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種萬壽菊

  萬壽菊常於春天播種,因其花大、花期長,故常用於花壇佈景,不過萬壽菊怎麼種植呢?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萬壽菊的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50-150釐米。莖直立,粗壯,具縱細條稜,分枝向上平展。

  葉羽狀分裂,長5-10釐米,寬4-8釐米,裂片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邊緣具銳鋸齒,上部葉裂片的齒端有長細芒;沿葉緣有少數腺體。

  頭狀花序單生,徑5-8釐米,花序梗頂端棍棒狀膨大;總苞長1.8-2釐米,寬1-1.5釐米,杯狀,頂端具齒尖;舌狀花黃色或暗橙色;長2.9釐米,舌片倒卵形,長1.4釐米,寬1.2釐米,基部收縮成長爪,頂端微彎缺;管狀花花冠黃色,長約9毫米,頂端具5齒裂。

  瘦果線形,基部縮小,黑色或褐色,長8-11毫米,被短微毛;冠毛有1-2個長芒和2-3個短而鈍的鱗片。花期7-9月。

  萬壽菊的種植方法

  育苗

  1.種子處理

  先精選種子,剔除雜質和秕籽,確保種子飽滿。然後對選出的種子進行晒種,以殺傷病菌,增強種子活力,提高發芽率。播種前將種子在35--40℃溫水中浸泡3--4h,然後撈出用清水濾一遍,控幹水即可播種。為防苗期病害,可用甲基託布津或百菌清進行藥劑拌種。

  2.播種

  播種時應選無風、晴天進行。於播種當天將苗床灌透水,待水滲下後即可播種。播種時將處理好的種子拌於細沙土中,分2--3遍撒於苗床。播種後覆過篩土0.7--1cm。

  3.育苗時間、面積、用種量。育苗時間可根據移栽時間而定。一般春萬壽菊於移栽前40天左右育苗,每栽667平方米春萬壽菊需苗床20--25平方米,用種約30g。

  4.育苗方式

  春播萬壽菊採用陽畦或小拱棚育苗,以小拱棚居多。苗床選背風向陽,以東西走向為好。苗床的寬度、長度以薄膜大小、管理方便為宜,一般寬度不宜超過1.3m。拱棚高度以60cm左右為宜。薄膜最好選用提溫、保溫效能好的無滴膜。 萬壽菊多用種子育苗,亦可扦插繁殖。前法多用於大面積栽植,後法常用於稀有品種培育。種子育苗一年四季均可播種,通常春播秋花,夏播秋、冬花。種子易萌發,可自播繁殖。3月下旬至4月上旬,整地做畦,播後覆土厚度0.8釐米。然後用細眼噴壺澆水,保持土壤溼潤。溫度20-21℃時播後1周發芽出苗,半月左右葉片達7片,此時即可移植。幼苗生長最適溫度15℃。苗高10-13釐米時可定植,株距30-35釐米。早熟品種營養生長期短,約40天開花,晚熟品種約90天開花,花期2個月。 在生長期5-6月份,剪下生長健壯的嫩梢帶3-4個節,6-10釐米長,插於陰棚下進行扦插育苗,基質用清洗過的河砂或園土。扦插深度2-3釐米,保持土壤溼潤。2周後生根,3周後出圃定植,約1個月開花。大量扦插時,用全光照噴霧法,基質可用珍珠岩。由於噴霧提高了空氣溼度,插後白天可不遮陽,穗上所留葉片可比常規育苗多些。約1周生根,然後進行移栽。

  5.整畦施肥

  萬壽菊對土壤要求不嚴,應選土層深厚、疏鬆、排水透氣好的土壤。耙深20--25cm,使表層土壤綿軟細碎,田面平整。每栽667平方米的苗床施土雜肥200kg、菊花專用肥2kg,土雜肥翻入地下,化肥均勻撒於畦面後,用鋤劃入地下,然後耙細、整平。

  6.苗床管理

  春播萬壽菊於播種後6--7天出齊苗,苗出齊後應注意苗床內的溫度不可超過30℃,以免造成燒苗和爛根。苗長到3cm左右、第一對真葉展開後,應注意通風,防止徒長。苗床內溫度保持在25--27℃,通風時間應在上午8--9點,不可在中午高溫時通風,以免造成閃苗。如遇大風降溫天氣,停止通風。當室外平均氣溫穩定在12℃以上時,應選晴朗無風天,揭開薄膜,除掉苗床內的雜草。如缺水應噴一遍透水,並蓋好膜,加大通風口,苗床內澆水不宜太勤,以保持床土間幹間溼為宜。 當室外氣溫穩定在15℃時應揭膜煉苗,移栽前7天左右停止澆水,進行移栽前的靠苗,以備移栽。

  移栽

  1.移栽時間

  當萬壽菊苗莖粗0.3cm、株高15--20cm、出現3--4對真葉時即可移栽。

  2.種植方式

  採用寬窄行種植,大行70cm,小行50cm,株距25cm,每667平方米留苗4500株,按大小苗分行栽植。

  3.地膜覆蓋 採用地膜覆蓋,以提高地溫,促進花提早成熟。

  4.澆水

  移栽後要大水漫灌,促使早緩苗、早生根。

  田間管理

  1.中耕培土

  移栽後要淺鋤保墒,當苗高25--30cm時出現少量分枝,從壟溝取土培於植株基部,以促發不定根,防止倒伏,同時抑制膜下雜草的生長。

  2.澆水 培土後根據土壤墒情進行澆水,每次澆水量不宜過大,勿漫壟,保持土壤間幹間溼。

  3.根外追肥 在花盛開時進行根外追肥,噴施時間以下午6時以後為好,每667平方米噴施尿素30g,磷酸二氫鉀30g。

  萬壽菊的價值

  觀賞價值

  萬壽菊常因其花大、花期長,故常用於花壇佈景,可供觀賞。

  藥用價值

  藥理作用

  根:苦,涼。 解毒消腫。用於上呼吸道感染, 百日咳, 支氣管炎, 眼角膜炎,咽炎,口腔炎,牙痛;外用治腮腺炎, 乳腺炎,癰瘡腫毒。

  葉:甘,寒。用於癰、瘡、癤、疔,無名腫毒。

  花序:苦,涼。平肝解熱,祛風化痰。用於頭暈目眩,頭風眼痛,小兒驚風,感冒咳嗽,頓咳,乳痛,痄腮。

  花:清熱解毒,化痰止咳;有香味,可作 芳香劑;以前曾用作抑菌、鎮靜、解痙劑。其同屬植物Tagetesminuta***T.glanduliflora***含揮發油,有鎮靜、降壓、擴張支氣管、解痙及抗炎作用。[3]

  附方

  ①治 百日咳:蜂窩菊15朵。煎水兌紅糖服。

  ②治氣管炎:鮮蜂窩菊一兩,水朝陽三錢,紫菀二錢。水煎服。

  ③治 腮腺炎, 乳腺炎:蜂窩菊、重樓、銀花共研末,酸醋調勻外敷患部。

  ④治牙痛、目痛:蜂窩菊五錢。水煎服。***選方出《昆明民間常用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