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飲茶歷史

  中秋節快到了,中秋節除了吃月餅水果外,其實還有就是喝茶的歷史,種球飲茶的歷史也存在很久遠的了,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中秋節飲茶歷史

  有中秋節的歷史,就是有飲茶的歷史。如果把這千年歲月當做一條長河,中秋的傳統是一艘木船,而茶,則是船上的帆,兩者相伴,駛過了遙遠的歷史。

  自唐朝開始,就有煮飲團茶的習俗。宋朝,又以福建建甌一帶的北苑龍鳳團茶作為貢茶。極品的團茶,“其餅絕精,價值金二兩”。團茶也被稱作“月團”,中秋之夜,團茶代表著團圓,賞月飲團茶更是天造之合。

  自明太祖罷貢團茶後,茶葉主要以散茶為主,品飲也成了現在的沖泡法。明月沒有變,茶事多有流轉。當年作為貢品的團茶只能在皇家大院中煮飲,而後的散茶,卻如月光一樣撒播於千家庭院。

  許多人認為,現在的中秋缺少了詩意,似乎城市中的灰塵掩蓋了月光。需要知道,此時有茶,才好滌清我們的心靈和眼睛。品茗賞月,才是最有詩意的中秋節。

  中秋喝茶的三大理由:

  1、文化的理由:飲茶是心靈的

  在人們的印象中,中秋的月是雅緻的。從這一層意義上說,最堪與月相伴的,只有茶。喝茶正是中秋的最雅緻的內容。

  能夠超越,出離世間的,只應是茶。唐人的詠茶歌,最為經典的是“一碗喉潤物,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等,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惟覺兩腋清風生。”據說到中秋佳節,古人賞月之時就會輕聲哼唱。此時飲茶畢,飄飄若仙,堪與廣寒宮的嫦娥相比。

  2、現實的理由:茶永遠不會讓人發膩

  每逢年節,現在人的似乎都覺得吃得太膩。

  而茶就與眾不同,還像永遠在戀愛期的情人,口味清爽,身上寫著情趣與詩意。一直是不變的新寵,永遠不會膩味。

  淡淡月色中,淡淡茶香。中秋夜,僅僅有月餅,太缺少激情,茶,適時加入給了慰籍。

  3、健康的理由:月餅穿著長衫,茶身著唐裝

  長衫是很抵得風寒的,而且自古以來,為交際之用人們都要備上一套。恰如自古以來,月餅並當做強身健體的食療佳品。但時至如今,人們生活中的高熱量、高脂肪、高膽固醇的“三高”膳食結構,已經讓人不堪重負了。然後,營養學家們又說,一個廣式月餅的熱量高達850大卡,相當於3碗白飯的熱量;還建言,過多食用那些重甜口味的月餅會加重脾胃負擔……傳統重甜口味的月餅像一件長衫,顯得有些不合時宜。

  拓展知識

  客來敬茶的習俗

  客來敬茶,自古以且是我國人民重情好客的禮俗。晉代王濛的“茶湯敬客”、陸納的“茶果待客”、桓溫的“茶果宴客”,至今仍傳為佳話。

  唐代陸士修《五言月夜啜茶聯句》中談到的“泛花邀坐客,代飲引清句”,宋代杜耒《寒夜》詩中的“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水初紅”,清代高鶚《茶》詩中的“晴窗分乳後,寒夜客來時”,至今仍傳為我為人民用茶敬客的佳句。

  “客來敬茶”的習俗,說明我國這一傳統禮儀已深入人心。賓客臨門,一杯香茗,既表達了對客人的尊敬,又表示了以茶會友,談情敘誼的至誠心情。同時,飲茶的地點,應儘可能打掃得乾淨;選擇的茶具和用水必須清潔衛生;茶葉的選擇亦必須是家中所存茶葉中的上品。

  如為極品,還應事先向客人介紹一下此茶的來由和特點,以引起客人對此茶的興趣。泡茶時不宜將水衝得過滿,可分兩次沖水。敬茶時,主人必須將茶雙手捧上。主人陪客飲茶,邊飲邊敘情誼,客人所飲茶湯只剩三分之一左右時,主人宜起身為客人茶杯裡添水。飲茶時,主人有時亦可配上一些糖果點心,以助雅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