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收藏的鑑定方法

  在玉器收藏的時候要學會對玉器進行鑑定,這樣有助於你收藏到好的玉器,鑑定方法有哪些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玉器收藏鑑定方法

  首先要看材料。材料有很多種,不同時期用不同的料,和田玉就有很多種。判斷的時候就要看什麼時期什麼地方用什麼料,比如,紅山文化不可能用和田料,和田料三四千年曆史,原始社會基本看不到和田料。商朝以後到清朝,大部分正經玉器都是和田料做,不是和田料做就先打大問號。中國玉產地多,四川、新疆、甘肅、廣東都有很多材料做玉器,肉眼慢慢多看就知道了。

  一塊料從幾方面來看,一是硬度,二是顏色,三是比重等。青海料與和田料用儀器測區別不出來,你看這件觀音,表面看是和田料,仿古很好,但是它有水線,材料露馬腳了。

  第二看顏色。一般三四百年以上玉器都有沁色。沁色濃淡深淺不同,顏色有白黑紅黃很複雜。有的玉因為被埋在地裡幾千年,顏色的變化就會很豐富,時間地點不同沁色就不同,看得多了,看顏色也知道哪個地方。

  第三看工藝。古代用陀子加工玉器,線條一段段磨出來,肉眼看線條好像直的,放大鏡下,粗細深淺其實不一樣。石器時代沒有金屬工具,只能用硬木、骨頭等帶動解玉砂,鑽的過程中工具越磨越細,打出的全是喇叭孔,後來青銅時期、金屬時期的又完全不一樣,而現在機器打磨出來的就完全不一樣。漢朝以後有金屬工具了,都是喇叭孔反而就不對了,仿過頭了。

  第四看紋飾。每個朝代有不同的紋飾,宗教信仰、服飾都不同,得多看多記,比如商朝流行‘臣字眼’,漢朝以‘水滴眼’為主。

  第五看造型。不同時期的杯子不一樣,器物造型不一樣,人的膚色、髮型服飾也不一樣。比如,商朝奴隸是站的,貴族都是跪著的,和現在正好相反。馬,各朝姿態不同,馬鞍子在魏晉南北朝以後才有。西周的馬,上面有鞍子那就一定有問題。

  第六還要綜合分析,特別是結合文獻記載。龜,元朝很多,元以後幾乎看不到了,因為送人玉龜等於罵人烏龜。玉兔到宋以後也不做了,因為送兔子表示短命。

  古玉辨識要綜合很多知識,不斷積累經驗,六個方面缺一不可。

  高古玉收藏去偽存真的方法

  一、巨集觀辨別。高古玉主要分佈區域及各個區域高古玉的特點;高古玉在各個歷史時期、各個不同文化形態下的不同特徵;不同時期、不同區域、不同型別的高古玉所用的玉材、造型、用途、紋飾、工藝、沁色、包漿及氧化皮殼的表現。一句話,就是對高古玉從藝術性、原創性和稀有性上來總體把握。

  二、微觀辨別。一是傳統高古玉材料與贗品的區別,要記住兩個字:熟、青。這如同熟水果與青水果。高古玉表面體現的硬度及密度是不均勻的,熟透了;而高古玉贗品則是很均勻,有青澀感。二是原始皮色與贗品的區別,要記住四個字:柔和、生硬。如同熟飯與生米。高古玉原始皮色斑駁多彩,橘皮感自然,而贗品則是缺少皮色過渡,質感生硬。

  三、工藝特點。記住八個字:舉重若輕、弄巧成拙。如同鶴髮童顏的壽星與未老先衰的小孩。原始琢玉工具笨拙,但刀工犀利;而現代的金剛砂輪工具留在贗品上的痕跡,拖泥帶水,既不乾淨,又不利落。

  四、質感效果。記住八個字:亭亭玉立、塗脂抹粉。如同少女與潑婦。高古玉器造型、紋飾、沁色、包漿及皮殼的工藝質感和諧生動;而贗品則是東施效顰,缺乏美感。

  鑑別染色青金石

  第一,染色青金石不如青金有光澤,顏色呆板,塑料感覺明顯。

  第二,染色青金石不細膩,用手摸感覺澀澀的,不潤。

  第三,染色青金石有些地方會有白色小疙瘩,就像硬了的小米粒粘在上面。

  第四,染色青金石有些所謂的小礦坑,真正的青金,好一些的青金表面很光滑,哪來的礦坑和小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