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馬鈴薯種植技術

  馬鈴薯是塊莖繁殖,可入藥,性平味甘,可以治胃痛、痄肋、癰腫等疾病。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品種選用 選用早熟、高產、優質的魯引1號脫毒馬鈴薯品種。該品種結薯集中,大小整齊;薯塊橢圓形,黃皮黃肉,表皮光滑,芽眼淺;耐儲藏,高抗皺縮花葉病毒病,耐卷葉病毒病,較抗瘡痂病;一般每畝產量為3000公斤。搭配種植品種有早大白、東農303、荷蘭15、中薯3號等。

  播種適期 大棚套小拱棚雙膜覆蓋栽培,種薯在12月中旬切塊催芽,1月上中旬移栽,3月下旬至4月初收穫;在大棚內覆蓋地膜栽培,種薯在1月上旬切塊催芽,1月下旬至2月初移栽,4月中旬以後上市;大棚內不覆蓋地膜栽培,種薯在1月中旬切塊催芽,2月上旬移栽,5月上旬收穫。

  種薯催芽 一般在播前15~20天將種薯切塊,每個薯塊重30克左右、帶1個芽眼,每畝用種薯140公斤左右。薯塊切好後蘸草木灰,晾乾後放在避風向陽處的半地下式苗床上催芽,每畝大田需苗床15平方米。苗床上鋪一層溼土,將薯塊平擺在溼土上,擺完後再蓋3釐米厚的溼土,上面覆蓋一薄層稻草或麥秸。苗床上搭小拱棚保溫催芽,晚間加蓋草苫。芽長1.5~2釐米時翻動選芽,使沒有出芽的薯塊繼續出芽,芽墨綠色時移栽。起壟種植,壟寬90釐米、高30釐米,每壟栽2行,穴距25釐米,穴深8~10釐米,每畝栽5000株左右。移栽時將芽側放,以利於紮根結薯。栽後及時覆土,每畝用50%乙草胺150毫升或施田補100毫升加水45公斤噴霧封閉除草,然後扣棚膜。

  合理施肥 施肥以基肥為主,一般每畝施土雜肥3000~5000公斤、磷酸二銨20~25公斤、50%硫酸鉀40公斤。結合施基肥每畝用土壤殺菌王1~2公斤或地菌淨1~2公斤、5%辛硫磷顆粒劑2公斤防治病蟲害。

  田間管理 一般移栽後20天齊苗,齊苗後注意通風降溼,及時追肥澆水、防治病蟲草害。齊苗後15天追肥,每隔20天每畝用尿素0.5~1公斤或磷酸二氫鉀500克加水噴施。薯塊膨大期培土2次,以防薯塊露在土外變綠。因苗因土澆好2次水,齊苗後20天澆第一次水,現蕾膨大期澆第二次水。注意防治馬鈴薯晚疫病和瓢蟲。

  適時採收 花後20天、薯塊重150克時採收大的薯塊出售,留下小的薯塊繼續生長。

  主要價值

  馬鈴薯營養成分

  一般新鮮土豆中所含成分:澱粉9~20%,蛋白質1.5~2.3%,脂肪0.1~1.1%,粗纖維0.6~0.8%。100g馬鈴薯中所含的營養成分:熱量66~113J,鈣11~60mg,磷15~68mg,鐵0.4mg~4.8mg,硫胺素0.03~0.07mg,核黃素0.03~0.11mg,尼克酸0.4~1.1mg 。

  土豆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促進胃腸蠕動,疏通腸道。

  除此以外,土豆塊莖還含有禾穀類糧食所沒有的胡蘿蔔素和抗壞血酸。從營養角度來看,它比大米、麵粉具有更多的優點,能供給人體大量的熱能,可稱為“十全十美的食物”。人只靠馬鈴薯和全脂牛奶就足以維持生命和健康。因為馬鈴薯的營養成分非常全面,營養結構也較合理,只是蛋白質、鈣和維生素A的量稍低;而這正好用全脂牛奶來補充。馬鈴薯塊莖水分多、脂肪少、單位體積的熱量相當低,所含的維生素C是蘋果的4倍左右,B族維生素是蘋果的4倍,各種礦物質是蘋果的幾倍至幾十倍不等,土豆是降血壓食物,膳食中某種營養多了或缺了可致病。同樣道理,調整膳食,也就可以“吃”掉相應疾病。

  土豆具有抗衰老的功效。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B6和泛酸等B族維生素及大量的優質纖維素,還含有微量元素、氨基酸、蛋白質、脂肪和優質澱粉等營養元素。

  土豆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資料表示,其含量與蘋果一樣多。因此胃腸對土豆的吸收較慢,食用土豆後,停留在腸道中的時間比米飯長的多,所以更具有飽腹感,同時還能幫助帶走一些油脂和垃圾,具有一定的通便排毒作用。

  土豆是碳水化合物,但是其含量僅是同等重量大米的1/4左右。研究表明,土豆中的澱粉是一種抗性澱粉,具有縮小脂肪細胞的作用。同時,土豆幾乎不含脂肪,100g土豆脂肪含量僅為0.2g。

  土豆是非常好的高鉀低鈉食品,很適合水腫型肥胖者食用,加上其鉀含量豐富,幾乎是蔬菜中最高的,所以還具有瘦腿的功效。

  馬鈴薯鮮薯可供燒煮作糧食或蔬菜。但鮮薯塊莖體積大,含水量高,運輸和長期貯藏有困難。為此,世界各國十分注意生產馬鈴薯的加工食品,如法式凍炸條、炸片、速溶全粉、澱粉以及花樣繁多的糕點 、蛋卷等,為數達100多種。馬鈴薯的鮮莖葉通過青貯,可作飼料,但其中含龍葵鹼,須防止引起牲畜中毒。中國一些地區利用馬鈴薯莖葉做綠肥,其肥效與紫雲英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