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葡萄的種植技術以及嫁接繁殖

  一般的葡萄是生長在北方乾燥地區,但是有一種葡萄是生長在冰凍地區,這種葡萄被人稱為冰葡萄。那麼?下面小編帶你看看葡萄的種植。僅供學習參考。

  冰葡萄的種植技術

  ***1***栽植溝的挖掘在葡萄種植之前,在種植地挖掘楔形栽植深,使其達到深140~170 釐米,上沿寬80~130釐米,下沿寬40~80釐米;

  ***2***栽植溝填充物的選擇及比例栽植溝挖掘完畢後,即向溝內填充有機物,如植物秸稈、動物糞便,其填充比例按重量比為:植物秸杆∶動物糞便=0.5~2∶0.25~1;

  ***3***葡萄定植過程採用溫室原土,外套紙袋;

  ***4***葡萄藤架的搭建葡萄藤架設雙排架的支撐物,並向外側傾斜30~45度;

  ***5***葡萄的灌溉採用微機控制的滴灌技術,直接灌溉於葡萄根系;

  ***6***葡萄的田間管理在葡萄的田間管理過程中,以植物秸稈、動物糞便及微生物新增物為主要原料,使其達到其中磷含量比常規增加20%~30%,鉀含量比常規增加30~40%;

  ***7***葡萄的成熟期控制葡萄成熟後,不進行採摘,而是將其繼續保持在葡萄樹體上,利用溫度的變化,使其在-7~-15℃凍上,再在2~4℃時使葡萄融化,使葡萄產生“凍——融”的過程,進行自然脫水。

  葡萄的嫁接繁殖

  ⑴嫁接時間:砧木和接穗均達半木質化時即可開始嫁接,可一直接到成活的苗木新梢在秋季能夠成熟為止。黑龍江、吉林等省北部地區,可從5月中旬至6月中旬,嫁接時間長達1個月之久;遼寧省南部及山東、河北省南部可嫁接兩個多月,如與保護地相配合,嫁接時間就更長。

  ⑵接穗採集:接穗從品種純正、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植株上採集,可與夏季修剪時的疏枝、摘心、除副梢等項工作結合進行。最好在苗圃附近採取,隨剪隨接,成活率高。需從外地採取時,剪下的綠枝應及時將葉片去掉,用新溼毛巾和塑料薄膜包好或放在廣口保溫瓶中,瓶底放少許冰塊,途中2-3天可保持接穗新鮮。到達目的地後,將接穗再用溼毛巾一層層包好,放在電冰箱底層3-4℃處,儲存3-4天,嫁接成活率仍然很高。無電冰箱時,可將接穗吊在大口井的水面上部儲存,效果也很好。

  ⑶嫁接方法:主要是劈接。首先選擇半木質化的綠枝接穗,芽眼最好利用剛萌發而末吐葉的夏芽,嫁接後成活率高,生長快。如夏芽已長出3-4片葉,則去掉副梢,利用冬芽。冬芽萌發慢,但萌發後生長又快又粗壯。砧、穗枝條的粗度和成熟度一致,成活率高。

  嫁接前先將接穗的綠枝用鋒利芽接刀或刮臉刀片在每個接芽節間斷開,放在涼水盆中儲存,溫度高時勤換涼水,以便降溫。嫁接時,砧木留3-4片葉子,除掉芽眼,將以上部分截斷,在斷面中間垂直劈開,長2.5-3釐米。選與砧木粗細和成熟度相近的接穗,在芽的下方0.5釐米左右,從兩側向下削成長2.5-3釐米的斜面,呈楔形,斜面刀口要平滑。削好接穗馬上插入砧木的切口中,使二者形成層對齊,接穗斜面要露白0.5毫米,有利癒合。然後用0.5-0.6釐米寬的薄塑料條,從砧木介面下邊向上纏繞,只將接芽露出外邊,一直纏到接穗的上刀口,封嚴後再纏回下邊打個活結即可。如果綠枝嫁接時間較早,氣溫偏低時,嫁接纏完塑料條後,再套小塑料袋增溫、保溼,以提高成活率。

  ⑷嫁接苗的田間管理:綠技嫁接後,及時灌水,做好砧木除萌和病害防治工作。嫁接後1周內保持土壤水分充足,地表面潮溼;及時、反覆多次除掉砧木上的萌孽,集中營養,促進接芽萌發和生長。接芽抽生的新梢長到25-30釐米時,要插根竹竿或樹條或拉細鐵絲及時引綁,隨著新梢的延長而不斷地引綁,以防著地感病和折斷。每株小苗只留l條新梢,新梢葉腋內發出的副梢隨時留1片葉子摘心。生長後期***8月末到9月中旬***在新梢頂部摘心,促進枝條加粗和成熟。在6-7月份追施氮肥尿素或二銨各1次,每次每畝用量15千克,追後灌水;8月份追施磷、鉀肥,葉片噴施0.3%的磷酸二氫鉀或根施其他磷鉀肥,每畝15-20千克。生長季節要經常***3-5次***除草和灌水,保持土壤疏鬆。苗木要引綁直立,使通風透光良好,以利苗木健壯生長,提高質量。病蟲害防治應以預防為主。在嫁接前後,5月上旬開始,每隔10-15天噴1:0.5:200倍的波爾多液防病。一旦發生病蟲害,可按病蟲種類選擇用藥並及時噴灑消滅,使小苗健康生長。一般到10月1日前後準備出圃。首先作好苗木的品種、數量調查,拴好標牌,防止混雜。起苗前,撤掉插棍或鐵絲,將混雜的苗木先挖出,而後在苗的基部往上或介面上留4-6個芽眼剪斷,將剪下的枝條,分品種捆好放在陰涼處,去葉埋土儲存。然後苗田灌水,使土壤鬆軟,以利起苗。一般根系要求長25-30釐米,根幹不劈裂,新梢粗0.7釐米以上的為合格苗。

  葡萄的栽培技術

  ⑴單臂籬架***單立架***每行沒1個架面,架高依行距而定。行距2米時,架高1.2-1.5米;行距2.5米時,架高1.5-1.8米;行距3米時,架高2米左右。架高超過1.8米的單籬架稱為高單籬架。行內每間隔4-6米設一立柱,柱上每隔50釐米拉一道橫向鐵絲。單臂籬架有利於通風透光,提高漿果品質,田間管理方便,又可密植,達到早期豐產,適於大型釀造基地園採用,便於機械化耕作、噴藥、摘心、採收及培土防寒,節省人力。其缺點是受植株極性生長影響,長勢過旺,枝葉密閉,結果部位上移,難以控制;下部果穗距地面較近,易汙染和發生病蟲害。

  ⑵雙臂籬架***雙立架***架高1.5-2.2米,雙籬基部間距為50-80釐米,頂部間距100-120釐米,立柱和鐵絲設定與單臂架相同,只是架面增加了1倍,結果枝量和結果部位也相應增多,可充分利用行間空地,因此,單位面積產量比單籬架提高80%左右。如北京市四季青鄉葡萄園採用雙臂籬架,行距3米,株距1.5-2.5米,每公頃產量多年穩定在37500千克左右。雙臂籬架的缺點是架材用量較多,修剪、打藥、採收等田間作業不便;枝葉密度較大,光照不良,果實品質不如單臂籬架好,且易感病蟲害。目前,雙立架栽培方式逐漸減少。

  ⑶籬棚架***連線式小棚架***是單臂籬架的發展,也是籬架和棚架的結合架式。籬棚架架根高1.5-1.8米,架面寬和行距一致,為4.5-5米,其架梢高2.0-2.5米,在立架面拉2-3道鐵絲,棚架面上拉4-6道鐵絲。籬棚架的優點是兼有兩種架面,既可充分利用空間結果,又解決了極性生長的矛盾,單位面積產量較高,一般比單臂籬架產量高80%左右。在北方埋土防寒地區,也能利用這種架式,較一般棚架節省架材。其缺點是棚架面連線,機械噴藥、運輸不便。一般每隔2-4個架面要留出一條作業道,不設棚架面。

  ⑷“T”字形架***籬棚架結合式***近幾年國內外都在研究試用“T”字形架。架高1.5-2.0米,在立架面上拉2-3道鐵絲,間距40-50釐米,棚面寬0.8-1.0米,橫拉4道鐵絲。“T”形柱每隔4米1根,要求牢固。這種架式通風透光好,病蟲害較輕,適於無強風地區,較單臂籬架增產,並緩和樹勢,適於機械噴藥、夏剪等作業。這種架式在河北省琢鹿和廣州等地區已有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