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的古錢幣損壞了怎樣修補

  在古幣的收藏的時候,當你發現古幣有出現損壞的時候你要怎樣去修補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古錢幣修補分為兩大類

  1、商業修復***本次主要內容***、2展示修復***博物館修復***

  如果是展示修復只要是便於展出,復原物質原貌,但細節不會過多修飾。而商業修復則希望看不出瑕疵,二者目的不同

  市場中古錢幣修復的方法

  一、斷補:

  1、戰國齊大刀:

  下圖這把三字刀,如果在放大鏡下看,還是可以看出倪端。但如果不仔細看,基本看不出來。很多情況下看【斷補】是要結合正、背一同觀察、分析。如果只看單面則非常不易察覺。無論斷補、裂補、缺補,個人的體會是有鏽的比無鏽的好修;鏽重的比鏽輕的好處理。

  所謂修補,外觀上主要用的是障眼法,根據整個錢體的狀態、鏽色分佈狀態“來隨”。但是,如果在微觀狀態下***放大鏡***天生的鏽與後加鏽的排列狀態有區別,這在生坑錢幣裡容易分辨,熟坑的不易察覺只能靠仔細的觀察、分析、經驗做補充。

  斷補的一般手法:例如這把三字刀,之前刀柄部是斷的,需要焊接,會用到焊錫。但是像這種刀,為了保證他的強度及聲音則需要用【加榫】。會在斷處先刀削出一條或兩條縱向槽,在裡面鑲嵌金屬條片,起到加強筋的作用。再做焊接,做完內部處理之後做表面的鏽色處理。斷補如果處理的好,在聲音上不一定能聽出來。

  鑑定方法:1、拍X光片,當前來說是最有效的方法;2、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只能憑藉經驗,藉助放大鏡仔細觀察。

  2、戰國橋足布安邑二釿背安:

  這枚安邑二釿背安,首部是斷補,區域性有上色。但直接看是不易察覺的。但在微觀條件下看,鏽色分佈還是有所不同的。但是由於後期的清理,會帶來很多人為干擾,對於斷補是否絕對,最可靠的辦法還應該是X光片。

  二、裂補

  下圖這枚錢幣,因為本身很不同,鏽色也很雜亂斑駁,所以稍微做一點處理就不易察覺了。

  裂補與斷補的區別在於,裂補一般聲音是找不回來的。但這裡要區分鑄造裂,鑄錢有時因銅液冷卻留下了鑄造痕跡,實際上內部結構很緻密,但因為留下了痕跡,視覺上不好看,但是聲音很好。但像這枚古錢幣,因為從穿到外郭都裂了,所以聲音一定不好。這樣的修補也只是起到了視覺上的效果。

  三、缺補:

  下圖這枚錢幣本身內穿有鑄造缺陷,但因為比較珍稀,修補時一定下了功夫。

  傳世的狀態從錢背已經看不出痕跡了。但是正面在放大鏡下仔細觀察還是能看出蛛絲馬跡。缺補往往要有填充物,最後再來隨顏色。像這種錢幣,聲音是不會受影響的。如果想鑑定出來,X光也是很好的辦法,但是X光機根據錢幣的厚度不同,裝置要求也不同。X光機本身有強度、曝光時間兩個引數。這兩個引數最匹配的時候,能夠達到最好的效果。

  四、漏補

  漏補一般是由鑄造缺陷造成的,有些只是當時鑄造留下的小沙眼,但為了整體品相,方便銷售便利。

  這枚修補整體來說不算是很成功,有些高手如果對這枚錢幣這樣的鏽色分佈進行修補,肉眼看不出來是完全能做到的。當然這種情況在X光下也是無處遁形。

  對於先秦錢幣,很容易出現這種情況。有些銅性很好,儲存很好的也容易有這種眼。還有些是因為當時鑄造的原因,比如青銅合金銅、鉛、錫融合不充分的話也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有些先秦錢幣,肉眼來看根本看不出來,但是在X光下就能看出有很多沙眼。這是由於錢幣鑄造本身出現的問題,比如區域性鉛錫含量高,這在華夏評級標準中不認為是嚴重缺陷。但是如果對此進行填補,上色等處理,就被認為是屬於修補。

  五、加筆:

  如果僅從圖片上看,不易察覺這是後加筆。因為安邑二釿是泥範所鑄,所以很容易引起文字隱起,這樣會影響市場價值。所以出土後,很多都進行了填充、加色、上鏽的處理。

  上圖中錢幣,如果在X光下看,安邑、釿都能顯示,但是二字顯示不出來。加字的堅定跟填充物有關,如果填充肯定會用到膠或鏽,這樣的話在X光下是視同沒有的,起不到阻擋X光的作用。一般對於這樣的情況,用丙酮等化學物品是能有所顯現的。當然這要看東西的重要性,但是這種情況通過放大鏡還是能看出倪端的。酒精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不充分。丙酮的效果會比較好。

  我們曾經有過案例,把100枚印章泡在丙酮溶液裡一晚上,結果第二天只取出了96枚。

  六、後加刀:

  下圖這枚錢幣經過後加刀,看起來就像母錢一樣。它的前身可能也是母錢,但一定沒有這麼精美,還有可能是一枚特別漂亮的子錢。經過加刀以後就變得有母錢的感覺了。

  因為它是經過物理手段處理,就得靠平時的經驗。多看鑄造態的母錢是什麼狀態,比對後加刀的區別。但是後加刀分兩種:第一是當時後加刀,因受鑄造效率的影響,將母錢加刀再翻鑄母錢。這樣的情況我們遇到過,甚至有些人會當成雕母。但我們還是認為它是屬於母錢的範疇,不是雕母。再有,後加刀的文字,筆畫書法、形態會有變化。像有些泉友,對書法有研究或對版式很熟悉的人,對此就是一眼的事兒。還可以通過放大鏡觀察確認。

  七、錢體不平:

  錢體不平也需要正形,我們認為無論是鑄造問題還是後期儲藏條件所造成的錢體不平,後期通過物理的方法恢復平整了,應該不影響本身的市場價值。除非對錢體本身強度、金屬屬性造成了損傷。

  根據我們的經驗,如果錢體很薄,銅含量高的錢幣正形難度更小;紅鏽不如綠鏽***綠鏽銅性更好***紅鏽有時候看著表面比較好,但是如果掉在地上可能就會有裂,而綠鏽則不會。***這是一種通俗的經驗,具體問題還要具體分析***

  八、清流銅:

  華夏評級標準裡對清流銅的界定是如果通過仔細觀察,可以看出人為痕跡,就認為是有品相瑕疵的。

  上圖右側這枚錢幣,如果有高手來做,是基本上可以做到看不出來清流銅的。左圖這類祈福坑的泰和,鑄造雖然很好,但是經常會有流銅。但是因為施展空間太小,不容易下刀。而且例如筆畫的死角處,由於一般是用鑽頭去除,會留下旋轉的消磨痕跡狀態,而不是鑄造狀態。泰和與咸豐寶福局大錢都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

  九、神修復

  此枚錢幣之前是在我們這裡拍賣出去的,之後修補後變成了下面的樣子,之後又拿到公司拍賣,並且已經標註錢幣修補,並且放上去了原來的圖片,在行業內有所轟動,結果還是3000多元結標了。這裡面運用了N種修補方法,例如清流銅、裂補、缺補、上色,甚至通字是完全後加上去的,商業修補跟錢本身價值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