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種植茶樹苗的基本方法

  有很多的茶農都想要知道種植茶樹的方法,那麼怎麼種植茶樹苗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茶樹苗種植方法,一起來看看。

  茶樹苗種植方法

  1.選用良種 種子***種苗***是茶樹栽培的基本生產資料,任何一種栽培方式都是建立在一定時期的良種基礎上的。自80年代以來,茶樹栽培已全部採用密植矮化免耕方式,由於個體空間縮小,群體密度增大,更需要與之相適應的良種配合方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如福鼎大白茶, 黔湄101,黔湄303等,都是適合密植栽培的優良茶種。

  2.茶子的採集與處理 採種的最佳時期是在寒露至立冬。採種過早種胚不成熟,物質積累不充分,影響出苗和幼苗生長。採種過遲茶子落地,不僅浪費很大,而且會錯過播種的適宜時期。採下的茶果要及時去掉果殼,將茶子攤晾於陰涼通風的地方,攤晾厚度一般不超過10釐米,並勤加翻動使茶子透氣均勻,乾溼一致,然後即行播種。為加快種子萌發,消除附帶病原,促進幼苗整齊健壯,播種前還需對茶子進行消毒處理。首先將受病蟲危害、黴爛、種皮破裂、癟粒、空殼的種子剔除,然後用篩進行篩分,使大小種子分開,分別播種,出苗後加強對小種子苗的護理,以彌補其先天不足。冬播茶子可不經浸水膨脹而直接播種,播前用1%~2%的福爾馬林液,或1%的硫酸銅溶液進行種子消毒,浸泡1~2小時後,隨即取出用清水沖洗後,就可播種。春播茶子因經過較長時間貯放使含水量降低,種前需用清水浸泡3~4天,使之吸水膨脹至部分茶子種殼脹裂時,方取出播種。

  3.合理密植 所謂合理密植,就是選用優良品種,採取適宜的種植密度和種植方式,運用綜合農業技術,建立起一個從苗期到成年期各階段都較合理的動態群體結構,充分利用地力、光能,在單位面積上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種植規格,可在行寬120~150釐米範圍內,排2~3小行,行叢距為30~40釐米x23釐米,每穴播種7~10粒,每667平方米用種量40~50千克。種植時應注意掌握好以下技術問題:

  ***1***深耕施足種前底肥。 開荒時已達深耕要求的茶園,只要施足基肥即可播種。如墾荒深度不夠則應在種植前進行補耕,然後施肥種植。每667平方米基肥用量若為廄肥、堆肥或腐熟綠肥,需施2000~4000千克,過磷酸鈣100千克,而且幼苗出土可比春播的提前10~15天,出苗率也較高。凡條件具備應力爭在當年11~12月及時下種,高寒山區冬季雪凌大或因外調種子錯過了適宜的播種期,也可進行春播,但必須抓緊時間,在3月底前結束整個播種工作。

  ***2***穴播淺覆土。 新種茶園,應實行多子穴播以增強幼苗的群體優勢和抗逆能力。每穴播種粒數的多少,應根據茶子質量而定,一般種子質量好的5~10粒,種子質量較差的則需10~15粒,待出苗後再進行間苗定苗。茶子下種後覆土宜淺不宜深,一般不超過7釐米。覆土過深苗出土困難,大量養料消耗於土內生長,出土後往往苗勢虛弱,經不起烈日下的高溫環境,極易造成灼傷,茶子質量差的甚至苗未出土,母體養料就已耗盡,形成缺苗。覆土太淺又經不起雨水沖刷,茶子暴露地面也不能發芽出苗。覆蓋茶子的土壤應鬆軟細碎,不要成團成塊,在土表還可加蓋一些保護材料,如木屑、森林腐葉、穀殼等,既能保持土壤鬆潤又可避免被水沖刷,對茶子發芽出苗非常有利。

  ***3***茶苗移栽。 移栽茶苗技術性較強,必須認真對待,做到栽一塊,成活一塊,速成高產一塊,其主要關鍵如下:

  ①適時移栽。掌握移栽的適宜時期。移栽茶苗應掌握在地上部生長休止,地下根系開始生長時進行,因這一時期栽苗有利限系的迅速恢復發展.根系的生長活動以晚秋和初春較為旺盛,時間也較長,故一般栽苗宜在9~11月和春季的2~3目進行。

  ②起苗。起苗時要儘量多帶土少傷根。茶苗的根系是與土壤密切交織在一起的, 如果不帶土或帶土少都會大量損傷吸收根,影響荼苗栽後的成活和生長。為了使茶苗出圃時能多帶土,在起苗的前一天應對苗圃澆淋一次透水,使茶根與土壤,土壤與土壤之間易於粘結才能多帶泥土,如苗圃系沙質土壤更應細心從事。起苗的同時要進行苗木選擇,去掉病株、弱株以及品種混雜的不純植株和受損傷較重的苗木。需長途運輸不便帶土或沙地難以帶土的,取苗後應用黃泥漿浸根並在途中和定植後加強水分管理。

  ③搞好移栽。栽苗最好在陰天或雨後進行,茶苗定植前應挖好栽植溝,施好基肥。裁植時首先按預先計算好的密度和行株距放苗,然後進行栽植.栽法是一手提苗使茶根按原來的自然形態均勻鋪開;另一手緩緩填入細土,邊填邊輕壓使茶根與土結合。土填滿溝後用腳踩實,然後撓入定根水,等水浸透土後再在表面蓋一層鬆土。栽植深度以超過原根頸2~3釐米為宜,移栽完成後應及時進行修剪,剪多剪少依根系損傷程度而定.根系損傷少的可留20~25釐米高修剪,根損傷多的以留15~20釐米為宜,以利地上、地下部收支平衡,使幼苗早日恢復根系創傷,如期正常發育生長。在地上部尚未正常生長前如遇連續晴天應對幼苗遮陰和灌水,使土壤經常保持溼潤才能保茶苗成活。

  茶樹種植技術

  一、園地選擇

  茶園周邊森林、植被儲存較好,5km內不得建有排放有害物質的工廠、礦山、作坊、土窯等。土壤、水源無汙染。茶園與大田作物、居民生活區距離1km以上,且有隔離帶。宜選擇坡向座北朝南或東南向、坡度25度以下,土層厚1m以上,富含有機質、土壤微酸性PH4.5-6.5,附近有可利用的水源、交通便利的園地開發建立茶園。

  二、茶園規劃與開墾

  ***一***道路設計、測量與開掘:

  集中連片開發面積較大,達30-50畝以上的茶園,宜先開好園內道路、再開築梯臺。

  ***1***主幹道寬4-5m,路坡0-5度,彎道半徑4m以上;

  ***2***主道寬2-3m,路坡0-6度,彎道半徑2.5m以上;

  ***二***等高梯層設計與開墾:

  ***1***設計:5度以內應設寬梯層,便於機耕、機採;5度以上應構築等高梯層,梯層高度不宜超過1.5m,坡度最陡處梯層寬度不應小於2m,梯層兩端要與斜坡道路連線。一般坡度5-10度的,梯面寬7-13m;10-15度的,梯面寬5-7m;15-20度的,梯面寬3-5m;20-25度的,梯面寬2-3m。

  ***2***開墾:為便於表土回溝,開發山坡地茶園,宜從山坡下部開始挖溝築梯臺,從下往上開墾。為防水土流失不提倡機械開墾茶園。人工開墾梯型茶園操作方法如下***分四步進行***:

  ①先築梯壁。先在梯臺下方挖寬50cm的梯壁基座,並挖至實土,向內傾斜,做成長40cm,寬25cm,厚12㎝的土磚塊***草皮磚***,草皮向下,成“品”字形堆徹至檯面高度。

  ②開好種植溝。在梯臺中心位置開挖種植溝,把挖起的心土,用於填滿種植溝外部至梯牆的空間,築成平臺外部,顯出 40cm 深度的種植溝,開挖種植溝寬、深各 40cm。

  ③表土回溝。把種植溝以上至上層梯臺外梯壁以下的表土剷下,回填至種植溝內。如備稻草或雜草之類的有機肥料,則應先下至溝底,並撒一層石灰,接下去再填表土和稻草,一層一層地往下填,當填至溝內三分之二時,就應下基肥。一般要求畝施腐熟土雜肥1000-2000kg,餅肥100-200kg,磷肥75 -100kg ,將基肥與土拌勻施入種植溝。

  ④整平臺面。把種植溝以上回完表土剩下的心土,填至平臺面寬 2m 以上,並挖好梯臺內壁溝,築起梯臺外埂,建成外高內低的平臺面***高差約30cm***,同時,在種植溝上繼續填土,整成寬 40cm 左右,高出檯面20-25cm的饅頭形種植畦。

  ***3***茶行設定:約佔土地總面積的70%。平地以行距1.5m劃出種植行;檯面較寬***3m以上***的梯地茶園在距內壁***或梯沿***0.8-1m處開始平行划行;茶樹行距1.3-1.5m。

  ***4***排灌網路設定:由水渠、攔洪溝、主溝、支溝、蓄水池組成。應儘可能做到蓄水保土與蓄排兼顧的原則。

  ①攔洪溝又稱隔離溝,環茶園而設定,深、寬各70-100cm。

  ②支溝***竹節溝***:坡地茶園在茶行的後壁挖寬深各30cm的小溝,在溝中間隔5-7m築一小埂,高度略低於檯面。

  ③蓄水池:一般每50畝左右的茶園,應建一個10m3的水池,10個2.5m3的水池。

  ***5***防護體系建設:道路兩傍、茶行空隙以及茶園邊緣地帶營造防護林,在茶園梯壁種植爬地蘭、黃花茶、伏地草皮等作物。

  三、茶樹種植

  ***一***品種選擇:

  選用高產抗病、適制性好、制優率高的烏龍茶優良品種,早芽種選用黃旦、丹桂、黃觀音,中芽種選用本山、毛蟹、白芽奇蘭。中偏遲芽種選用鐵觀音。集中連片30-50畝以上茶園早中晚熟品種應各佔1/3為宜,為確保移栽成活率,茶苗出圃後,茶苗根系應沾黃泥漿。

  ***二***茶苗規格:

  無茶根結線蟲、茶根蚧、茶餅病、根癌病等危險性病蟲。基本標準:苗高達20cm以上,莖粗1.8mm以上,莖杆變硬,三分之二以上紅棕色。一年生苗最低標準:苗高12cm以上。著葉數4片以上。

  ***三***起苗出圃:

  起苗前,先灌水浸透苗床。多帶土,匆傷根系,苗木太高可適當定剪,並挑除異種雜株、病蟲株。

  ***四***種植時期:

  一般以幼苗休萌期為宜。春栽以立春至驚蟄為好,秋栽以寒露、霜降前後的小陽春氣候為好。儘可能選擇陰天或雨後進行種植,以利成活。

  ***五***種植規格***方式***:

  主要有兩種。

  ①單行雙株:一個種植行***畦***種一行,株***叢***距25-30cm,每叢植2株,兩株之間留間隙3-5cm,以免日後兩株主幹相貼影響生長。

  ②雙行單株:一個種植行***畦***種植兩行,小行距20-30cm,兩行植株位置要錯開種植***三角形種植***,同行株距25-30cm,每畝用苗量2500-3000株。

  ③計劃密植,種植畦寬1.3-1.5m,溝寬0.3m。每畦植四行,株行距25-30cm,叢植一株,畝植4000-5000株。

  ***六***種植方法:

  ①大小苗分開種植,大苗植於生長環境較差處,小苗植於土質較肥沃、生長環境較好的地塊。

  ②種植前需粘黃泥漿。

  ③定植時,在種植溝內挖稍大於根系的穴,填上土壓緊壓實,注意不要損傷根系和根莖,要澆透水。

  ④定植後宜鋪放稻草***厚約10cm***及其它植物稿稈或地膜,以利保溼保溫,抑制雜草生長。

  茶樹生物學特性

  【土壤】:一般是土層厚達1米以上不含石灰石,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有機質含量1%-2%以上,通氣性、透水性或蓄水效能好。酸鹼度PH值4.5~6.5為宜。

  【雨量】:雨量平均,且年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不足和過多都有影響。

  【陽光】:光照是茶樹生存的首要條件,不能太強也不能太弱,對紫外線有特殊嗜好,因而高山出好茶。

  【溫度】:一是氣溫,二是地溫,氣溫日平均需10度;最低不能低於-10度。年平均溫度在攝氏十八度~二十五度。

  【地形】:地形條件主要有海拔、坡地、坡向等。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和溼度都有明顯的變化,在一定高度的山區,雨量充沛,雲霧多,空氣溼度大,漫射光強,這對茶樹生育有利,但也不是愈高愈好,在1000米以上,會有凍害。一般選擇偏南坡為好。坡度不宜太大,一般要求30度以下。

  原產於中國,後來鑑真東渡,將茶葉傳播至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