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郵的起源發展

  集郵是一種世界性的文化活動。通過集郵可以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增添樂趣陶冶情操。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集郵的好處和發展,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集郵的好處和發展

  發展概述

  集郵活動是隨著郵票的誕生而出現的。1840年5月1日世界上第一種郵票在英國發行的當天,不列顛博物館的J.格雷博士特地到郵局買了郵票留作紀念。他後來編寫了英國早期的郵票目錄,倡導集郵活動。J.格雷被稱為世界上第一個集郵者。1841年倫敦一位年輕婦女在《泰晤士報》上刊登廣告,徵求用過的郵票,用以裱糊她的梳妝室。隨後英國出現了“郵票熱”。到19世紀50年代,已有20多個國家發行郵票,郵票種數增多,集郵盛行起來。1852年比利時一位地理學家首次舉辦個人集郵展覽,展出88種郵票。當時一些學校教師鼓勵學生收集各國郵票貼在地圖上,以提高學習地理的興趣。60年代,英國、法國、德國、比利時和美國都出現了一些活躍的集郵家。早期最著名的集郵家是居住在巴黎的費拉里。他收集到當時世界各國已發行郵票種數的70%,包括多種珍貴郵票。1861年法國出版了第一本郵票目錄《郵票》,載有郵票約500種。同年英國倫敦出現了街頭郵票交換點。1862年10月,第一種集郵雜誌《新知月刊》在英國出版***只出了3期***。同年 12月,另一種集郵雜誌《廣告月刊》出版,次年改名為《集郵家評論》,持續發行了大約兩年。1865年法國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集郵組織。1890年比利時皇家集郵俱樂部聯合會成立,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全國性的集郵組織。由於集郵活動的發展,郵票在集郵活動中成了商品。1856年英國吉本斯開設了專門經營郵票的商店。1862年法國開始出售第一本貼有郵票的集郵冊。隨著集郵活動的擴大,1878年在法國巴黎舉行了第一次國際集郵會議,有20個國家代表參加。會後出版了《國際集郵會議錄》,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集郵文獻。同年,在比利時的安特衛普舉辦了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郵展。1926年國際集郵聯合會在巴黎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集郵活動在全世界範圍迅速發展,專題集郵興起。

  中國的集郵活動大約開始於19世紀70年代末。1880年上海清心書館出版的《花圖新報》上發表了短文《各國信館之印圖》,介紹了集郵對兒童啟蒙的意義。1918年2月,中國最早的中文集郵雜誌《郵志界》發刊。1922年神州郵票研究會在上海成立,次年出版了一期會刊,這是中國第一個有影響的集郵組織,1924年改組為上海郵界聯歡會,1925年改名為中華郵票會,並出版會刊《郵乘》。1925年新光郵票會在杭州成立,1926年起先後出版會刊《郵票新聲》和《新光》。1934年甲戌郵票會在鄭州成立,出版《甲戌郵刊》。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群眾性的集郵活動有了進一步發展,1955年《集郵》雜誌創刊。80年代初,集郵活動在全國各地的工礦企業、學校、機關、團體、部隊以至農村廣泛開展起來,並相繼成立了各省、市、自治區的集郵協會。1982年1月 30日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成立。同年 8月25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了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1983年 6月25日中國集郵出版社在北京成立。

  興起發展

  ***19世紀後期至1949年*** 中國的集郵活動,是從國外傳入的。1912年,由上海外僑發起成立“上海集郵會”。1922年,中國第一個華人集郵組織“神州郵票研究會”在上海成立。至1949年,中國已有近50個集郵團體,會員總數2萬人左右。中華郵票會、新光郵票研究會、甲戌郵票會等,是當時較有影響的集郵組織。在此歷史期間內,中國集郵活動的主要情況是:中國最早的郵票商社出現在1909年,一是上海的李輝堂,一是福州的“世界郵票社”.至1949年,中國的郵票商社已發展到400多家,多集中在上海、天津、北平、重慶、杭州、廣州、福州、哈爾濱等一些大城市。1936年1月,上海曾成立過“中國郵商公會”,因抗日戰爭爆發,於1937年解體。1949年前,中國的集郵活動由於受社會和經濟不穩定的影響,加上集郵組織的經費自籌,其展既艱難,又緩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集郵活動蓬勃發展 。

  發展史第一

  1905年,最早的中文***官方***郵票目錄《光緒四年至三十年之郵票略解》在《郵政事務通報》內發表。 中國最早的郵票商社出現在1909年,一是上海的李輝堂,一是福州的"世界郵票社"。 1914年7月,福州集郵界在"福建展覽會"上展出了中外郵票,成為中國首次以集郵為目的的展出。 1918年4月,由集郵者在常州公園舉辦的"郵券展覽",成為中國首次競賽性的集郵展覽。此後,各地集郵組織亦都舉辦過不同規模的集郵展覽。規模最大的一次,是1948年5月中華郵政總局與新光郵票研究會在上海合辦的"交通部郵政總局郵票展覽會"。

  中國郵票1922年,第一個民間集郵組織神州郵票研究會在上海成立***後曾發行《會刊》***。 1926年,中國人的集郵文獻周今覺主編的《郵乘》首次在國際性郵展***美國***獲獎***特別銅獎***。 1933年,集郵家姜治萬先生《中國首航封》郵集在比利時布魯賽爾首屆航空郵展中獲得銀獎,成為中國參加國際郵展並獲獎的第一人。 1934年,中華郵政開始設立“郵票特銷課”。 1948年,中華郵政在南京首次舉行專門郵展。 1950年,中國的官方郵集首次出國***赴捷克***展覽。 1955年,中國集郵***總***公司在北京開業。《集郵》雜誌創刊。 1957年,中國集郵家首次參加由國際集郵聯合會***FIP***支援的國際郵展***蘇聯***,姜治方獲金獎。 1982年,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成立。 1983年,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的第一個專業委員會學術委員會成立。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參加國際集郵聯合會和亞洲集郵聯合會***FIAP***。首次舉行全國郵展***北京***。 1984年,中國集郵家首次參加FIP贊助的世界郵展***西班牙***,陳湘濤、林崧獲大銀獎。 1985年,中國郵票博物館開館。 1987年,中國集郵家首次參加FIAP贊助的***第三屆***亞洲郵展***新加坡***,常增書獲大鍍金獎。 ***,允許個體工商戶經營郵票和集郵品。臺灣省集郵家首次參加全國郵展***北京***。 1996年,第9屆亞洲郵展在北京舉行,中國集郵家沈曾華獲國家大獎。 1999年,中國`99世界郵展在北京舉行,沈曾華獲國家大獎。

  第一枚郵票

  我國第一枚郵票的圖案正中為一條騰飛的中國式團龍襯以雲彩水浪,稱為“神龍戲珠”圖,亦稱大龍郵票。大龍郵票一套共3枚,面值分別為1分銀***綠色***,3分銀***紅色***和5分銀***黃色***。全張25枚***5X5***,背面刷膠,有齒孔。由於檔案殘缺,大龍郵票的正式發行日期尚有爭論。中國第一枚郵票發行是在1878年7月底8月初。

  集郵是一種世界性的文化活動。通過集郵可以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增添樂趣陶冶情操。對於一個初學集郵的來說,首先必須明確一個問題:為什麼要集郵。與此同時還要做好三種準備:郵識、精神和物質準備。 集郵是一門學問,是世界和民族文化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郵票除了它特有的郵政價值之外,還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品,人稱“國家名片”,它具有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是一本妙趣橫生的百科知識全書。 集郵源於興趣。但是,對於剛開始集郵的人,只有興趣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要學習一些郵識,要讀一些集郵常識方面的書籍,或者向集郵界的前輩討教一些郵識;集郵是一種業餘愛好,對於一個新集郵者來說,一定要擺正學習、工作、集郵的關係。要知道,在集郵的過程中,你會遇到許許多多預料不到的困難和挫折,要有方面的精神準備;集郵是需要花錢的,因此還要做好物質準備。必須精打細算,量入而出。 在做好三種準備後,就要按照科學的集郵方法正確集郵。為了少花錢,少走彎路,快見成效,就必須掌握正確的集郵方法,明確收集什麼?怎樣收集? 收集什麼?是一個新集郵者必須果斷明確的方向問題。如果套套收集,那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具有一定郵識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職業特點,明確一個或幾個專題,進行收集、整理;或者在封、片、戳中,選取一種或數種,作為自己收集的物件。選題專一、目標明確,既可以少花錢,又便於深入研究、探討,事半功倍。 怎樣收集?一般人可以按照“由近及遠、由易到難、先內後外”的傳統程式進行;對於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人來說,也可以採取“由遠到近、由難到易”的方法收集。但是,無論採取哪種方法收集,在收集過程中都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四不”的原則:一不隨波逐流。集什麼,不集什麼,要有自己的主見;二不稀裡糊塗。明確目標,不管別人說什麼,怎樣看,毫不動搖;三不一味強求。不驕不躁,隨時留心,一旦遇到,抓住時機;四不搞歪門邪道。不可囤積居奇、倒買倒賣、弄虛作假、以次充好、損人利己。 然後,你就要在收集了自己新愛的郵品同時,分門別類的對其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整理,然後可以組集參展。同時,你還要注意郵品的儲存、研究郵品的利用、學會郵品的交流;廣交集郵界朋友,積極參加各種集郵活動。 總而言之,集郵,集的是意味,玩的是情趣。如果你能夠做到:賞郵悅目、讀郵增智、研郵益智、品郵開慧、玩郵得樂,你就是一個真正的集郵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