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井茶的工藝製作

  雙井綠產於江西省修水縣杭口鄉“十里秀水”的雙井村。該村江邊有座石崖形成的釣魚臺,臺下有兩井,在一塊石崖上,鐫刻著黃庭堅手書“雙井”兩字。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雙井茶的製作介紹,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雙井茶的製作介紹

  雙井綠茶產於江西省修水縣杭口鄉“十里秀水”的雙井村,五代 毛文錫所著的 《茶譜》記載:“洪州雙井白芽,製作極精”。 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非常喜愛家鄉的雙井茶,常常將雙井茶分贈給好友 歐陽修、 蘇東坡、 司馬光等,並賦詩讚賞。 歐陽修的《歸田錄》中還將它推崇為全國“草茶第一”。後來,雙井茶的品質不斷得到提高。1985年在江西省名茶評比鑑定中,被評為全省八大名茶之一,並榮獲名茶證書,1984年以精緻的小包裝參加 廬山茶葉展銷會,博得中外客商、遊人、消費者的高度讚賞。

  雙井茶的製作工序

  古代“雙井茶”屬蒸青散茶類,用蒸氣殺青,再烘乾、磨碎、煮飲。如今的“雙井綠”,分為特級和一級 兩個品級。特級以一芽一葉初展,芽葉長度為2.5釐米左右的鮮葉製成;一級以一芽二葉初展的鮮葉製成。加工工藝分為鮮葉攤放、殺青、揉捻、初烘、整形提毫、復烘六道工序。 鮮葉進廠後,薄攤2—5小時,然後用鐵鍋殺青,每鍋投入鮮葉0.15—0.2公斤,鍋溫為120—150℃,炒至含水58—60%為殺青適度。稍經揉捻後,即用烘籠進行初烘,烘溫約80℃,烘至三成幹,轉入鍋中整形提毫,待茶葉白毫顯露,再用烘籠在60—70℃下烘焙,烘至茶葉能手捻成末,茶香顯露,此時含水量約為5—6%時,趁熱包封收藏。

  雙井茶的採法

  ***1***手採的基本方法 ①打頂採摘法亦稱打頭採摘法。是俟新梢展葉5-6片葉子以上或俟新梢即將停止生長時,採去一芽二、三葉,留下基部三、四片以上大葉。一般每輪新梢採摘一、二次。採摘要領是採高養低,採頂留側,以促進分枝,培養 樹冠。

  這是一種以養為主的採摘方法,一般宜在一、二足齡茶樹和更新復壯茶樹***更新後一、二年***上採用。

  ②留葉採摘法也稱留大葉採摘法。是當新梢長到一芽三、四葉或一芽四、五葉時,採去一芽二、三葉,

  留下基部一片或二片大葉。留葉採摘法常因留葉數量和留葉 季節的不同而又分為留一葉採摘漢和留二葉採摘法等多種。這種採摘方法的特點是:既注意採摘,也注意養樹,採養結合,一般視、樹勢狀況而分別掌握運用。

  ③留魚葉採摘法也稱留奶葉採摘法。是當新梢長到一芽一、二葉或一芽二、三葉時,採下一芽一、二葉或一芽二、三葉,只把魚葉留在樹上。這是一種以採為主的採摘法,是名茶和一般紅、綠茶的基本採摘方法。

  ***2***手採法的具體應用

  ① 幼年茶樹的採摘幼年茶樹的 特點是主幹明顯,頂端優勢強烈,分枝疏少,樹冠尚未定型,系茶樹的培養階段。採摘的目的是促進分枝,培養枝冠,是定型修剪的補充。因此,一般宜採用打頂採摘法或留葉採摘 法。

  一般第二次定型修剪後,開始打頂採摘,長勢強的, 春末時即可打頂,留下三、四片葉子。夏、秋梢留二、三處葉子採摘。樹勢弱的,應延遲到夏茶時開始打頂。

  茶樹經第三次定型修剪後,骨幹枝已基本形成,可進行留葉採摘,春、夏季各留二葉採,秋季留一葉採當茶樹樹冠已基本形成,但仍需培養擴大,宜採用春留二葉,夏留一葉,秋留魚葉的採摘方法。

  ②成年茶樹的採摘茶樹進入成齡階段後,便由青年期逐漸過渡到壯年期,樹冠進一步擴大,枝葉茂密,生長旺盛,根系發達且佈滿行間,茶葉產量逐年增長,直至達到高峰。成齡階段是茶樹高產、穩產時期。採摘的任務就是儘可能地多要收質量好的芽葉,延長高產、穩產時期,應貫徹"以採為主,多采少留,採養結合"的原則,因此,採摘方法,應以留魚葉採摘法為主,並在適當季節輔以留一葉採摘法。具體採法,各地經驗不甚一致,有的春留一葉採,夏、秋留魚葉採。有的夏留一葉採,春、秋留魚葉採。有的全年基本留魚葉採,而在每季末期留一批葉片在樹上。有的則實行留魚葉和留一葉混合交替採摘。

  雙井綠

  ③老年茶樹的採摘老年茶樹樹冠的特點是生機開始逐漸衰退,枝植隨 樹齡增長而日益衰老,育芽能力減弱,芽葉變小,二、三對夾葉大量出現,樹冠雞爪枝逐漸形成,部分骨幹枝出現衰亡和自然更新現象。

  茶村的衰老期是相當長的,對這類茶樹的採摘,應根據衰老的程度而靈活掌握。茶樹衰老前期,樹冠還比較寬闊,枝杆尚有一定的育芽能力,能維持一定的 產量水平,宜採用留魚葉採摘和集中留葉的方法,一般多采用春、夏季留魚葉採,秋季停採集中留養。茶樹衰老中期,樹冠雞爪枝大量形成,育芽能力明顯減弱,產量顯著下降,這時,須在春茶前進行深修剪,剪後當年宜採用留一至二葉採摘。第二年採用春、夏留一葉,秋留魚葉採摘。第三年後可按成年茶樹採摘方法進行採摘,這樣,一般可維持3-5年樹勢。 茶樹衰老後期,樹冠枝梢逐漸衰亡,出現自疏現象,育芽能力很弱,產量很低,品質不好,此時,應根據實際情況,有的需要進行重剪和臺刈,重新培養樹冠,有的則需要改種換植。

  重剪、臺刈茶樹,在剪後一、二年內生長旺盛,頂端優勢強烈。採摘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促進分枝,培養樹冠,宜採用打頂採摘法。重剪茶樹,當年夏、秋季即可打頂,留三、四片葉子採摘。第二年採用春留二葉,夏留一葉,秋留魚葉採摘。第三年採用春、夏留一葉,秋留魚葉採摘。第四年後可按成年茶樹採摘方法旱災行。臺刈茶樹,當年一般只養不採,或於秋季打頂。第二年剪後進行打頂採,春梢留三、四片葉採摘,夏、秋梢留一、二葉採摘。第三年採用春留二葉,夏留一葉,秋留魚葉採摘。第四年採用春、夏留一葉,秋留魚葉採摘。第五年開始,可按成年茶樹採摘方法採摘。

  雙井茶的傳說

  “ 山谷家鄉雙井茶,一啜猶須三日誇。暖水春暉潤畦雨,新條舊河竟抽芽。”這是 北宋詩人、書法家 黃山谷***字庭堅***對家鄉***江西省修水縣雙井村***所產“雙井茶”讚美的詩句。黃庭堅還常以精製的“雙井茶”分贈京師族人及好友歐陽修和蘇東坡等。友人也常和詩讚賞。 黃庭堅在《雙井茶送子瞻》 ***子瞻為蘇 東坡字***詩中曰:“人間風日不到處,天上玉堂森寶書。想見東坡舊居士,揮毫百斛瀉明珠。我家江南摘雲腴,落磑霖霖雪不如。為君喚起黃州夢,獨載扁舟向五湖。” 黃庭堅把珍貴的雙井茶送給老師蘇東坡,自有一番尊師之心。詩中對蘇東坡十分崇敬讚賞,說成是:“天上玉堂森寶書”,“揮毫百斛瀉明珠”。同時也告訴他的老師說,雙井茶的 品質十分優異,“我家 江南摘雲腴,落磑霏霏雪不如”。蘇東坡品嚐了雙井茶之後,也讚不絕口,即回贈一首《魯直***即黃庭堅別名***以詩饋雙井茶,次其韻為謝》,詩曰“江夏無雙種奇茗,汝陰六一誇新書。磨成不敢付僮僕,自看雪湯生璣珠。列仙之儒瘠不腴,只有病渴同相如。明年我欲東南去, 畫舫何妨宿 太湖”。

  此詩對黃庭堅所贈雙井茶作了一番讚揚和表示謝意,說黃庭堅是“江夏無雙”,書法亦甚佳;又稱讚雙井茶為“奇茗”,並且從泡到飲,都親自動手,不叫 僮僕去做。蘇東坡對此茶之珍愛,可見一斑。 歐陽修也曾賦詩一首稱頌雙井茶,其詩曰:“江西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鳳爪。窮臘不寒春氣早,雙井茅生先百草。***茅:草,即茶。古代把灌木型的茶樹叫草茶***。白毛囊以紅碧紗,十斤茶養一兩芽。長安富貴五侯家,一啜猶須三日誇。寶雲日注非不精,爭新棄舊世人情。

  豈知 君子有常德,至寶不隨時變易。君不見建溪 龍鳳團,不改舊時香味色。”歐陽修在此詩中對雙井茶作了高度評價,他認為雙井茶的品質所以較好,首先是這種茶萌發得早,“窮臘不寒春氣早”因而採摘極早而很細嫩,“十斤茶養一兩芽”。接著說茶芽上白毫很多,茶葉包裝也很精緻,用紅紗做茶袋,令人悅目。特別是此茶味道好,使得“長安富貴五侯家,一啜猶須三日誇”了。 雙井綠產於江西省 修水縣杭口鄉“十里秀水”的雙井村。該村江邊有座石崖形成的 釣魚臺,臺下有兩井,在一塊石崖上,鐫刻著黃庭堅手書“雙井”兩字。茶園就坐落在釣魚臺畔。這裡依山傍水,土質肥厚,溫暖溼潤,時有云霧,茶樹芽葉肥壯,柔嫩多毫。

  1985年在 江西省名茶評比鑑定中,被評為全省八大名茶之一,並榮獲名茶 證書;1984年以精緻的小包裝參加廬山茶葉展銷會,博得中外客商、遊人、消費者的高度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