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之靜心養生

  茶,如今已成了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茶葉、咖啡和可可***之一,並將成為21世紀的飲料大王,飲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餘個國家種茶,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茶道之靜心

  茶是普通的茶,茶具也無甚特別,技藝自然稱不上精湛。

  但每個動作都是格外的虔誠。

  有時也會生出一些疑惑:這一切都這麼普通,那這普通的一切會有茶道的美感嗎?

  很多人在泡茶的時都很講求茶的美感。

  認為這是契入茶境界的第一步,並且講究水土之宜,相得益彰,才能激發出茶最純正的味道。

  茶,已經泡好,杯中的茶汽氤氳升騰,溫熱從手傳到心窩,巖茶香味清雅,卻獨有一縷神韻,似乎能嗅到茶葉背後的光陰歲月,或許每一口茶,都是啜茶的人上輩子的緣,一想到這裡,頓生一絲憐惜,捨不得喝,又捨不得置之不顧。

  不禁想到茶道大師紹鷗的話:“放茶具的手,要有和愛人分離的心情。”

  把偉大的愛普及到像茶一樣微小的事物上,心中有柔軟的質地,時時充滿著情感,對卑微的事物也要像對自己的愛人一樣細心呵護。

  如此這般,就算是非常普通的茶葉,茶具和茶水,只要持著一份尊敬和愛惜,桌上的人亦同樣能感受到茶道的美。

  茶葉輕輕的舒張開,紛紛沉到了杯底。

  陸羽當初也是這樣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吧,一個有口吃的醜陋孤兒,卻對美感的追求越發強烈,對生活也越發熱愛。

  正是憑著對美和愛的追求,《茶經》橫空出世,被後世尊為“茶聖”。

  喝茶的人都應該感謝陸羽,讓人能從細微的茶葉中發現美,也應該感謝茶葉,讓人能在清靜的生活中體味愛。

  杯中的茶已喝完了,杯子卻還是升騰著一道生命的茶煙。

  茶道之養生

  一、茶道【養生】:

  茶,一可解毒;二可健體;三可養生;四能清心;五能修身。

  {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此為解毒也。

  《本草綱目》對茶都有[藥用]的記載。茶何以被尊為[萬能之藥]呢?

  二、茶悟【泉從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濃】:

  喝茶,喝的是一種心境;感覺身心被淨化;濾去浮躁;沉澱下的是深思。

  茶是一種情調,一種欲語還休的沉默;一種欲笑還顰***pin***的憂傷;一種[千紅一杯,萬豔同窯]熱鬧後的寂寞。

  茶是對春天記憶的收藏:在任何一季裡飲茶,都可以感受對春天那慵懶的陽光。坐在一個人的房間,倒上一杯茶,看著茶葉翻卷也常會生出好多感慨、、、

  茶要沸水以後才有茶香,人生也要經歷磨鍊後才能坦然。

  三、茶品【趣言能適意,品茶可清心】:

  品茶如品人,這話頗有道理。人有永珍,茶有千面。茶可以分三六九等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真正的好茶經得起沸騰熱水的考驗,真正有品味的人同樣也能承受塵世的侵蝕,眼明心清始終保持著天賦本色。

  茶在杯中上下漂浮的香氣四溢乍看上去平時無奇若想分辨優劣還得需有心去品。

  四、茶源[千古清香茶有意,萬代品茗思茶源]:

  民間傳說,在五千年前,有一位最早發明農業、醫藥而被後人稱為[神農氏]德人。他為解除人民的病痛,嚐遍百草,企圖尋找能治病的植物。有一天,他先後嚐了七十二種毒草,毒氣聚腹,五天內若焚,四肢麻木,不能自制,便躺在一棵樹下休息。突然一陣微風吹過,一片樹葉從樹上掉下落***中,神農氏頓覺口中清香甜醇,精神為之一振,便將樹上的嫩枝葉採下再嘗,嘴嚼後,頓時毒氣退去,全身舒適輕鬆。

  於是他認定此種偽治病良藥,並稱它為[茶]。從此,[茶]就在人間代代相傳。

  五、茶藝[帶煮烹雀舌,芽香紫壁栽]:

  茶飲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修煉身心,這與提倡[清靜、恬***tian***儋***dan***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省行]思想,因此我國曆代社會名流、文人騷客、商賈官吏、佛道人士都一崇茶為榮,特別喜好[在]品茗中,吟詩儀事、調琴歌唱、欒棋作畫,以追求高雅的享受。

  六、茶情[烹茶聲細爐中雨,種墨香生紙上春]:

  能夠與茶結緣,那是情與情相互交融的一種極致,無論是春雨秋冬的哪一個季節,也無論天南地北的哪個方向,茶的情總是同人一起營造各種情緒氛圍的,無論是喜怒哀樂還是寧靜之懷,它總是哪樣以獨有的情調加以關懷與呵護。那紅茶的溫暖、白茶的淡雅、綠茶的清新,每一種所蘊含著的無不是各自特有的情懷,且在人們需要之時其為美妙之侶,讓人與內心深處領略它們的風雅與純潔,性情中人也好,心靜如歌如潮者也罷,都無法或不能或不情願逃避這種景緻,畢竟是一種享受。

  七、茶道[茶筍盡禪味,鬆杉真法音]:

  談到中國的茶文化,人們經常注意到與佛教有重大關係。禪是中國化的佛教,主張[頓悟],你把事情都看淡些就[大覺大悟]。在茶中得到精神寄託,也是一種[悟]所以說飲茶中可得到道,茶中有道,佛與茶便連線起來。道家從飲茶中找一種空靈虛無的意境,儒士們失意,也想以茶培養自己超脫一點的品質,三家在求[靜]、求豁達、明朗、理智者方面在茶中一致了。

  八、茶道[翠葉煙騰冰婉碧,綠芽光照玉甌***ou***清]:

  通過品茶活動來表現一定的禮節、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一種飲茶藝術。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通過茶藝表現精神。興於中國唐代、盛於宋、明代,衰於清代。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稱為美學宗教,以和、敬、清、寂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則是承唐宋遺風。

  九、茶德[君子之交淡如水,雅客共品濃似醇]:

  唐人劉貞亮有一段所謂《茶十德》的文字:[以茶嘗滋味,以茶養 身體。以茶散腥氣,以茶驅病氣。以茶養生氣,以茶散悶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中國茶德,含義廣泛而深刻,內容豐富,總結了我國幾千年的飲茶習俗和文化傳統,包括各階層人們對飲茶目的的理解。概括起來,中國茶德大致可用[理、敬、清、融]四個字來表達。

  十、茶禮【竹露松風蕉葉雨,茶煙琴韻讀書聲】:

  中國茶道的修養方法是【立於禮】***《論語*泰伯》***。突出茶世禮儀對於個體道德修養的作用。而懈茶個體對某種倫理道理原則的接受,卻並非出於法律上的強制,它是通過個體的【情】的感染而推向行動的。換句話說,茶禮已成了人類追求的促進某些行為的內在動力。茶禮中儉字典出唐代陸羽《茶經》。在《茶經》一之源中,茶聖陸羽指出:[茶之為用,味之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精行可以理解為行為專誠。儉德可以理解為品行端正,不放縱自己。]

  十一、茶學[松濤烹雷醒詩夢,竹院浮香蕩文思】:

  中國飲茶起源眾說紛紜......追溯中國人飲茶的起源,有的認為起源於上古、有的認為起源於秦漢、三國、南北朝、唐代的說法也都有,造成眾說紛紜的主要原因唐代以前沒有茶字的記載,直到唐代茶經的作者陸羽,方將茶字減一畫寫成茶字,因此有茶起源於唐代的說法。其它則尚有起源於神農、起源於秦漢等說法。

  十二、茶思【素雅為佳松竹綠,幽淡最奇之蘭香】: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特別是在古代,飲茶評聯,是人們日常逍遣的生活方式,是具有很濃厚的民族特色,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茶聯詩詞趣事。宋代大文豪蘇東坡那首《次韻曹輔奇壑***he***源試焙***bei***新茶》詩句說:仙山靈草顯竹雲,洗遍香肌粉未勻,明月來授玉川子,春風吹破武林春,腰肢玉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

  十三、茶語【竹無舒韻,茗有奇香】:

  平淡的水,溶入幾片茶葉,就成為茶;似水流年,平常的生活,若是有了一顆自覺覺他的心,就會充滿歡喜。這象宋人杜小山的詩局所寫:[寒夜客來茶當酒,竹枋湯沸火正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