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和茶藝的區別

  茶藝與茶道精神,是中國茶文化的核心。我們這裡所說的“藝”,是指製茶、烹茶、品茶等藝術;我們這裡所說的“道”,是指藝茶過程中所貫徹的精神。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道”是無形的,看不到、摸不著的,是形而上的,自然存在的道理;“藝”是有形的,表現於外的,是有形的器物、制度等,是形而下的。在茶中,能表現出來的就是藝,只有藝才能真正表演,道是無法表演的。茶藝偏向科學;茶道偏向哲學。

  茶藝分為廣義和狹義兩部分:

  廣義的茶藝是研究茶葉的生產、製造、經營、飲用的方法和探討茶業原理、原則,以達到物質和精神全面滿足的學問。

  狹義的茶藝,是研究如何泡好一壺茶的技藝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藝術。

  如何泡好一壺茶是屬於科學,是一種技藝。泡茶的方法有千百種;但是,要泡好一壺茶一定有個公式,一個最好的方法。雖然,條條道路通羅馬,其中有一條是最省時、省力,最便捷的路,最適合您走的路,這條路就是茶藝學要尋找、探討的目的。

  如何享受一杯茶是屬於哲學,是一種藝術。品茶,因人、因時、因地,有各種狀況,無法一概而論,所謂:茶有隨時隨地味,佛有隨緣隨喜法。

  茶藝的內容包含技藝、禮法和道三部分。

  ***1***技藝:就是茶的技術及藝術,其範圍包含研究茶葉的栽培、生產、製造、銷售,到如何泡好一壺茶及如何享受一杯茶,它既是科學的,也是藝術的。技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就是藝術了。

  ***2***禮法:文化的存在,表現在禮節、法度上,禮法指導茶事的規矩,有了嚴整的規矩,完美的形式,才能形成茶藝,才能提升茶文化的高度和深度;沒有禮節、法度,猶如交通沒有規則,大家亂開車,就一團亂,不是文明社會。當然,規則並非全世界完全一樣,大原則、大方向一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並不是不要規矩,隨便的行事,而是遵循存在方式和狀態,禮法的根本精神在此。

  ***3***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技藝、禮法運作發動的起點;也是技藝、禮法運作的終極目標。藝術裡一定有道,沒有道就不能成為藝術,藝道學,是藝術的最高境界。

  舉例說:“以茶道為圓心,茶藝為半徑,畫一個圓即茶文化。”圓心是生命的定位、是生命的立足點,有立足點才能決定方向,才能選擇目標。有了方向、目標,才能創造生命的價值,才是人生之道,學茶藝的目的。為的是追求人生之道。圓心定位在此,半徑愈長,畫出的範圍就愈大,茶文化的範圍也越大。

  茶文化包括茶道和茶藝,包括有形的和無形的。故茶文化中有行為,有物態,有思想,有制度,必須是物質加精神才是完整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形上與形下以茶藝來貫穿,茶道與茶藝的總和才是茶文化。

  “道”是普世的,所以全世界茶的精神是相通的,但因物質條件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茶文化樣貌,大致可分為紅茶文化、綠茶文化和烏龍茶文化。

  日本的茶道里千家曾倡言“一碗茶的和平”。世界五大宗教的精神都可融匯在一碗茶中,這是“一碗茶的和平”的基礎。儒家的規矩、內斂、修身;道家的自然、無為、現世;佛家的和、雅、靜、來世;基督教的積極、科學、入世;伊斯蘭教的純淨、絕對、清真,一碗茶中能同時將五大宗教的內涵特色接納、融合,茶文化就是這五種思想的綜合體。茶文化的最高的境界就是清真,即外在行為的潔,內在思想的清,既清又淨。既清又淨,就是無爭、無事,世間就能平靜,就能和平,這是“和、敬、清、寂”的境界,就是道。所以世界三大茶文化,雖則其分佈的地域、民族、宗教、習慣、風俗等諸多不同,卻都能相融、相通,基本精神是相同的。

  中國茶文化發展的歷史悠久,但因沒有做科學的整理,用詞不準確,規範不明確,所以不夠有深度和高度。無法提升,也就不能形成茶道。中國人向來喜歡以茶會友,在品茶之餘,談天說道,意興遄飛,人人自以為離道不遠,但曲終人散後,則依然故我,似這般的清談聊天,哪能把道聊出來?“道”可以自由地表達,但需要“悟沒有悟的道未必是真道。道要傳達給別人理解,一般庶民需要有工具、載體和過程,茶藝即是這個部分。

  茶藝歷史

  中國是茶的故鄉,歷史悠久。據《華陽國志·巴志》:“園有方翡,香茗”記載,中國人工栽培利用茶樹已有三千多年曆史。在這悠入久的歷史發展程序中,茶已成為中國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們常說:“早晨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茶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茶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應用,人們首先把其當成飲料,用茶的自然功能,用以清神益智、助消化等。另外茶的又一重要功能是精神方面的。人們在飲茶過程中講求的享受,對水、茶、器具、環境都有較高的要求;同時以茶培養、修煉自己的精神道德,在各種茶事活動中去協調人際關係,求得自己思想的自信、自省、也溝通彼此的情感,以茶雅志,以茶會友。茶本身存在著一種從形式到內容,從物質到精神,從人與物的直接關係到成為人際關係的媒介,逐漸形成傳統東方文化一朵奇葩——中國茶文化。茶的特殊自然功能使茶文化在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中佔有其重要的一席之地。

  在中國古代,文人用茶以激發文思;道家用以修心養性;佛家用以解睡助禪等,物質與精神相結合,人們在精神層次上感受到了一種美的薰陶。在品茶過程中,人們與自然山水結為一體,接受大地的雨露;調和人間的紛解;求得明心見性迴歸自然的特殊情趣。所以品茶對環境的要求十分嚴格:或是江畔松石之下;或是清幽茶寮之中;或是宮廷文事茶宴;或是市中茶坊,路旁茶肆等。不同的環境會產生不同的意境和效果,渲染襯托不同的主題思想,莊嚴華貴的宮廷完好;修身養性的禪師茶;淡雅風采的文土茶,都有不同的品茗環境。對於再現生活品茶藝表演,不同型別的茶藝要求有不同風格的背景。主題和表現形式的致,通過背景襯托,增強感染力,再現生活品茶藝術魅力。在茶文化的挖掘研究中,何種形式的環境適合茶藝表演尚有必要探討。背景中景物的形狀,色彩的基調,書法、繪畫和音樂的形式及內容,都是茶藝背景風格形成的影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