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茶道的核心

  在韓國五千年的民族史中,茶道也是構成韓國傳統文化極其重要的一部分。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韓國的茶文化從一開始便是作為祭祀中的“禮”而被引入的,由佛家引入。在韓國五千年的民族史中,茶文化也是構成韓國傳統文化極其重要的一部分。韓國自古就注重傳統,以“禮儀之邦”著稱,而茶禮便和其他禮儀一起築起韓國的文化與禮儀。

  韓國的茶禮“和、敬、儉、美”以禮待人,儉樸廉正以誠相待。每年5月25日為茶日,是傳統茶禮的宣傳日,而成人禮是韓國茶日最重要的活動之一。通過對剛滿20歲的少男少女驚醒傳統文化教育的茶禮,培養他們的社會義務感和責任感。而同時,韓國還有為紀念神家氏而編排的一種獻茶儀式。可見韓國對於茶以及茶文化的重視。

  而韓國通過茶禮是要體現一種“中正”精神。“中正”的含義,既不多餘,又不缺少;眾人平等;先人後己;追根思源,迴歸自然。這精神是人的性格形成中最重要的因素,使消極轉為積極,悲觀轉為樂觀的生活態度,韓國的茶禮精神就是茶道精神。

  總的來說,韓國的茶道精神即敬、禮、和、靜、清、玄、禪、中正,主要體現了儒家思想。在茶桌上,無君臣、父子、師徒之差異,茶杯總是從左傳下去,而且要求茶水必須均勻,體現了追求“中正”的韓國茶道,也體現了在一杯茶麵前尊重所有世界茶人的精神。

  韓國茶道的茶禮

  五行茶禮是韓國國家級的進茶儀式。所有參與茶禮的人都有嚴謹有序的入場順序,一次參與者多達五十餘人。入場式開始,由茶禮主祭人進行題為“天、地、人、和”合一的茶禮詩朗誦。這時,身著灰、黃、黑、白短裝,分別舉著紅、藍、白、黃,並持繪有圖案旗幟的四名旗官進場,站立於場內四角。隨後依次是二名身著藍、紫兩色宮廷服飾的執事人、高舉著聖火***太陽火***的二名男士、二名手持寶劍的武士人場。執事人入場互相致禮後分立兩旁,武士入場要作劍術表演。接著是二名中年女子持紅、藍兩色蠟燭進場獻燭、二名女子獻香、二名梳長辮著淡黃上裝紅色長裙的少女手捧著青瓷花瓶進場,另有二名獻花女則將兩大把豔麗的鮮花插入青花瓷瓶。

  這時,“五行茶禮行者”共十名婦女始進場。皆身著白色短上衣,穿紅、黃、藍、白、黑各色長裙,頭髮梳理成各式髮型均盤於頭上,成兩列坐於兩邊。用置於茶盤中的茶壺、茶盅、茶碗等茶具表演沏茶,沏茶畢全體分二行站立,分別手捧青、赤、白、黑、黃各色的茶碗向炎帝神農氏神位獻茶。獻茶時,由五行獻禮祭壇的祭主,一名身著華貴套裝的女子宣讀祭文,祭奠神位畢,即由十名五行茶禮行者向各位來賓進茶並獻茶食。最後由祭主宣佈“高麗五行茶禮”祭禮畢,這時四方旗官退場,整個茶祭結束。

  韓國茶道的歷史

  韓國的飲茶史也有數千年的歷史。公元7世紀時,飲茶之風已遍及全國,並流行於廣大民間,因而韓國的茶文化也就成為韓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在歷史上,韓國的茶文化也曾興盛一時,源遠流長。在我國的宋元時期,全面學習中國茶文化的韓國茶文化,以韓國“茶禮”為中心,普遍流傳中國宋元時期的“點茶”。約在我國元代中葉後,中華茶文化進一步為韓國理解並接受,而眾多“茶房”、“茶店”、茶食、茶席也更為時興、普及。

  80年代,韓國的茶文化又再度復興、發展,併為此還專門成立了“韓國茶道大學院”,教授茶文化。

  和日本一樣,源於中國的韓國茶道,其宗旨是“和、敬、儉、真”。“和”,即善良之心地;“敬”,即彼此間敬重、禮遇;“儉”,即生活儉樸、清廉;“真”,即心意、心地真誠,人與人之間以誠相待。我國的近鄰——韓國,歷來通過“茶禮”的形成,向人們宣傳、傳播茶文化,並有機地引導社會大眾消費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