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冬至的養生方法和詩詞

  冬至***Winter Solstice***,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 [1]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 [2] ,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古時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就是說從冬至這天開始,陽氣慢慢開始回升。 [1]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23日。現在小編就來和大家瞭解一下冬至的詩詞都有哪些?

  詩詞

  《小至》——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

  吹葭六管動浮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

  山意衝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

  教兒且覆掌中杯。

  《冬至》——左河水

  西北風襲百草衰,

  幾番寒起一陽來。

  白天最是時光短,

  卻見金梅競豔開。

  《冬至》——杜甫

  年年至日長為客,

  忽忽窮愁泥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老,

  天邊風俗自相親。

  杖藜雪後臨丹壑,

  鳴玉朝來散紫宸。

  心折此時無一寸,

  路迷何處見三秦。

  《冬至》----貴穀子

  日照數九冬至天,

  清霜風高未辭歲。

  又是一個平衡日,

  子線從南向北迴。

  《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鄲驛裡逢冬至,

  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還應說著遠行人。

  《冬至夜寄京師諸弟兼懷崔都水》-----韋應物

  理郡無異政,

  所憂在素餐。

  徒令去京國,

  羈旅當歲寒。

  子月生一氣,

  陽景極南端。

  已懷時節感,

  更抱別離酸。

  私燕席雲罷,

  還齋夜方闌。

  邃幕沉空宇,

  孤燈照床單。

  應同茲夕念,

  寧忘故歲歡。

  川途恍悠邈,

  涕下一闌干。

  諺語

  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贛***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

  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

  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魯、湘***

  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春節冷。***湘、粵***

  冬至不冷,夏至不熱。***湘***

  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桂***

  冬至暖,烤火到小滿。***桂***

  冬至西北風,來年幹一春。***晉***

  保健養身

  鍼灸通穴

  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這個陰陽交接的時候艾灸神闕穴是激發身體陽氣上升的最佳時間。

  在冬至前後四天,加上冬至這一天共九天中,可以通過用艾條灸神闕穴的方法養生。 把艾條點著後以肚臍為中心,薰灼肚臍周圍就可以了。注意不要燙到面板,有溫熱的感覺即可。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鐘。

  神闕穴是五臟六腑之本,為任脈、衝脈循行之地、元氣歸藏之根,為連線人體先天與後天之要穴。艾灸神闕穴可益氣補陽,溫腎健脾,祛風除溼,溫陽救逆,溫通經絡,調和氣血,對身體非常有好處,甚至會使人第二年都少生病。

  起居宜忌

  冬至在養生學上是一個最重要的節氣,主要是因為“冬至一陽生”。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節,患心臟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天冷也易凍傷。

  因此,在寒冬季節,對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來說,要特別提高警惕,謹防發作,應採取以下預防措施:

  注意防寒保暖。在氣溫降到0℃以下時,要及時增添衣服,衣褲既要保暖效能好,又要柔軟寬鬆,不宜穿得過緊,以利血液流暢。

  合理調節飲食起居,不酗酒、不吸菸,不過度勞累。

  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緒要穩定、愉快,切忌發怒、急躁和精神抑鬱。

  進行適當的禦寒鍛鍊,如平時堅持用冷水洗臉等,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性和耐寒能力。

  隨時觀察和注意病情變化,定期去醫院檢查,服用必要的藥物,控制病情的發展,防患於未然。

  嚴冬時節還要注意老人的低體溫。低體溫是以35℃為界限,低於35℃者為體溫過低。由於老人出現低體溫後,可能無任何不適與痛苦,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視。體溫過低的老年患者,發病多緩慢,甚至危及生命時也無明顯症狀。這類病人一般不出現寒戰,但得不到及時治療就會出現意識模糊。語言不清,繼而昏迷,體溫隨即降至30℃以下。此時,患者脈搏及呼吸甚微、血壓驟降、面部腫脹、肌肉發硬、面板出現涼感。因此,在寒冷的冬季,老人的居室應採取防寒保暖措施。

  女性冬至養生

  中醫認為:女性的生理結構決定了屬性,女屬陰,為涼性。因此,女性如果不注意保暖就會出現月經不調、痛經等不適症狀。所以,女性更多的需要溫暖的呵護。那麼,冬季女性該如何養生呢?

  注意防寒保暖

  女性屬寒性體質,因此,日常中應少吃寒性的食物,尤其是在處於生理週期的時候,更要注意飲食的科學性。冬季外出要注意防寒保暖,加強頸、腹部的保暖,不可因美觀而減少衣物,一旦受涼,容易導致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損害健康。

  堅持晚間泡腳

  中醫認為,人體中的寒氣是由大地經足部進入人體的,因此,多泡腳可有效幫助女性保暖。但泡腳一定要堅持,不可三天打漁兩天晒網,只有長期堅持,才能起到保健養生、防寒保暖的功效。

  適量進補

  冬至時節天氣寒冷,人體需要足夠的能量來抵禦寒冷,而肉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有補氣活血,溫中暖下的功效,是進補的佳品。女性冬至吃些肉類可中和寒氣,加快內分泌,增強機體的抵抗力,來應對嚴寒。

  注意養肝護肝

  對於女性,肝臟這個器官有著額外的重要作用。中醫認為,女性肝為主,有疏通經血之用。因此,一旦傷肝,女性就會出現婦科方面的問題。所以,女性要注意養肝、護肝,不可動怒。日常應多吃養肝食物,如菠菜、芹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