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韭菜如何種植

  韭菜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食用的蔬菜之一,韭菜不但營養價值豐富全國各地到處都有栽培。那大家知道大棚韭菜怎樣管理嗎?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大棚韭菜的管理要點。

  大棚韭菜進行放風管理

  韭菜生長中溫度不宜過高,溼度不易過大。溼度大了,特別是葉面凝有水滴時更易生病。溫室的相對溼度保持在70%~80%比較好。遇到溫度高、溼度大或有害氣體積累時,要及時放風。韭菜放風一般不準放底風,放風量也不宜過大,以防冷風凍傷韭葉造成爛韭菜。韭菜收割前4-5天要加大放風,收割後一般不放風。3月上旬氣溫已高,加大放風量,可放底風排熱氣,並撤除防寒草簾。4月上旬,室外溫度及棚溫繼續增高,除進一步加強通風外,在收割第三茬韭菜後即拆除薄膜,改為露地栽培。

  大棚韭菜種植選用品種的原則

  中國的韭菜品種目前至少有100多個,既有適合不同需求的農家品種韭菜,也有人工育成的高產優質抗性強的新品種,韭菜不同於其它,一年生蔬菜,它是多年生宿根蔬菜,種植一年,可收穫4-5年,因此要想獲得高產穩產,選擇對路的韭菜品種十分重要,選用韭菜品種的原則主要掌握以下幾點:

  ***1***適合當地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中國地域遼闊,地理氣候差別較大,北方栽培應選擇抗寒性強的品種,如791、寒鬆等,南方及黃淮流域宜選擇徐州四季薹韭、漢中冬韭等。

  ***2***與栽培方式配套生產青韭宜選用寬葉型別,而囤韭栽培宜選耐熱的窄葉型別。

  ***3***滿足市場需求目前市場上對棵大葉寬葉厚、柔嫩新鮮、香味濃的韭菜比較偏愛,價格也偏高,在選用品種時,也要注意這一趨勢,以獲得高產高效。

  冬春大棚韭菜的管理

  一、注意保溫 當扣完大棚、夾好風障後,應及時用廄肥或亂草填平韭菜大棚北側的掘土溝,大棚南側腳下,應順棚挖一條深、寬各30—35釐米的防寒溝,溝內填滿馬糞或亂稻草,這樣可避免棚內南北邊壠的韭菜受外界低溫的影響。棚頂覆蓋的草簾,厚度不小於2.5釐米,長度要超過棚的基部,以便覆蓋草簾時能壓蓋棚下地面15—20釐米,更有效地保護棚溫。

  二、增加光照 充足的陽光是韭菜優質高產的重要因子。每天早晨太陽照到棚頂時,應及時揭開草簾,掃淨棚麵灰塵。下午陽光離開棚面時,及時將草簾蓋嚴。陰雪天氣也要照常揭簾採光。建棚時,應儘量將棚內立柱移向北側,以免陰影遮光而降低棚內溫度。

  三、適時追肥 韭菜耐肥力強,需氮肥較多。施入人糞尿,雞糞、炕土為最好;化肥以硫銨、複合肥為最理想。每次收割後在行間追一次有機肥或化肥,也可以隨水澆一次人糞尿。

  四、定期澆水 韭菜生長適宜溼度為60—70%,灌水過多易引起爛根和白尖。一般在扣棚後和每次收割前10天各澆一次水。另外,看葉片上露水珠情況灌水;即揭簾時,葉片無水珠,有小水珠少澆水,有大水珠時不澆水。

  五、科學收割 韭菜葉片數量多為9片。收割不應以植株高矮為依據,要依片多少確定。最早收割期也應在5片葉以後,收割時下刀不要太深,貼土皮即可,否則,鱗莖受傷會造成缺苗斷條。

  大棚韭菜怎樣收穫?

  大棚韭菜怎樣收穫? 當韭菜長到5~6個葉片,生長已經比較充分,葉片寬而長,假莖既粗又圓,向地下部輸送的養分也比較多,這時可進行收穫。一般從覆蓋到第一刀約需30天左右。割韭菜要選晴暖天氣早晨進行,葉片帶露水,割後立即捆成400~500克的小把,裝入襯有薄膜的箱中或筐中,裝滿包嚴,運到銷售地點仍能保持新鮮不萎蔫。 第一刀收割後,要施適量的有機細肥,並將畦面摟平。此時大棚不通風,提高棚溫。當第二刀韭菜出土後由黃轉綠再培壟、灌水、通風。從第一刀收後,約經25天左右割第二刀;第二刀割後再過30天左右割第三刀。割第三刀後不能再割了。此時韭菜根莖和小鱗莖中的養分已大量消耗,韭苗長勢極弱,應將畦內的培土起出,加強肥水管理,促其慢慢恢復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