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的知識培訓有什麼

  茶葉泡好後,要掌握品茶的要領,才能感受一杯的色、香、味。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茶道的知識培訓,一起來看看。

  茶道的知識培訓:茶道的歷史

  茶道屬於東方文化。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不同,在於東方文化往往沒有一個科學的、準確的定義,而要靠個人憑藉自己的悟性去貼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國唐代就有了“茶道”這個詞,例如,《封氏聞見記》中:“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於是茶道大行。”

  唐代劉貞亮在《飲茶十德》中也明確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茶道最早起源於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在唐朝寺院僧眾唸經坐禪,皆以茶為飲,清心養神。當時社會上茶宴已很流行,賓主在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動中,品茗賞景,各抒胸襟。唐呂溫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茶宴的優雅氣氛和品茶的美妙韻味,作了非常生動的描繪。

  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境、禮節、操作方式等飲茶儀程都已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稱的規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對茶飲在修身養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宋徽宗趙佶是一個茶飲的愛好者,他認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閒和寧靜、趣味無窮:“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閒潔,韻高致靜......”南宋紹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榮西首次將茶種從中國帶回日本,從此日本才開始遍種茶葉。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禪師來到我國浙江省餘杭縣的經山寺求學取經,學習了該寺院的茶宴儀程,首次將中國的茶道引進日本,成為中國茶道在日本的最早傳播者。日本《類聚名物考》對此有明確記載:“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開山南浦昭明由宋傳入。”日本《本朝高僧傳》也有:“南浦昭明由宋歸國,把茶臺子、茶道具一式帶到崇福寺"的記述。直到日本豐臣秀吉時代***公元1536~1598年,相當於我國明朝中後期***千利休成為日本茶道高僧後,才高高舉起了“茶道”這面旗幟,並總結出茶道四規:“和、敬、清、寂”,顯然這個基本理論是受到了中國茶道精髓的影響而形成的,其主要的儀程框架規範仍源於中國。

  中國的茶道早於日本數百年甚至上千年,但遺憾的是中國雖然最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也在該領域中不斷實踐探索,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卻沒有能夠旗幟鮮明地以“茶道”的名義來發展這項事業,也沒有規範出具有傳統意義的茶道禮儀,以至於使不少人誤以為茶道來源於他邦。中國的茶道可以說是重精神而輕形式。有學者認為必要的儀式對“茶道”的旗幟來說是較為重要的,沒有儀式光自稱有“茶道”,雖然也不能說不可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稱道,那似乎就泛化了,最終也“道可道,非常道”了。泡茶本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簡單得來只要兩個動作就可以了:放茶葉、倒水。但是在茶道中,那一套儀式又過於複雜或是過於講究了,一般的老百姓肯定不會把日常的這件小事搞得如此複雜。

  事實上中國茶道並沒有僅僅滿足於以茶修身養性的發明和儀式的規範,而是更加大膽地去探索茶飲對人類健康的真諦,創造性地將茶與中藥等多種天然原料有機地結合,使茶飲在醫療保健中的作用得以大大地增強,並使之獲得了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這就是中國茶道最具實際價值的方面,也是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重視和喜愛的魅力所在。

  茶道的知識培訓:品茶要領

  1.聞香氣

  香氣,是茶葉本身所具有的芳香物質。聞香分為湯前香、湯後香。

  湯前香一般在賞茶階段進行,觀察茶乾的外形與色澤,可先聞一聞茶幹香;茶壺已熱,倒入茶幹後,蓋上蓋數秒,借壺中熱氣烘托,再聞茶幹香。

  茶葉經熱水沖泡而散發的香氣,稱為湯後香。聞法依泡茶方式而定。使用聞香杯者,將茶湯倒入聞香杯,再將聞香杯中的茶湯注入品茗杯後,用鼻子深吸聞香杯中的味道;或不使用聞香杯,則在茶壺倒出茶湯後,聞一聞壺蓋聚集的香氣,或半掩壺蓋,用鼻子聞壺緣的味道。

  2.嘗滋味

  很多人都認為茶湯應趁熱喝才能嚐出它的茶味。事實上,品嚐太燙的茶湯時,味覺細胞因受到強烈的刺激而麻木,反而事與願違了。但也不能等茶湯完全冷卻後再品嚐,那樣一來,茶葉中的部分物質會隨著茶湯溫度的降低而析出,品到的已不是茶湯的真滋味。最適合的飲茶溫度介於45至50度之間。

  品嚐茶湯時,以舌頭在口腔中來回打轉,讓茶湯充分與口中味覺細胞接觸後,以鼻子撥出口中氣味,然後將茶湯漫漫嚥下,感受茶湯的滋味。可就茶湯的刺激性、濃稠度、回甘、餘味等幾方面來感受。

  學習泡茶,是為了掌握基本的技術,瞭解茶性、水性和茶具特性,以求泡茶時最大限度的把茶的香味激發出來;使之能更得體、更輕鬆的享受一杯茶。

  品茶不僅能強身健體,還能修身養性,陶冶情操,豐富人們的思想內涵;歲月似歌,人生如茶,於流光中慢斟細酌,讓縷縷心香在茶韻中輕輕瀰漫,在茶的芬芳與清韻中漸漸沉靜,品味生活的味道,體會人生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