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園專案規劃方案

  現在茶文化園發展迅速,有著很大的推廣價值。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

  雲南西雙版納陽光茶文化園二期--拜蘭水城概念及控制性詳細規劃

  專案資訊:

  專案位置:雲南西雙版納勐海縣城西北部

  專案規模:344.41公頃

  專案負責人:要雁崢

  專案策劃:要雁崢、何龍梅、張俊婷

  規劃設計:王毅、羅勝、王曉宇

  後期:趙俊、孟清、劉湘冰

  一、專案背景

  勐海縣位於西雙版納的西部,是連線打洛口岸和景洪市的一箇中間節點,是西雙版納未來旅遊集散的重要中心。伴隨著雲南和西雙版納旅遊的發展和旅遊避寒避暑度假市場的火熱,勐海旅遊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專案地位於勐海縣西北部,距勐海縣城約4公里,規劃面積344.41公頃,與4A級旅遊景區陽光茶文化園相連,擁有優越的區位優勢和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資源,承接著濃郁的當地特色文化和民族風情。

  二、創意總結--"文化與旅遊,旅遊與地產"

  ***一***文化與旅遊

  在綜合考慮專案地旅遊資源優勢,並在考察專案地及西雙版納周邊景區之後,我們發現專案地要在西雙版納旅遊度假專案打造中突圍,除了需具備獨特資源環境外,還必須注入核心文化,以區別專案地周邊的以茶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為主題的旅遊景區。通過對專案地的詳細考察及對當地傣族歷史的深度挖掘,最終將傣族最傳統的貝葉文化引入,貝葉文化承載了整個傣族的歷史與文化,具有極高的文化內涵。而且整個西雙版納範圍內沒有以水文化作為專案靈魂的景區。

  在綜合二者的文化和景觀特色後,最終創造性的將貝葉文化與當地的水資源特色及生態環境等相融合,通過對貝葉文化的詮釋、古老傳說的再現,名族風情的營造,傳統建築與現代功能的結合,追求打造震撼性、差異化旅遊產品專案,力爭將專案地打造成為一個以文化復興為主線,以旅遊發展為目的,以提供人居環境為動力的文化旅遊地產開發創新的典範。

  專案地文化資源

  完成了對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創意提出後,擺在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專案設計團隊面前的問題是如何將文化體現在專案地的建設中?通過對地塊的的分析,山合水易提出了文化落地的六個概念,即文化長街的打造、主題園區的打造、特色商業板塊的打造、主題農業產業的打造、水資源亮化的打造、傳統民俗與高階品質的結合。文化落地六個概念的創意提出,為專案下一步的製作工作理清了思路。

  ***二***旅遊與地產

  在文化與旅遊的研究成形後,山合水易進一步提出了旅遊與地產結合在專案地如何實現的問題。隨著旅遊的日益發展,人們對於旅遊的需求就不僅僅停留在"看與玩兒"的階段了,如何增加旅遊的吸引力,增加專案地的附加值,是所有客戶都在關注的問題。

  基於以上研究,山合水易認為,本案作為西雙版納的旅遊度假專案,應該依託陽光茶文化園景區、春城勐海及普洱茶產地的獨特資源條件,做大貝葉文化文章,充分展現水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概念的同時,將專案地定位為養生旅遊目的地、四季度假旅遊基地、西雙版納旅遊集散中心,以"文化"、"美麗"、"養生"為主題,將旅遊融入到地產開發中,做大旅遊產業的同時,提升土地的價值。

  為了能夠使專案地的旅遊與地產很好的結合,達到既融合又互不影響的理想狀態,通過對專案地地形、空間佈局及產品分佈的研究,我們對專案地的交通方式及遊線進行了合理的安排,如下圖所示。

  三、專案設計及建設

  將專案地的定位、主題、文化等研究清楚後,就需要開始解決後期落地的問題,要讓概念意向轉化為具體的形象,包含了建築、室內裝飾、展覽展示、景觀、種植、雕塑等多個方面的工作。基於專案地的原始情況,根據專案地打造的需要,山合水易對專案地的水系進行了重新的合理構造,最終形成了專案地的五大水體。在建築表現和景觀主題的打造上,主要是遵循地塊的文化主題,努力營造專案地的文化氛圍。

  2

  阜陽市潁上縣竹林七賢古井茶文化園專案

  一、專案名稱

  竹林七賢古井茶文化園。

  二、專案所在地

  阜陽市潁上縣江店孜鎮雙集回民村,專案區北、東兩側以皮溝為界,南至濁溝,西至村北路和薑黃路一線,規劃總用地面積約1300畝。

  三、專案背景和優勢

  雙集始建於公元221年,因有雙井而聞名。雙集茶文化歷史悠久,境內古井為竹林七賢所掘,井水甘甜,清純,是飲中佳品,茶沏數遍,濃香不變,且出杯不溢,水可浮幣。經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檢測,富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用古井水沏出的茶風味獨特,深受大眾喜愛。自晉代以後,雙集逐步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尚茶之風,雙集村現有茶館、茶社23家,再加上雙叢集眾自古即有“忙時耕織,閒時品茶”的習慣,構成了當地獨特的茶俗文化。鹹井***南井***,井水鹹澀,但卻是上等的湯料,用其水煮牛肉,不論老口,小口,水沸肉爛,奇香無比,食之難忘。為進一步依託茶文化,打造茶經濟,為遊客提供高品位的茶文化旅遊、傳統古鎮旅遊、農業觀光休閒度假旅遊、農家特色美食旅遊等旅遊產品與專案,打造潁上縣旅遊特色景區,推動潁上縣文化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進而帶動區域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四、專案內容和規劃

  茶文化園專案空間結構可概括為“一帶、兩核、三板塊”。“一帶”是指圍繞規劃區北、東、南三面的,由皮溝、濁溝、魚塘、荷塘構成的濱水景觀帶。“兩核”是指以兩口古井為核心資源依託的兩個旅遊興奮點,分別是位於古井街北端的甜井文化核和鹹井美食核。“三板塊”是指位於專案區西北角的旅遊集散服務板塊;位於專案區西部、中部的茶文化及商貿板塊;以及位於專案區東部、南部的鄉村休閒旅遊板塊。重大招商專案:甜井文化園、鹹井美食園。文化園包括茶文化博物館、茶文化養生園,七賢文化廣場。鹹井美食園包括農家樂、漁家樂等餐飲美食。少林文化館,江店是現任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師的家鄉,當地非常崇尚少林文化,在大師的影響和帶動下,目前江店已建少林武校一所,不但培養了大批少林武術及演藝人才,而且還多次以濃厚的少林文化、精湛的少林武術進行少林功夫表演,深受觀眾的喜愛,促進了當地的文化發展和招商引資。為此, “少林文化館”。雙集生態環境優良,封閉性較好,適合少林文化展示、少林禪茶體驗等專案的發展,同時少林文化、少林禪茶也是對雙集茶文化的良好補充,可以使雙集茶文化進一步豐富,提升雙集茶文化檔次,聚集人氣。主體包括四個部分:少林文化展覽館、少林禪茶館、少林演武廳及大雄寶殿。最終把雙集建成“竹林七賢樂遊品茗之地,雙集人民以茶會友之所”——潁上縣特色型品牌景區。分為近期、中、遠三個階段:近期:2009—2012年;中期:2013—2015年;遠期:2016—2020年。

  五、總投資及計劃引進資金

  專案總投資4700萬元,計劃引進資金1800萬元;

  六、經濟效益分析

  按照目前雙集的茶客計算,高峰期日接待量達1000人次,目前年遊客量按照高峰量計算人次的30%計算,則目前的遊客數約為10萬人次/年,將這一資料作為2009年基準資料。參考相關景區遊客增長模式及速度,同時考慮到茶葉商貿街的宣傳與帶動作用,隨著各類旅遊專案的陸續上馬,以及富有創意的產品策劃和營銷宣傳,規劃近期和中期,年接待38萬人次。每人銷費400元計算,可達1.52億元。

  七、專案進展情況

  浙江大學亞歐旅遊規劃院已完成對雙集七賢古井茶文化旅遊區修建性詳細規劃。

  八、合作方式

  外商獨商或合資。

  九、專案單位基本情況

  江店孜鎮政府。全鎮面積7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65531畝,1個社群居委會,9個村民委員會,83個自然莊,15811戶,總人口54861人,有漢、回、朝鮮三個民族。主要盛產小麥、水稻、棉花。曾獲阜陽市“水稻單產狀元鎮”稱號。油料、棉花、池藕等經濟作物面積近萬畝。鄉鎮企業發展態勢良好,主要是以大米、小麥等農副產品加工為主,其中以大米為主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近30家。

  集鎮建設飛速發展。1999年引資8000多萬元,利用廢棄老村莊建造一座集辦公、商貿、居住、娛樂於一體的商貿城,總佔地面積260畝,三縱四橫七條街道,鋪設水泥路面5萬平方米,下水道6千米,綠化面積占城區面積的21%,城內水、電、路、程控電話、有線電視五通,各項配套設施齊全。

  3

  竹林七賢古井茶文化園專案

  一、專案概況

  自2005年以來,茅箭區以茅塔鄉廖家村為中心,大力發展茶葉產業,已發展茶園基地10000畝,並積極探索茶文化旅遊業連片發展,加快了景點建設。該專案實施,為眾多的生態旅遊愛好者、提供理想的休閒娛樂場所,為愛茶、品茶人士提供生活體驗度假區。

  二、建設內容

  對現有茶園進行景點化建設;建設600平方米茶葉加工車間,購置加工裝置50臺***套***;開發茶旅遊產品;建設旅遊配套設施;建設其它休閒娛樂設施。

  三、投資規模

  計劃總投資1億元。

  四、效益評估

  專案建成運營後,可實施年營業收入4500萬元,利潤2000萬元,投資回收期5年。

  五、專案進展

  先後實施了桃花島水庫、薛家營生態水利景觀專案建設,新修了薛家營村民文化廣場及水利景觀渠、梯級壩等旅遊設施。

  六、合作方式

  合資、 獨資或租賃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