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觀音的簡單資料

  鐵觀音茶,原產於福建省安溪縣,發現於1725—1735年,屬於烏龍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屬於半發酵茶類,鐵觀音獨具“觀音韻”,清香雅韻,“七泡餘香溪月露 滿心喜樂嶺雲濤 ”。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AAAA,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鐵觀音的資料介紹

  鐵觀音既是一種珍貴的天然茶飲,又有很好的美容保健功能。經科和實踐證明,鐵觀音含有較高的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茶多酚和生物鹼,有多種營養和藥效成分,深受消費者的喜愛。不僅香高味醇,是天然可口佳飲,而且養生保健功能在茶葉中也屬佼佼者。於民國八年自福建安溪引進木柵區試種,分“紅心鐵觀音”及“青心鐵觀音”兩種,主要產區在文山期樹屬橫張型,枝幹粗硬,葉較稀鬆,芽少葉厚,產量不高,但制包種茶品質高,產期較青心烏龍晚。其樹形稍,葉呈橢圓形,葉厚肉多。葉片平坦展開。

  鐵觀音的創制歷史

  其創制年代,據全國高等農業院校統編教材《清上明製茶法》載:“青茶***即烏龍茶***起源:福建安溪勞動人民在清雍正三年至十三年***1725-1735年***創制發明了青茶,首先傳入閩北後傳入臺灣省。”鐵觀音因品質優異,香味獨特,各地相互仿製,先後傳遍閩南、閩北、廣東、臺灣等烏龍茶區。20世紀70年代,日本颳起“烏龍茶熱”,烏龍茶風靡全球。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廣西等部分綠茶區紛紛引進烏龍茶製作技術,進行“綠改烏”***即綠茶改制烏龍茶***。目前我國烏龍茶有閩南、閩北、廣東、臺灣等四大產區,以福建產製歷史最長,產量最多,品質最好,尤以安溪鐵觀音和武夷巖茶聞名於海內外。

  鐵觀音的名稱由來

  一、“魏說”--觀音託夢[1]

  鐵觀音  相傳, 1720年前後,安溪堯陽鬆巖村***又名松林頭村***有個老茶農魏蔭***1703-1775***,勤於種茶,又篤信佛教,敬奉觀音。每天早晚一定在觀音佛前敬奉一杯清茶,幾十年如一日,從未間斷,有一天晚上,他睡熟了,朦朧中夢見自己扛著鋤頭走出家門,他來到一條溪澗旁邊,在石縫中忽然發現一株茶樹,枝壯葉茂,芳香誘人,跟自己所見過的茶樹不同……第二天早晨,他順著昨夜夢中的道路尋找,果然在觀音侖打石坑的石隙間,找到夢中的茶樹。仔細觀看,只見茶葉橢圓,葉肉肥厚,嫩芽紫紅,青翠欲滴:魏蔭十分高興,將這株茶樹挖回種在家小一口鐵鼎裡,悉心培育。因這茶是觀音託夢得到的,取名"鐵觀音"。

  二、“王說”--乾隆賜名

  相傳,安溪西坪南巖仕人王土讓[清朝雍正十年副貢、乾隆六年曾出任湖廣黃州府靳州通判,曾經在南山之麓修築書房,取名“南軒”。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的春天,王與諸友會文於“南軒”。每當夕陽西墜時,就徘徊在南軒之旁。有一天,他偶然發現層石荒園間有株茶樹與眾不同,就移植在南軒的茶圃,朝夕管理,悉心培育,年年繁殖,茶樹枝葉茂盛,圓葉紅心,採製成品,烏潤肥壯,泡飲之後,香馥味醇,沁人肺腑。乾隆六年,王士讓奉召人京,謁見禮部侍郎方苞,並把這種茶葉送給方苞,方侍郎品其味非凡,便轉送內廷,皇上飲後大加讚譽,垂問堯陽茶史,因此茶烏潤結實,沉重似鐵,味香形美,猶如“觀音”,賜名“鐵觀音”。

  還有一些傳說與以上兩種傳說類似。這些傳說的共同點是,茶樹都與觀音菩薩有關,故而茶名之中有“觀音”二字。而之所以冠以“鐵”字,又有兩種解釋:一是由於茶樹葉片在太陽下閃爍著“鐵色”之光,另一種說法是茶經過發酵後,“茶色如鐵”。

  安溪鐵觀音主產區在西部的“內安溪”,高山海拔1045米鐵觀音發源地----安溪縣藍田鄉,這裡群山環抱,峰巒綿延,雲霧繚繞,土質大部分為酸性紅壤,土層深厚,特別適宜茶樹生長。鐵觀音原產於福建安溪縣西坪。“內安溪”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這裡的民諺說:“四季有花常見雨,嚴冬無雪有雷聲”,可謂得天獨厚,群山環抱,土質大都是紅壤,呈弱酸性,非常適宜於茶的生長,又可謂得地之靈氣。安溪鐵觀音條索肥壯,捲曲緊結,湯色金黃明亮,香氣馥郁,清香悠長,品之滋味濃郁,醇厚甘鮮,***留餘香,回味甘甜帶蜜味,有“七泡有餘香”之譽。

  安溪鐵觀音“沐日月之精,收山巒之氣,得煙霞之華,食之能治百病”。常飲鐵觀音茶,有益於祛病保健,養生長壽,猶如觀音菩薩保佑一般。加之安溪鐵觀音茶葉沖泡之後,量重如鐵,形如觀音,故名“鐵觀音”。

  鐵觀音的名茶鑑賞

  鑑別鐵觀音是一項高深的學問,安溪著名茶師和老茶農觀形聞香即可鑑別茶葉優劣,道行高者甚至能品斷此茶產何地何村、幾年生茶樹,特點突出者還能品味出自何名茶師之手。外行人品飲鐵觀音可從"觀形、聽聲、察色、聞香、品韻"入手來辨別茶葉優劣。

  外形:條索肥壯、圓整呈蜻蜓頭、沉重,枝心硬,枝頭皮整齊,葉大部分向葉背捲曲,色澤烏黑油潤,砂綠明顯***新工藝中,紅鑲邊大多已經去除***。

  內質:香氣濃郁持久,音韻明顯,帶有蘭花香或者生花生仁味、椰香等各種清香味;茶湯金黃、橙黃,滋味醇厚甘鮮,稍帶蜜味,鮮爽回甘。

  葉底:枝身圓,梗皮紅亮,葉柄寬肥厚***棕葉蒂***,葉片肥厚軟亮,葉面呈波狀,稱“綢緞面”。

  最核心特徵:幹茶沉重,色墨綠;茶湯香韻明顯,極有層次和厚度;評葉底應肥厚軟亮。

  鑑別精品鐵觀音是一項高深的學問,安溪著名茶師和老茶民觀形聞香即可鑑別茶葉優劣,高者能品斷是茶產何地何村,幾年生茶樹,特點突出者還能品味出自何名茶師之手。外行人品飲鐵觀音可從“觀形、聽聲、察色、聞香、品韻”入手,辨別茶葉優劣。

  觀形:優質鐵觀音茶條捲曲、壯結、沉重,呈青蒂綠腹蜻蜒頭狀,色澤鮮潤,砂綠顯,紅點明,葉錶帶白霜。

  聽聲:精品茶葉較一般茶葉緊結,葉身沉重,取少量茶葉放入茶壺,可聞“噹噹”之聲,其聲清脆為上,聲啞者為次。

  察色:湯色金黃,濃豔清澈,茶葉沖泡展開後葉底肥厚明亮***鐵觀音茶葉特徵之一葉背外曲***,具綢面光澤,此為上,湯色暗紅者次之。

  聞香:精品鐵觀音茶湯香味鮮溢,啟蓋端杯輕聞,其獨特香氣即芬芳撲鼻,且馥郁持久,令人心醉神怡。有“七泡有餘香”之譽。近來國內外的試驗研究表明,安溪鐵觀音所含的香氣成分種類最為豐富,而且中、低沸點香氣組分所佔比重明顯大於用其他品種茶樹鮮葉製成的烏龍茶。因而安溪鐵觀音獨特的香氣令人心怡神醉,一杯鐵觀音,杯蓋開啟立即芬芳撲鼻,滿室生香。

  品韻:古人有“未嘗甘露味,先聞聖妙香”之妙說。細啜一口,舌根輕轉,可感茶湯醇厚甘鮮;緩慢下嚥,回甘帶密,韻味無窮。至於獨特的“觀音韻”何解?至今茶人尚未能解說清楚,只得留待後人品斷,這也正是安溪鐵觀音之魅力所以。

  鐵觀音的認識誤區

  誤區一:鐵觀音源自鬆巖魏蔭所創

  “鐵觀音“這個惟妙惟肖的芳名,是何時何地和在什麼情況下,誰給她定名?以往,曾有人認為:鐵觀音源自鬆巖魏蔭所創。此說乃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其一:魏蔭發現,加以培育研究,其時名為“魏蔭種”。國家首屈的茶葉研究專家、中華全國供銷社杭州茶葉研究所所長駱少君女士認為,產於安溪西坪鬆巖村的魏蔭鐵觀音茶是傳統的鐵觀音茶,鬆巖地域是鐵觀音最早的產地。福建省人大會農委副主任、省茶葉協會會長、高階農藝師馮庭儉先生認為,《安溪縣誌》早有記載安溪鐵觀音茶起源於鬆巖村。在福建省茶葉部門工作了一輩子的福建省農業廳經作處老專家李冬水,五十年代曾在西坪任區長,經調查也證實鐵觀音是魏蔭首種。年逾八十的陳伴水先生也說:解放前後的教科書,也只說安溪鐵觀音茶為安溪西坪鬆巖魏蔭所發現。

  其二:王氏成名。時堯陽人王仕讓任朝廷副貢奉召進京,謁禮部侍郎方望溪,以魏蔭種為禮品饋贈方,而方轉進乾隆皇帝,乾帝飲之覺其味香色美,形沉似鐵,美如觀音,遂賜其名曰:鐵觀音。然近數十年來,在安溪西坪鎮鬆巖與堯陽兩村兩族產生了兩說的激烈爭論,一為魏論,即魏蔭夢觀音託夢發現乃及成名;一為王說,乃王仕讓發現以及進貢成名。兩說爭論不已,然追根溯源,《安溪縣誌》所載,安溪人流傳;專家證實,鬆巖村魏蔭發現是真,王仕讓轉進、乾隆賜名也是史實,故兩者功不可沒,若無魏蔭無以得其佳品,若無王仕讓無以獲其御賜美名,所以兩者俱是創始人,無可厚非。

  誤區二:鐵觀音越香越好

  初入門者在購買鐵觀音時往往被一些茶商銷售員灌輸一些錯誤的概念,其中銷售員多以香型迷惑消費者,讓消費者以為香味高的就是好鐵觀音。[5]鐵觀音確實要講究香,但並非越香越好。香氣好的鐵觀音多是生長在高海拔的山區,那裡雲霧多,日光漫射,紫外線強,茶葉部積累較多芳香物質,茶葉厚柔軟,嫩性強。這些地方的鐵觀音一般能製作出優質的茶香,價錢也較貴。此外,好的茶香與其品種有關。

  從整體表現來說,以鐵觀音茶等品種茶樹為原材,用鐵觀音茶特定製法制成的鐵觀音茶具有濃郁的蘭花香,滋味有特殊的甘露味,即俗稱的“觀音韻”。其所特有的花香、果香,並非茉莉、玉蘭的鮮花窯制而成,而是由鐵觀音的茶樹品種、氣候、季節及獨特工藝引發出來的天然香味。

  誤區三:鐵觀音購買的產區分別

  現在的鐵觀音已經有很多地方生產,但是在質量方面,還是在鐵觀音發源地---安溪所種植加工生產出來的質量最好,那麼我們怎麼來購買正宗的安溪鐵觀音呢?在產地附近的話,我們可以直接到安溪買鐵觀音,不在產地的話,可以直接找“茗人堂生態茶莊”這個在鐵觀音原產地---安溪的茶家,這樣我們也就能淘到真正的高品位的鐵觀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