證。一塊隕石,無論它的特徵多麼典型,即使是目擊隕石,在獲得命名之前都屬於未註冊隕石。當一塊未註冊隕石獲得官方註冊命名之後,市場價格會隨之上升,價格的升幅約為10%--50%。越是典型的隕石,越是目擊隕石,這個由註冊命名而造成的升值幅度越小,甚至不升值。因為這種情況獲得命名百發百中,駁回申請的風險非常小,尚未註冊的時候,價格就已經被商家提到上限了。

  四. 風化程度

  風化程度對價格的影響力是非常巨大的,出類拔萃的新鮮隕石獲得高溢價是理所當然的。收藏者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隕石的儲存現狀。舉一個大家身邊的例子,鄄城隕石,官方資料風化程度W0的目擊墜落,但國內市場上很多隕石並非第一時間回收,在潮溼的土壤中埋藏了很久才被尋獲,有些實際風化程度已經到了W2了。隕石玩的就是新鮮程度,鏽蝕嚴重的隕石難以找到買家,淡出成熟的流通市場是必然的。這種同名隕石的風化程度高低並存現象在隕石收藏中是十分常見的現象,資料歸資料,現實歸現實,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

  另外一個容易誤解的問題是沙漠隕石。沙漠的乾燥環境有利於延緩隕石的天然風化,但延緩風化並不意味者儲存狀態一定良好。事實上,多數沙漠隕石的風化程度是比較高的。而且同等風化程度的隕石之中,沙漠隕石的落地時間通常更長,甚至達到幾百年、幾千年,無論是科研價值還是收藏價值,沙漠隕石比起其他地域的發現隕石都要大打折扣,與目擊隕石的差距更是懸殊。價值的差距體現在市場價格上,也是非常顯而易見的。泛泛而言,同樣的東西,發現隕石與目擊隕石的差距是減半,如果發現地是沙漠,通常再減一半!而且,***好像每次我說而且的時候,後面總是跟著最關鍵的要點***,目擊隕石的價格是持續上漲的,沙漠隕石的價格是持續下落的,從你付款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了此消彼長,強者恆強,弱者恆弱。花四分之一的價錢買一塊同樣重量的沙漠隕石,還是花同樣的價錢買四分之一重量的目擊隕石?如果你買隕石是為了收藏、為了增值,應該儘可能迴避沙漠隕石。

  五. 穩定性

  絕大多數隕石的母體,形成於高度還原的太空環境。作為收藏品的隕石,在相對高溫、富氧、多水的地球環境,無論儲存方式如何先進,礦物的氧化是必然的,只是快慢有別而已。

  穩定性,是隕石固有的素質,也是衡量隕石價格的重要因素。影響穩定性的因素很多,單質金屬的含量、微量元素的比例、母體的成巖環境、遭受撞擊的程度、礦物結晶方式、降落地/埋藏地的次生汙染。。。眾多因素綜合作用而成,恕不逐一解讀了。下面列舉幾個常見的事例。

  單質金屬含量,幾乎是最重要的因素。金屬含量偏低的隕石,通常是相對穩定的,比如大多數無球粒隕石,單質鐵鎳的含量微少,非常易於保管,只要方法得當,買家在有生之年很難用肉眼看出品相的惡化。

  不同用途的不鏽鋼需要新增不同比例的微量元素,非常靈活。而每種隕石的微量元素含量是也是不同的,而且是前世註定的,比如南丹,很不巧,氯元素偏高,只要有水汽,就容易出現煮豆燃豆萁的局面。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橄欖隕鐵。加工成切片的橄欖隕鐵,金屬的框架與橄欖石晶體混在的結構,非常脆弱,而且金屬與橄欖石都會各自氧化,橄欖石會變黑變汙濁,金屬會鏽蝕甚至崩落橄欖石,嚴重的會令整張切片分崩離析。在汽車品牌之中,德國的BBA是高階,而橄欖隕鐵的BBA***Brenham、Brahin、Admire***卻是出名的不穩定,易鏽,易碎的低端貨。

  六. 市場流通總量

  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某種隕石的尋獲總量越大單價就越便宜、尋獲總量越小就越貴,某些情況下,這是正確的,但不具有普遍性。所以我在這裡使用市場流通總量的概念。

  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是美國的Willamette隕石,發現總重量15.5噸,保存於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儘管總重量巨大,但市場上的流通總量不足50公斤,所以單價高昂。另一個相反的例子是吉林隕石,絕大多數吉林隕石都被博物館和研究機構收藏了,但仍然有一部分散落流轉於民間,市場流通總量很大,超過 200公斤,所以吉林隕石在國際市場售價相對就比較便宜了。

  所以,市場流通總量這個概念,是指絕對值,無論相對比例多麼低,一種隕石,只要流通在市場上的絕對重量達到一定水平,價格就不會太高。而即使尋獲量巨大,只要流通總量的絕對值偏低,就勢必會造成價格的抬升。

  而且這個市場流通總量不僅僅限於擺在市面上標價出售的物件,床底下藏著的、降落區的土裡埋著的都要算上,因為這部分沒有公開的物件隨時有可能進場交易,只有被博物館和研究機構永久收藏的部分才被認為真正退出了流通。也舉一個例子,阿根廷的Campo Del Cielo鐵隕石,在降落區域的土層之中大量埋藏,貨源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初級收購價僅比生鐵略貴,當然了,這是當地的拿貨價。

  上面是以某種特定的隕石自己和自己比,是狹義的市場流通總量。還有一個概念是廣義的市場流通總量,需要考慮某一個類別的隕石,比如H4、H5的石隕石,在全球市場範圍內,流通總量最大的石隕石恐怕就是這兩類了。全世界已經註冊的H4與H5隕石合計已經超過10,000個品種,雖然其中不乏珍稀的特殊品種,但絕大多數H4和H5的隕石大同小異,相同類別的隕石之間常常具有替代性,隨便拿出一片H4隕石的切片,讓你當場準確說出具體的隕石名稱,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市場上流通的NWA未命名隕石中,絕大多數都是H4或者H5,因為太普通了,而且沒有故事可講,就算苦盡甘來獲得了隕石命名,也多賣不了幾兩銀子,索性不申請命名,搓堆批發加快資金週轉。

  由此可見,在市場流通總量的概念之下,跨品種的可替代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七. 分割重量

  多數的收藏者把隕石當做特殊的礦物標本,利用有限的資金收集儘可能多的類別和種類的隕石樣本。這就催生了隕石切割這一形式。很明顯,一塊10公斤的完整隕石原石會佔用較多的資金,如果是10克的切片或者天然小碎塊,即使單價較高,但總價要低廉得多,容易接受,小型的切片和碎塊也容易儲存保管。“外面看著,雖是轟轟烈烈,不知大有大的難處”,想必王熙鳳同學也是對此深有體會。

  還是繼續用10公斤隕石原石的例子,如果進行分割,也有多種形式,常見的有,不規則碎塊***fregment***、半切***halfcut***、塊切***block***、尾切***end cut***、全切片***full slice***,區域性切片***part slice***,單價基本上按照這個順序由低到高,加價幅度大約在10%--50%。

  這一項也有例外,Tatahouine隕石,由於這種隕石本身結構非常鬆散脆弱,在目擊墜落現場收集到的幾乎都是20克以下細小的碎塊,這種隕石,超過20克的大塊藏品很少在市場上出現,越是大塊,單價越貴。這是一個孤例,其他隕石沒有這個特性。

  八. 加工程度

  這一項可以看做上一項的延續,但也有很多獨立的因素。隕石加工是需要成本的,裝置成本、工時成本、經驗成本、損耗成本。損耗成本體現在加工附加值中所佔比例最大,從原石到拋光切片的加工工序中隕石的損耗一般在20%前後,有些情況會達到50%,例如原石本身就很小,做成切片,一半變成粉末了。

  過度加工,也經常是掩飾隕石固有缺陷的手段。例如橄欖隕鐵,高品相的切片厚度都會控制在2.5---3mm這個區間,在展示橄欖石的通透程度和通透比例的同時,橄欖石具有飽滿而濃郁的色彩。一旦橄欖隕鐵切片的厚度低於2.5mm,那就有埋伏了。薄到2.5mm之下,是因為原石的橄欖石氧化而造成透光不良,需要用降低厚度來掩飾。那些低於2.5mm的切片,橄欖石迎光的通透程度看似合理,但色澤淡薄,而背光時的顏色會變得格外暗淡而汙濁。這就意味著支付了額外的加工費用卻買到了低品相的殘次品。

  加工成本帶來的加價幅度上限一般來說不會超過100%,如果超過了,說明成本控制不當或過度加工。適當的加工能展示甚至增強隕石的自然美感,過度的加工則是為了片面追求附加價值而加工。把隕石加工成幾何形體、深度打磨拋光、加工成飾品,都屬於淡化隕石的自然屬性而趨向於手工藝品範疇,額外的加工費用可能遠遠超出隕石本身的價值了。

  用ETA廉價機芯組裝的雜牌手錶,或者來歷不明的ROLEX私自改裝的n手脫保舊貨,加個隕石錶盤,市面上多得是,越抹越黑而已。

  過度加工有它的市場環境和需求,但孰輕孰重,不可不知。

  九. 外觀特徵

  熔殼***fusion crust***,定向***oriented***、天然孔洞***hole***、撞擊坑穴***crater***,氣印***regmaglypt***,等等,都屬於這一項,可以通過肉眼觀察並直接定性。

  熔殼,是鑑識、賞析隕石的重要指標之一。熔殼的有無、熔殼的風化程度、熔殼覆蓋率,這些指標會都對隕石價格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反映在價格上,只有非常優秀的熔殼狀態帶來的加價幅度有可能達到50%,更高就比較困難了。

  定向隕石的外觀特徵有很多表現形式,例如熔脣、熔流線、區域性熔融、流線型整體外觀。。。很多很多。需要格外留意的是,定向隕石是一個寬泛的概念,既有高度定向,也有中度和輕微定向,而且劃分標準在共識的基本原則之下也會因人而異。高度定向隕石的加價幅度有可能超過500%,中度定向隕石一般是加價 100%,而輕微定向隕石經常是不需要加價的。購買定向隕石的前期功課必須做足,明白每個級別的劃分依據,多角度審視、詳細詢問。尤其不要輕信商家的一面之詞。定向與否、定向程度高低是一個需要共識的指標,今天按高度定向買進來,明天按高度定向能賣得出去,才有可能保值、升值。

  天然孔洞隕石几乎都是鐵隕石,比較少見,加價幅度在100%--500%,視孔洞大小、數量而定。需要注意的是必須天然。有些鐵隕石的切片在切割時會因為氣印凹陷的影響而出現孔洞,這種情況屬於純粹人為,非天然。橄欖隕鐵的橄欖石脫落也有可能形成孔洞,也不能算做天然孔洞。鐵隕石落地之後的鏽蝕、隕硫鐵或矽酸鹽包裹體脫落,也會形成孔洞,那是落地後的風化成因,也不能算享有溢價的天然孔洞。而尤其需要防範的是除鏽工序時人為製造的孔洞。天然孔洞通常會對應著一些合理的特徵,比如孔洞周圍非常纖薄、孔洞周圍出現明顯的熔流線。總之,深度除鏽的隕石,不談孔洞,沒有相應佐證細節的隕石,不談孔洞。

  撞擊坑穴既可以出現鐵隕石表面,也可以偶爾出現在石隕石表面,屬於罕見的外觀特徵。墜落過程中形成的撞擊坑穴,坑沿應該具備突起而翻卷的邊緣,而落地後鏽蝕造成的小坑和凹陷,坑沿是平坦的。市場上可以見到的撞擊啊坑穴隕石几乎都出自Sikhote-alin,加價幅度由撞擊坑穴的絕對大小和相對大小兩個因素綜合決定,加價幅度一般在50%--200%。

  氣印出眾,這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多數商家不會因此加價。如果遇到加價,是否認同需要收藏者自己進行判斷、決定。

  十. 災害損傷

  隕石墜落,無論從精神層面還是現實層面,都屬於自然災害,但事實上給人類社會造成直接損失的隕石墜落災害非常有限。如果一塊隕石在墜落時傷害了人類或家畜,或者損壞了某件人造物品,那麼它就會因其稀有屬性而受到青睞。

  比較有代表性的災害隕石是Sylacauga隕石、Peekskill隕石。市場上常見的這類災害隕石有十餘種,全都屬於常青樹品種。由於災害隕石具有目擊隕石的雙重身份,兩個因素疊加產生的加價幅度有可能超過500%。

  十一. 流傳有序

  隕石的流傳有序可以有兩種形式,名家藏品與館藏迴流品。

  名家,是指那些在隕石收藏界能夠載入史冊的已故收藏家,在世者不屬其列。真正能被市場公認的名家不多,一隻手就能數得過來,零售市場上常見的名家藏品都幾乎出自H.Nininger/G. Huss collection 和Oscar Monnig collection,加價幅度大約在20%--50%。

  館藏迴流品,這個概念本身無須解釋,但事實上很多人對此持有誤解。館藏迴流品是指隕石被博物館或專門機構立檔收藏之後,通過合法渠道重新流入市場的特定藏品,通常附有館藏編號和館藏附屬檔案。打個比方來說明,一塊名稱為X的隕石,a部分被博物館收藏,b部分一直流通於市場。只有a部分才可以稱作館藏品,b 部分不是。而且b部分不會因為a部分正在或曾經被館藏而升值。館藏迴流品的加價幅度大約是20%--50%,有時更多。

  流傳有序的隕石上通常會貼上或者直接區域性塗漆並手寫的整理編號,但僅有手寫編號是不夠的,需要同時配備相應的身份檔案才算完備,而且身份檔案需要與編號吻合,簽發年代、編號、重量等資訊全面吻合。沒有合法和清晰來源證明的所謂館藏迴流品,就別買了,偷偷買了就偷偷藏著吧,那樣的東西拿出來,會讓人側目相視。

  十二. 科研分水嶺

  某些隕石,標誌一個科學研究的新領域、新階段、新進展。例如,krasnojarsk隕石、L’Aigle隕石。

  某些隕石,它自身的隕石註冊名稱被用於某一類別隕石的分類名稱。例如Bencubbin隕石、Ivuna隕石。

  這些隕石都因其不可替代的、特殊的科研地位而被市場認可,享有高度的附加價值。這種附加價值體現在加價幅度上,可以是100%--200%,甚至更多。

  十三. 人文背景

  隕石,從收藏角度上講,屬於礦物標本,是來自於太空的地外礦物標本,具有崇尚自然的屬性。有極少數隕石附有人文背景。比如曾經被宗教組織長期供奉並賦予精神層面的寄託,例如Ensisheim隕石。

  作為孤例,甚至有一塊隕石,發掘自印第安先人的墓葬之中,如果愛好者有興趣可以查詢相關資料,Winona隕石。多說兩句,它同時還是Winonaite群的分類名稱來源。由於類別珍稀,起步價原本就高,流通總量又少,又有人文背景,又是科研分水嶺。

  “你說,這樣的隕石一克得賣多少錢?”

  “我覺得怎麼著也得300美金吧。。。”

  “300?那是成本!500美金起,你別嫌貴,還不打折!”

  具有人文背景的隕石非常罕見,因為認定非常困難,如果沒有滴水不漏的文獻記錄和確鑿的證據,不可能被市場認可。

  十四. 出口限制

  這個因素很好理解,有一些國家對源自本國的珍稀隕石實施出口限制,禁止出口或有條件限制出口,例如澳大利亞和加拿大。

  身在中國的購買者必須搞清楚一件事,如果商家準備把這樣的隕石賣給你,那麼就說明這個物件已經在事實上擺脫了來源國的出口限制,無論渠道是合法的還是不合法的,對你來說已經解禁了,不受限了。而且,售價裡已經包含了合法解禁所需的成本。這個成本經常佔到零售價的50%,反過來說,東西到你手裡的時候已經翻倍了。

  除非你對這些特定的隕石情有獨鍾,選擇相同種類的替代品是一個不錯的化解之道。

  十五. 貨源壟斷

  貨源壟斷現象在隕石市場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很多品種隕石的源頭只有一個,要麼是尋獲隕石的那個人,要麼是一級批發商,那麼這種隕石進入市場的初始價格就是由源頭的賣家決定的。

  另一種壟斷的可能性就是流通量稀少,零售市場上某種冷門隕石的銷售僅此一家。帶編號的NWA隕石經常會有這種現象,具體到某個特定種類,尋獲總重量原本就少,只有一小塊進入市場,尤其是隻有一個商家在賣,那麼商家會本著物以稀為貴的原則大幅提高售價。

  其實這兩種壟斷都是區域性壟斷,是假象,因為購買者可以輕易將其化解。商家可以壟斷某一品種的隕石,但不可能壟斷某一大類別的隕石。舉個例子,某一塊H4的NWA隕石被壟斷了,賣家對你說,這種隕石總重才100克,很稀有,快來撿漏吧。。。你暈了吧,兩眼放光,心律不齊。但其他H4的隕石多不勝數。絕大多數隕石都可以在市場中找到同等的替代品。

  不可否認,有極少數種類的隕石具有無法被替代的特殊性,確實價比鑽石。但絕大多數並非稀有。

  十六. 流通環節

  流通環節是推高隕石價格的重要因素,每一次交易都不可避免地加入倒手費用,這裡面既有經手人的利潤,也包括運輸成本和各類稅費。費用是可以估算出來的,而利潤是沒有上限的。一塊隕石,有可能在某個國家或某個時期的售價高於同名隕石,這是正常現象,也許是商家利用不對稱的資訊渠道賺取額外利潤,也許是商家拿貨失手之後的無奈轉嫁,但最大的可能性是流通環節過多所致,如果把話說得再明白些,商家從其他零售商手裡按照市價買來一塊隕石,換上一個新價籤賣給你!

  作為收藏者,在電子商務發達的資訊社會,挖掘一種隕石市場均價情報並不是一件艱難的工作。因為有很多參照物可以對比。同名隕石、同類隕石的情報比比皆是,只要你肯多花一點時間查詢。

  十七. 時間因素

  時間因素體現在兩個極端,新茶與陳釀。

  一種隕石,尤其是目擊隕石,在它進入市場的初期,經常會因為較高的關注度而享受較高的溢價,近幾年來這一現象在國際市場經常發生。這種藉助大眾新聞或業界新聞而引發的走紅通常不會持續一年以上,嚐鮮之後的結果通常有兩種,商家的存貨派發完畢致使跟風購入者隱性高位套牢,或者,商家日後放水甩賣致使跟風購入者顯性高位套牢,例如Tamdakht隕石。

  正所謂,“俺曾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

  另一個極端是來自歷史的積澱。有些隕石被人類認知、收藏的歷史長達數百年之久。這些歷史悠久的隕石藏品永遠是市場的寵兒,越老越俏,常吃常新。例如Pultusk隕石、L’Aigle隕石。

  十八. 綜合品相

  隕石的綜合品相是指賞心悅目的程度,受主觀意識影響較大,審視尺度因人而異。但也有一些因素可以客觀而且直觀地加以判斷。舉個例子,一塊橄欖石石鐵隕石的切片,最吸引人的看點是其中的橄欖石,那麼橄欖石的顆粒大小、通透程度和色澤、橄欖石在整個切片上所佔總面積的比例,等等,這些都屬於綜合品相,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品相指標。

  與前面的諸多因素不同,綜合品相既可以作為加價因素,也可以成為減價因素。但事實上,商家在決定標價的時候,基於綜合品相的優劣而加價或減價的情況比較少見。同一個零售商所提供的同一批貨色中,零售單價通常是相同的。這時就需要購買者對綜合品相進行比較,既可以捷足先登挑選品相上乘的物件,也可以在只剩尾貨的時候考慮退而求其次,接納品相欠佳的物件並以此為理由要求較多的折扣,這種合理的打折訴求比較容易被商家接受。

  所以,綜合品相在實際交易中常常是作為減價因素而被購買者使用的。

  十九. 主觀因素

  我把這個因素放在最後一項,因為這是一個很難把握的因素,沒有規則,無跡可尋,卻又無處不在。

  主觀因素,最常見的表現方式就是漫天要價,同等的物件,有些商家憑空坐地開價翻幾倍。這種現象不僅會出現在冷僻的隕石品種,大家熟知的品種也有這個現象,例如Gibeon隕石、阜康隕石。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和恨,但世上有無緣無故的高價隕石。

  隕石交易不同於古玩行業,打假是理所應當的,而不是作為炫耀的資本。打假的同時,也別忘了擯棄那些古玩行業吃新手、宰熟人的慣例。對自己無用的就打擊,對自己有用的就發揚,這種選擇性的行規,是不對的。披著打假鬥士的外衣,用虛假資料、誇大宣傳銷售真隕石的人,才是隕石圈的真正敗類,危害甚於假隕石。假隕石要打,沒有誠信的無德商家,更要打,用心打,著實打。

  隕石收藏是一個新興的收藏門類,源自歐美而脫胎於礦標,內容豐富而繁雜,體現在價格上,拐彎抹角的門道不勝列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