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產業創意的論文

  茶文化產業現在已蒸蒸日上,茶文化產業創意是茶文化產業發展急需的理念。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

  文化創意產業的廣告設計教育對策

  摘要:文化創意產業的大發展是廣告設計教育難得的發展契機,也是廣告設計教育面臨的新挑戰。本文通過分析文化創意產業的基本要素,並結合廣告設計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包括文化綜合素質培養、創意創新能力訓練、新媒體輔助教學及理論相結合實踐等具體方法。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廣告設計;教育

  在當今世界,文化創意產業作為一種新的發展方式,正在全球各地迅速崛起。儘管這還是一個相對較新,並仍然在不斷變化的概念,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入和數字經濟的崛起,文化創意產業通過文化、創意與經濟和技術的融合,逐漸成為全球化世界中推動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文化創意產業得到了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政府的廣泛認可和普遍重視,逐漸成為其經濟發展的新引擎。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也開始重視並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各級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以推動包括文化創意、數字出版、移動多媒體、動漫遊戲等新興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逐漸被提升到國家戰略發展層面,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之一。文化創意產業要發展,人才是關鍵。正如美國學者理查德佛羅里達所說,“從根本上看,創意產業的高速發展依靠的是藝術家、設計師和知識分子組成的創意階層的崛起。”[1]創意經濟時代通過激發人的創造力來推動經濟的發展,意味著未來世界的競爭是一場爭奪創意人才的戰爭。近幾年,中國文化創意產業跨越式發展中暴露出來的瓶頸就是創意人才的極度匱乏,創意人才培養的滯後嚴重影響了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大發展是廣告設計教育難得的發展契機。首先,廣告本身屬於文化創意產業,在國家的大力支援下,包括我國廣告業在內的文化創意產業經過多年的探索性發展,正迎來一個歷史性轉折點,將進入一個高速增長期。其次,文化創意產業要發展,品牌是關鍵,包括出版、動漫、會展等文化創意產業都需要消耗大量廣告策劃人才,必然會帶動廣告教育面臨新一輪跨越式的增長。第三,廣告設計教育是培養創意人才的搖籃,文化創意產業對創意人才的要求與廣告設計專業最為接近。培養適應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需要的廣告設計人才,既是廣告設計教育面臨的緊迫使命,也是廣告設計教育面臨的新挑戰。

  一、文化創意產業的基本要素

  要培養符合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需要的廣告設計人才,首先必須瞭解文化創意產業的基本要素。文化創意產業是指以創意、創新為核心,藉助現代資訊科技和營銷手段,生產和提供具有社會及文化意義的產品與服務的產業叢集。因此,它的基本要素包括了文化、創意、營銷及資訊科技,具體如下:

  ***一***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是文化

  滿足人們日益增強的精神文化需要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本質要求。與傳統產業相比較,文化創意產業的界限趨於模糊。具體而言,它是以包括商貿、旅遊、餐飲、建築、製造等傳統產業為載體,通過融入並深化文化內涵,使消費者能同時獲取文化情感新體驗的精神滿足。[2]因此,文化創意產業承載的是文化內涵,其起點是文化,即找尋、挖掘傳統產業的地域人文內涵,提煉符合目標消費群價值觀和潛意識的文化內容。

  ***二***文化創意產業的關鍵是創意和創新

  創意和創新是聯結傳統產業與文化之間的粘合劑。沒有創意和創新的所謂組合,只是簡單而生硬地對文化符號的並置,很難獲得消費者的認同,也就難以喚起消費者深層次文化的情感共鳴。這裡的“創新”主要是指把傳統產業的“實體內容”及文化的“虛體內容”進行分解之後,尋找“實體”與“虛體”的各個分部之間的恰當結合方式。

  ***三***文化創意產業的催化劑是營銷策劃

  約翰霍金斯認為,創意經濟等於創意產品的價值與交易次數的乘積。也就是說要有足夠數量的消費者,或者足夠數量的二次消費者***忠誠使用者***,才可能產生經濟上的巨大效益。要想實現文化的商業化價值,真正發揮創意的效力,營銷介入文化產品研發及推廣是前提條件。滿足消費者的需要方面,文化創意產業強調的是使目標消費者產生情感共鳴和文化認同,從而獲得產品的認同和品牌的忠誠。因此,只有進行深入的消費者分析、市場分析,才能充分了解目標消費者的價值觀、教育、偏好、習慣、甚至潛意識,以及瞭解目標消費者二次消費的真實緣由,才可能真正實現經濟效益的規模化。

  ***四***文化創意產業的加速器是資訊科技

  資訊科技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推手。資訊科技超越了地域的界限,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即時互動成為普通大眾的一種思維習慣,這也正是以“即時互動”見長的微博和微信等溝通方式迅速興起的重要原因。“即時互動”的資訊科技加速了傳播效率,拉近了溝通距離,顛覆了傳統的營銷傳播模式。資訊科技和新媒體的發展使文化產品的生產、傳播和消費誕生了許多新形式,使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更加迅猛。因此,文化創意產業要得到真正的成長,必須重視文化、創意、營銷及資訊科技四個方面的相互滲透、融合與促進。沒有文化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難以持續和長久;沒有創意和創新,則會生搬硬套或牽強附會,從而變得軟弱無力,難以打動消費者;沒有營銷策劃,則是水月鏡花、空中樓閣,難以獲得實際效益;沒有資訊科技,就如同沒有翅膀一樣不能飛高飛遠,難以取得大範圍的快速發展。總之,忽略任何一個方面,文化創意產業都難以獲得快速而持久的發展。

  二、我國廣告設計教育的問題

  我國廣告設計教育經歷30年的高速發展之後,在取得了長足進步的同時,在學科建設、創新能力培養及理論與實踐等方面暴露出以下一些問題:

  ***一***“蹺蹺板”式的學科建設

  主要是指偏重其歸屬院系學科背景的課程,而“顧此失彼”地忽略屬於其它學科的課程建設。由於廣告設計專業是一個邊緣性、多學科交叉的複合型專業,所以,我國廣告設計類專業呈現出多樣化的學科開設背景。廣告設計專業所屬院系多以藝術設計、新聞傳播、文學、經濟管理、資訊管理類為主。它們充分發揮各自的學科平臺優勢,形成錯位發展的良好態勢。但是,廣告設計教育培養的是多學科交叉的複合型人才,不同學科的融合顯得尤其重要。在現實中,主要是因為師資等多方面原因,形成了對其它學科的偏廢。比如,藝術類常常忽略新聞傳播和營銷學課程,人文類常常忽略藝術設計和營銷學課程,營銷類常常忽略文學、新聞傳播及人文素質類課程。這些都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

  ***二***創新能力培養進展緩慢

  儘管創新能力在學界和業界都受到廣泛的重視,但是創新能力的培養卻進展緩慢。一種流行觀點認為,知識可以傳授,但創新不能傳授。似乎只有外國人才能擁有創造力,西方發達國家才能培養創造力。這種觀點顯然是可笑的,其盛行所帶來的流毒對我國廣告設計教育貽害無窮。事實上,造成創新能力難以培養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急功近利的浮躁社會氛圍,使許多人不願意深入地學習原理性的理論,模仿甚至是抄襲的低成本,讓我們的手腳功能越來越退化;二是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標準答案培養出來的思維定式,使我們創新的路徑越來越狹窄,大腦的創新思維嚴重荒蕪。

  ***三***互相脫節的理論與實踐教學

  我國開展廣告設計教育30年來,已取得長足的進步,但是,“理論與實踐脫節”、“實踐與理論脫節”的現象卻成為越來越突出的問題。理論類課程紙上談兵,忽視動手能力的訓練;實踐類課程似盲人摸象,輕視理論的講授。比如,文學類課程方面,往往只重視文學理論的傳授,卻對文字表達方面的常規訓練重視不夠,導致學生寫作能力在大學期間逐漸萎縮;在視覺傳達設計方面,較為強調實踐方面的技法訓練,設計原理方面的視覺理論卻涉及較少,使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進行創新的堅實理論根基,模仿、抄襲他人創意成為常態。儘管企業對人才望穿秋水,但是,這種理論和實踐互相脫節的教學方式,使大量的學生陷入畢業即失業的尷尬境地。

  ***四***教材及師資未能跟上新媒體發展的步伐

  新媒體形態的出現是傳媒業的一次重大變革,對廣告業和廣告設計教育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在新媒體的環境中,每個人既可以是傳播鏈的客體,又可以是傳播鏈的主體。傳播門檻大幅度降低,傳播主體無限量增多,使任何傳播都可能出現爆炸式地增長效果。同時,傳播過程出現的干擾更多,受眾的注意力極容易被分散,傳播的效果更難掌控。伴隨著數字電視、樓宇視訊、電子雜誌、手機媒體、微博、微信等層出不窮的新媒體,傳統的廣告服務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新媒體傳播的環境。新媒體帶來的傳播路徑、傳播形式變化,迫切要求高校能培養出大量熟諳新媒體規律的廣告設計人才。但是,由於缺乏相應的教材和師資,新媒體廣告設計人才的培養並未真正得以開展。

  三、廣告設計教育的發展對策

  通過文化創意產業基本要素的研究,結合廣告設計教育存在的問題,我們發現要培養符合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需要的廣告設計人才,必須注重文化素質和創意、創新意識的培養,強化營銷策劃知識及新媒體資訊科技的學習,並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一***融會貫通的人文素質培養

  儘管廣告與文化創意產業都具有邊緣性和交叉性的特點,但文化創意產業涉及的產業和文化內涵更加廣泛且深入。中國作為一個具有悠久文化傳統的民族,文化創意產業具有深厚的文化歷史底蘊。[3]只有加深傳統人文思想的領會,拓展中外文化視野,注重古代文學、易經及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知識與社會學、心理學的融會貫通,才能為創意思維提供源源不斷的養料。

  ***二***市場營銷理論的強化

  符合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需要的廣告設計人才,不僅要掌握廣告創意技巧,還要具有市場策劃能力。就廣告本身而言,它是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產物和繁榮的象徵,是營銷的衍生工具。作為與消費者之間的這種溝通方式是否有效,主要取決於營銷目的和營銷物件的準確與否。開設市場營銷、市場調查及消費者行為與心理分析等課程,可以提升學生的理論水平,使其理性思維與感性思維貫通交融。

  ***三***創意、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意、創新能力的培養,重點在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上。關於思維的廣度,重點是發散思維的培養,通過改變原來的單向思維方式,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問題,培養“條條大道通羅馬”的橫向思維模式。關於思維的深度,要強調透過現象分析本質,深入研究“為什麼產生了這個問題”“如何定義問題”等,通過回到原點去思考問題;對傳統的、已經存在的概念進行否定性或顛覆性的解釋,促進學生從不同的層面提升解決問題的創新效能力。如果要同時進行橫向與縱向思維的訓練,那麼繪製“思維導圖”是一種有效的方式,從一個問題點向各個方向進行網路式的深度發散,可以觸動並打通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絡,培養學生多思路、多層次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

  ***四***新媒體的課程及輔助教學

  圍繞新媒體開設專題研討性的課程,結合新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是學習新媒體比較有效的方法。儘管許多高校都在進行新媒體廣告設計的教學模式探索,但是,由於新媒體本身正處於發展變化之中,教材和師資在短期內都是難以有效解決的問題。因此,研討性的課程有助於學生對未知空間的探索和思考,尋找新媒體發展變化的規律,有助於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此外,在課堂和課外均可利用新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微信、微博等進行作業的公眾點評及傳播,把其作為作業評分及評價的一個內容。在課外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電子雜誌的編撰,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賬號等進行內容的推送,促使學生在實踐中去理解並掌握新媒體的執行規律。

  ***五***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廣告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理論與實踐結合得都非常緊。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現實專案,抽取其中的部分任務,進行真題的跟做或真題的實做,結合行業專家的講座和考察參觀,強化產學研結合,瞭解產業的真實狀況和真正需求,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強。同時,加強理論課程的動手能力培養,重視實踐類課程的理論講析。當下廣告和文化創意產業都處於大變革的時代,對廣告設計教育的變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廣告設計教育在前輩及同仁們的不斷探索下,對於溝通技巧、創意形式等方面已經取得了許多成就。但面臨著新媒體的迅猛發展,廣告作為一種溝通方式依然年輕,還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以使其更加昂然的姿態展現在世人的面前。

  參考文獻:

  [1][美]理查德佛羅里達.創意階層的崛起[M].司徒愛勤,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79.

  [2]姚東旭.文化創意產業的界定及其意義[J].商業時代,2007***8***:95-96.

  [3]項仲平,邵清風等著.文化創意產業與當代藝術教育創新研究[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0:191.

  2

  文化產業論文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分析

  【摘要】文化創意產業屬於逆勢而行的新興產業,為充分發揮山東省文化資源優勢,建立文化創意產業強省,特以“鑽石模型”為理論基礎,分析山東省文化創意產業面臨的4個基本要素和2個輔助要素的現狀。

  【關鍵詞】文化創意,鑽石模型,轉化

  一、相關概念

  ***一***文化創意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是指在文化產業中,以創意、技能和智力投資為初始資本,對文化資源進行創意整合與提升,生產出有形或者無形的創造成果,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產品和服務,引領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消費潮流的新興產業。文化創意產業主要包括廣播影視、動漫、視覺藝術、表演藝術等設計類方面的創意叢集。

  ***二***鑽石模型

  “鑽石模型”又稱為“波特菱形理論”,是由美國戰略學家邁克爾•波特提出來的,用於分析一個國家或者產業的競爭優勢或競爭力的全方位動態理論。重點在於研究影響產業競爭力的多種因素和知識技能等。“鑽石模型”提出了影響產業競爭優勢的四個基本要素和兩個輔助要素。四個基本要素為:生產要素、需求條件、關聯及輔助性行業和企業戰略競爭結構與同業競爭兩個輔助要素為:政府行為和機會如圖所示:關於鑽石模型的六大要素具體包括內容如下:①生產要素:是指一個國家或產業所具備的資源與才能要素,按照等級劃分為初級生產要素和高階生產要素。初級生產要素如自然資源、地理位置、人口特徵等,高階生產要素如人力資源、基礎設施、無形資產等。②需求條件:主要指本國市場對該產業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如何。③關聯及輔助性行業:主要是指國內是否存在關聯輔助行業關係,考察原材料、零部件等上游產業及其他相關產業的競爭力。④企業戰略、競爭結構與同業競爭:指一國內支配企業建立、組織和管理的條件,以及國內競爭的本質,國內企業的戰略、結構和競爭狀況。⑤機會:指企業能否藉助偶發事件,如世界或區域需求的劇烈波動、政府的政策變化、重大技術革新等,形成和提升產業的競爭優勢。⑥政府:指政府政策、法律法規等與其他各因素的相互影響關係。

  二、山東省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的菱形分析

  ***一***生產要素

  地理位置方面,山東省處於黃河下游,東臨渤海、黃海,與朝鮮半島、日本隔海相望。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山東省有極高的對外開放度,利於國內外的文化吸引與傳承。自然資源方面,作為大汶口文明的發祥地,在這片廣袤的大地上有著大量的具有研究價值和保護性的文化歷史古蹟,包括文物、遺址、古籍文獻等,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貢獻了巨大的研究價值。人力資源方面,它是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山東省已經出現了許多的創新創業型人才,學院不斷開闢此類課程併產生了許多專利成果等,這種優勢資源為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發展提供了優異的獨特的感染力。文化產業的發展高度依賴於人才,但是山東省相關人力資源的開發力度不夠大,培養院校少且學校注重專業技能的提高而忽視了文化底蘊、藝術修養和創新創意的培養。資本資源方面,依託山東省強勁的經濟發展勢頭,2013年前三季度,山東省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達到2224.2億元,同比增長18%,佔同期GDP的比重達到5.6%,全年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有望首次邁入3000億元時代,總量規模處於全國前列。據悉到2015年,全省廣播影視產業將突破300億元,力爭達到350億元,產業增加值達到170億元,力爭突破200億元。但是吸引外資的水平不高,以政府投入為主要方式。基礎設施方面,省城濟南作為文化中心,在“十藝節”的推動下,已經建成了省會文化藝術中心,佔地480畝,包括大劇院、圖書館、美術館、群眾藝術館以及劇團、書城、影城等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配套專案,其他城市文化配套設施如淄博市圖書館新館、聊城市藝術館、圖書館主體已經完工,一些現代化、多功能、標誌性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滿足了日益增長的民眾文化需求。

  ***二***需求條件

  山東省文化創意產業不僅僅供給資源豐富,也有很強的需求拉動。作為人口大省,山東不斷與時俱進,對文化創意產業的需求非常顯著。濟南、青島、泰安、聊城、臨沂、濟寧等地區的高校聚集,高校學生形成了文化創意產業產品的積極擁護者,並且響應國家號召,樂於創業創新活動。從鄉鎮到城市,從國內到國外,從電視到網路,山東省的文化創意產業需求潛力巨大。影視行業中,2015年第一季度省級衛視分周天收視率排名,山東衛視為0.202,居全國第五;會展行業中,製造業、生產流通企業、服務行業等都需要藉助展覽、展會開拓銷售渠道。省內居民的文化創意點已不侷限於影視、出版等一兩個領域,而是擴延到動漫、遊戲、傳媒、演藝、旅遊等更多空間。這些需求促使山東省文化創意產業博覽交易會、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論壇、文化創意網站等組織的建立和發展,使山東省初步建立了門類齊全、功能完善、佈局合理的文化產業體系。

  ***三***關聯及輔助性行業

  文化創意產業的競爭力也取決於相互關聯的輔助性行業,關聯及輔助性行業的支撐越大,越能與文化創意產業形成互惠互利的作用。一般文化創意產品需要通過製造業生產出來,更多概念性的文化創意產品則需要由高新技術產業和製造業做支撐完成概念到產品的轉變。此外,文化創意產業需要一個良好的創業環境,高效的政策支援機制,高技術的基礎設施,相互接駁的產業鏈條,打破原有行業界限的重組場域,迅速順暢交換傳播的數字網路和一個高度市場化的交易平臺。相關性行業如軟體開發、設計、金融、教育、資訊等。山東省許多地區的高新技術開發區內彙集了傳統產業基礎上應用的新工藝、新技術,形成了產業聚集,突出人才培養,真正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同時在面對出口方面也是強有優勢,真正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四***企業戰略、競爭結構與同業競爭

  山東省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起步較晚,2004年,山東文化產業增加值僅佔GDP的2.7%,而同年,浙江省文化產業增加值則佔GDP的7.4%,雖然十年時間已經有了兩倍左右的增長,但是目前除少數形成規模的文化創意企業如齊魯文化產業園,更多的是缺乏競爭優勢的企業。可見還沒有形成自身的企業戰略競爭優勢。競爭機構上以國有產業文化集團佔優勢,民營文化產業缺少培育條件,此外省內不同地區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也不平衡。同業競爭中,據資料中國文化產業園區100強,山東省內的不超過七家,產業園區集中在淄博周村、青島、棗莊、煙臺等,同行業中的競爭力比較弱。

  ***五***機會與政府

  入世之後,山東省可以依靠地理優勢和先天資源優勢,實現國內外市場的聯合擴充套件。此外隨著文化創意產業成為國家新的經濟增長點,是軟實力的象徵,山東省更是將其發展上升到戰略層次,備受人們關注。這些機會都會促使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2014年山東省提出了關於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的意見,在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性產業前提下,目標是使山東省總體實力和競爭力走在全國前列,山東成為全國重要的文化產業高地。要推動文化產業發展規模,培育壯大骨幹文化企業,引進建設重點文化產業專案,推動文化產業集聚發展,可以看出政府的強大支援力度。通過鑽石模型分析,可以看出山東省文化創意產業的各要素髮展不平衡,還需要在各個方面進行深入挖掘或產業集聚。必要時依靠政府支援,創意發展,贏得文化創意產業的新突破。

  【參考文獻】

  [1]劉愛華.基於“鑽石模型”的西安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105,37—40

  [2]段迎豪.基於菱形理論的河北會展業競爭力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4***44***,25-27

  [3]陳要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機理框架的構建及政策建議[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6***,73-76

  [4]王靜.山東省文化創意產業SWOT分析[J],中國商貿.2014***28***,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