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竹白毫的簡介

  黃竹白毫產於湖南省永興縣城郊的黃竹村。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名勝古蹟觀音巖也在這裡。觀音巖洞中的泉水,是中國著名泉水之一,相傳喝了觀音巖泉水沖泡的茶葉,不僅味甘爽口,並能消暑止瀉、去痛。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黃竹白毫資料介紹,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黃竹白毫資料介紹

  黃竹白毫產於湖南省永興縣城郊的黃竹村。該村地處風光秀麗的便江河畔,黃竹嶺上。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名勝古蹟觀音巖也在這裡。觀音巖洞中的泉水,是中國著名泉水之一,相傳喝了觀音巖泉水沖泡的茶葉,不僅味甘爽口,並能消暑止瀉、去痛。

  黃竹白毫系清明開始採摘的一芽一葉初展鮮葉為原料。採回後在陰涼通風處稍經攤放,即行炒制。加工工藝分為殺青、揉捻、乾燥三道工序。其中“做條提毫”工序,是黃竹白毫整飾外形的關鍵。其法為當鍋溫升至60℃左右時,投入炒坯葉,炒至茶坯熱軟時,用兩手抓茶,運用掌力,慢慢加壓,迴轉搓揉做條,到茶葉無粘性時,將鍋溫降至40℃左右,再輕揉10餘分鐘,出鍋攤涼。最後將做好條的茶葉薄攤於50℃左右的鍋中或烘籠上烘焙,當手捏茶葉能成粉末,即下烘攤涼,用牛皮紙包裝,置於塊狀石灰缸中貯存待用。1982年開始列為湖南省優質名茶。

  黃竹白毫的品質特徵

  黃竹白毫是綠茶的極品,其品質特徵是:茶條捲曲,肥壯圓結,沉重勻整,色澤砂綠,整體形狀似蜻蜓頭、螺旋體、青蛙腿。沖泡後湯色金黃濃豔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蘭花香,滋味醇厚甘鮮,回甘悠久,俗稱有“音韻”。黃竹白毫茶香高而持久,可謂“七泡有餘香”。外形:條索肥壯、圓整呈蜻蜓頭、沉重,枝心硬,枝頭皮整齊,葉大部分向葉背捲曲,色澤烏黑油潤,砂綠明顯***新工藝中,紅鑲邊大多已經去除***。

  黃竹白毫的選購方法

  鑑別精品黃竹白毫是一項高深的學問,湖南著名茶師和老茶民觀形聞香即可鑑別茶葉優劣,高者能品斷是茶產何地何村,幾年生茶樹,特點突出者還能品味出自何名茶師之手。外行人品飲黃竹白毫可從“觀形、聽聲、察色、聞香、品韻”入手,辨別茶葉優劣。

  觀形

  優質鐵觀音茶條捲曲、壯結、沉重,呈青蒂綠腹蜻蜒頭狀,色澤鮮潤,砂綠顯,紅點明,葉錶帶白霜。

  察色

  湯色金黃,濃豔清澈,茶葉沖泡展開後葉底肥厚明亮***黃竹白毫茶葉特徵之一葉背外曲***,具綢面光澤,此為上,湯色暗紅者次之。

  內質

  香氣濃郁持久,音韻明顯,帶有蘭花香或者生花生仁味、椰香等各種清香味;茶湯金黃、橙黃,滋味醇厚甘鮮,稍帶蜜味,鮮爽回甘。

  葉底

  枝身圓,梗皮紅亮,葉柄寬肥厚***棕葉蒂***,葉片肥厚軟亮,葉面呈波狀,稱“綢緞面”。

  核心特徵

  幹茶沉重,色墨綠;茶湯香韻明顯,極有層次和厚度;評葉底應肥厚軟亮。

  黃竹白毫的榮譽

  黃竹白毫歷史悠久,始於東漢。據縣誌載:“古丈坪廳之茶,清明穀雨前撿摘,清香馥郁,有洞庭君山之勝。”唐代溪州即以芽人貢,後列為清室皇家貢品。據史書記載。東漢時期,古丈已列入全國名產茶區,唐代溪州即以芽茶入貢,後列為輕清室皇家貢品。

  黃竹白毫採製精細,條縈緊結,或彎而似魚鉤,或直而如標槍,以色澤翠綠、白毫顯露、湯色黃綠明亮、滋味醇爽、回味棉甜悠長、香高持久,耐沖泡等顯著內質特點而久負盛名。

  1929年黃竹白毫獲法國國際博覽會國際名茶獎

  1957年外經貿部送展萊比錫國際展覽會,當年實現小批量出口西德

  1982年被評為湖南省優質名茶第一名,入選中國十大名茶之列

  1983年獲外經貿部榮譽證書,被列為優質出口產品;1988年獲北京首屆食品博覽會金獎

  1999年獲99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稱號,被評為“湖南名牌產品”、“99湖南市場佔有率最高品牌和99湖南消費者購買首選品牌”。