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道與茶道的關聯

  香道和茶道也有共性也截然不同,共性是兩者都提倡靜心養性,而不同則在於香道更為生活化更加富有時代感。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香道和茶道、花道似乎更加接近一些,聞香品茗,可以增加香茶的韻味,可以調節品茶的氛圍,可以增進品茶的樂趣。兩者都崇尚自然和健康,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待客禮儀。一支妙香可以提升主人的生活品味,給客人一個舒適的環境。而一杯好茶可以敬客,拉近彼此的距離。

  花是愛美人士生活的必需品,品一支好香和賞一盆好花,都需要閒情雅緻,才能品出滋味,賞得美意。賞花不乏兩種,一是觀賞,二是品香。香道也就是品與賞的結合。

  香道與茶道的關係

  據文獻記載,香茶的興盛始於宋代,當時《香譜》、《香錄》等香料文獻中多有關於香茶製作的零星記載。據蔡襄《茶錄》記載:“茶有真香,而入貢者微以龍腦和膏,欲助其香。”趙汝礪的《北苑別錄》中也記載向皇宮進貢的大小龍團加龍腦香之事。香料文獻指出用桂花沖泡為香茶,可使滿屋馨香,菊花次之,“二花相為先後,可備四時之用”。此時所用的香料基本是桂花、菊花、梅花、茉莉、龍腦、麝香等不多的芳香料。宋代以後,隨著檀香、縮砂、龍腦香等異域香料的大量傳人,可製為香茶的芳香原料豐富起來。

  《便民圖纂》、《遵生八箋》、《竹嶼山房雜部》等明代飲食起居類文獻中關於香茶的記載比較豐富。《便民圖纂》記載了“法煎香茶”、“腦麝香茶”、“百花香茶”、香湯***茶***”、“縮砂湯***茶***”、“熟梅湯***茶***”、“香橙湯***茶***”的製作方法。香茶是茶葉與香料放在一起薰制而成。香湯只用芳香花草製成,其中不含茶葉。在這裡,香茶包括了香湯的概念。

  薰制香茶的方法主要是用適量的香料與茶葉放在密封的容器中,一般窖三天以上,窖的時間越長,香味越濃。適合窖製茶葉的香料主要有具備濃厚香味的龍腦、麝香等。在縮砂湯、熟梅湯、香橙湯中,縮砂、熟梅、香橙是主要香料,還有香附子、檀香、生薑等香料作為輔料,用特定的方法配製做出的香湯***茶***外觀、口感、質量與功能都堪稱一絕。《遵生八箋》提到的用桂花製作香湯***茶***的方法有兩則,比前人直接利用香花、香草沖泡製為香茶的程式複雜,但該茶耐貯存,值得後人借鑑。第一則是清晨將盛開帶露銀桂打下,搗爛為花泥,榨乾水分;再按每斤桂花泥加一兩甘草***碾成粉末***、十個鹽梅***搗成泥***攪拌均勻,做成香餅,用瓷罐封存。需要用的時候,在“沸湯中加入適量的桂花香餅”,即成“天香湯”。甘草具有潤肺作用,加入了甘草的“天香湯”具有理氣潤肺的功效。現代利用青梅漿儲存桂花技術就是借鑑古人制作“天香湯***茶***”的方法。第二則是將烘千的桂花末與乾薑末、甘草末拌均勻,加入少量的鹽,最後將它們密封在瓷罐中,需要時在“湯水中加入適量的香末”,即成“桂花湯***茶***”。乾薑具有活血的功能,所以“桂花湯”對人體具有活血理氣的作用。

  《養小錄》指出凡一切有香無毒之花、草、葉都可製為香茶。顧仲將可以被製為香茶的香花、香草品種一一羅列出來,其中提到的橘葉、桂葉等三十多種香花、香葉、香草,都可以直接用開水沖泡或與茶葉薰香製為香茶。同時,他指出“凡諸花及諸葉香者,俱可蒸露,入湯代茶,種種益人,入酒增味,調汁制餌,無所不宜”。茶、酒、餅等食物中都可新增用該方法提取的香露,而且調配出的食物香味純正、穩定。當時人們利用芳香植物的方法已接近現代水平。

  飲用香茶,能緩解壓力、幫助睡眠、提升精神、幫助消化、美容養顏、增強免疫力。長期服用能調節生理機能,對於易患感冒以及患慢性病的人,能從根本上改善體質,而且絕大多數沒有副作用。香茶誘人的香味與養生的功能,是其從宋明盛行至今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